古诗 | 七弟兄 |
朝代 | 元代 |
作者 | 贾仲名 |
释义 | 七弟兄原文银槐翠柏洞天开。击法鼓雷动沧瀛海。 扣金钟霞散阆风台。敲碧磬云绕松花盖。 诗词问答问:七弟兄的作者是谁?答:贾仲名 注释1.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元曲选 金安寿 第四折 参考注释柏洞见“ 柏树洞 ”。 天开超越常规的活动, 焕发、奔放 异想天开 法鼓佛教法器之一。举行法事时用以集众唱赞的大鼓。亦指禅寺法堂东北角之鼓,与茶鼓相对。《法华经·化城喻品》:“击于 * 鼓,而吹 * 螺。”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法鼓琅以振响,众香馥以扬烟。” 唐 李白 《登瓦官阁》诗:“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红楼梦》第十五回:“早又前面法鼓金鐃,幢幡宝盖: 铁欖寺 中僧众摆列路旁。” 赵朴初 《东京大街上大步踏》诗:“广播车在前面讲着话,僧人的法鼓在后面打。” 雷动声音如响雷震动 台下欢声雷动 沧瀛(1).沧海,大海。 南朝 陈 沉炯 《归魂赋》:“百万之虏,俄成鱼鳖。千仞之阜,倏似沧瀛。” 明 黄洪宪 《山海关》诗:“长城古堞俯沧瀛,百二河山拥 上京 。” 清 龚自珍 《投李观察宗传》诗:“汪汪无尽意,对面即沧瀛。” 周实 《哭洗酲》诗:“其时狂奴负狂名,少年眼底隘沧瀛。” (2).指东方海隅之地。 唐 李白 《东海有勇妇》诗:“舍罪警风俗,流芳播沧瀛。” 阆风台即 阆风巅 。 宋 高似孙 《纬略·昆仑丘赞》:“《葛仙翁传》曰:‘ 崑崙 ,一曰 玄圃 ,一曰 积石瑶房 ,一曰 閬风臺 ,一曰 华盖 ,一曰 天柱 ,仙人所居也。’”参见“ 閬风巔 ”。 松花亦作“ 松华 ”。1.松树的花。 唐 李白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轻如松花落衣巾,浓似锦苔含碧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松》:“松花,别名松黄……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亦可酿酒。” 明 顾起纶 《国雅品·闺品》:“‘引泉竹溜穿云入,堕粉松花遶舍香’……情致幽絶,足为女郎之秀。” (2).指松花酒。 唐 刘长卿 《奉送从兄罢官之淮南》诗:“玄髮他乡换, 沧州 此路遐。泝沿随桂檝,醒醉任松华。离别谁堪道,艰危更可嗟。” (3).指松花般的黄色。《红楼梦》第二八回:“﹝ 宝玉 ﹞将自己一条松花汗巾解下来,递给 琪官 。” (4).指松球。松子脱落时,松球上的木质鳞片张开如莲花状,故称。 宋 苏辙 《次韵毛君烧松花》之一:“茅庵纸帐学僧眠,炉爇松花取易然。” 宋 苏辙 《次韵毛君烧松花》之六:“都城争买方薪贵,却顾松花已自奢。” (5).“ 松花蛋 ”的省称。参见“ 松花蛋 ”。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