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西斋秋感二十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方回 |
释义 | 西斋秋感二十首原文齐梁陈隋诗,真可以不作。至如晋宋间,渊明可无学。 盲统集文选,似以刖报璞。 后生今寒蝉,焉识独唳鹤。 缅怀东篱间,用意极玄邈。 笔势所到处,足与二雅角。 心期重华并,襟度大庭朴。 瓶空无酒斟,肯受寄奴托。 诗词问答问:西斋秋感二十首的作者是谁?答:方回 参考注释梁陈(1). 汉 代所置 梁国 与 陈国 的并称。地在今 豫 东平原。《文选·陆机<吴王郎中时从梁陈作>诗》:“夙驾寻清轨,远游越 梁 陈 。” 吕向 注:“言早驾寻古人轨跡过於 梁 陈 之国。” 南朝 宋 颜延之 《还至梁城作》诗:“息徒顾将夕,极望 梁 陈 分。”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陆机<羇宦>》:“驰马遵 淮 泗 ,旦夕见 梁 陈 。” (2).指 南朝 梁 与 陈 。 清 方文 《云间五子诗·徐闇公孚远》:“博览崇 汉 魏 ,纤辞鄙 梁 陈 。” 可以(1) 表示可能或能够 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汉· 贾谊《论积贮疏》 (2) 表示许可 现在你可以走了 (3) 不坏;还好 她的英语还可以 (4) 很;厉害 这真闲得可以 不作(1).不兴起;不兴盛。《礼记·乐记》:“暴民不作,诸侯宾服。” 孔颖达 疏:“不作,谓不动作也。”《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 赵岐 注:“不作,圣王之道不兴。”《韩诗外传》卷三:“无令财货上流,则逆不作。”《文选·班固<两都赋序>》:“昔 成 康 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 李善 注:“作,兴也。” (2).不耕作;不写作。《史记·赵世家》:“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清 顾炎武 《金陵杂诗》之一:“诗人长不作,千载尚风流。” 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许。《老残游记》第七回:“和尚家又不作带兵器,所以这拳法专为保护身命的。” 至如(1).连词。表示另提一事。《史记·游侠列传》:“ 韩子 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於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著於《春秋》,固无可言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蔡邕 铭思,独冠古今; 桥公 之鉞,吐纳典謨; 朱穆 之鼎,全成碑文,溺所长也。至如 敬通 杂器,準矱戒铭,而事非其物,繁略违中。” (2).连词。即便;即使。 元 乔吉 《小桃红·别楚仪》曲:“至如小子,十分不是,好处也想些儿。” (3).连词。倘若;与其。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一折:“至如个穷人家女孩儿到十六七,或是谁家来问亲,那家来做媒,你教女孩儿羞答答説甚的。” 元 郑廷玉 《忍字记》第四折:“去时节这一科松柏树儿高似我,至如道是长得疾,莫不是雨水多。” (4).极像。 汉 王充 《论衡·宣汉》:“ 五凤 三年,帝祭南郊,神光并见,或兴子谷,烛耀斋宫,十有餘日。明年祭后土,灵光復至,至如南郊之时。” 渊明深远明达。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刘后主志》:“非渊明弘鉴,则中兴之业,何容易哉?” 无学(1).没有学问或学识。《史记·汲郑列传》:“人果不可以无学,观 黯 之言也日益甚。”《北史·齐上党王涣传》:“人不可无学,但要不为博士耳。”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乙卯闯宫》:“此皆比时大老及两衙门无学无识,以致张皇如此。” 鲁迅 《书信集·致曹白》:“我并不觉得你浅薄和无学。” (2).佛教语。小乘四果的最后一果,即阿罗汉果。谓学道圆满,不需再行修学。 唐 窥基 《法华玄赞》卷一:“进趣圆满,止息修习,名为无学。” 文选(1) 官名。即吏部文选司郎中。吏部文选司主管选拔文官,文选司郎中是文选司的长官 陆光祖为文选。——《明史》 (2) 选编的文章,常用作书名 《昭明文选》(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后生(1) 少年时代与壮年期之间任何年龄的男子 (2) 青年男子,小伙子 (3) 相貌年轻 他长得后生,看不出是四十岁的人 寒蝉(1) 天冷后不叫或低鸣的蝉 (2) 蝉的一种,身体小,黑色,有黄绿色的斑点,翅膀透明。雄的有发音器,夏末秋初时在树上叫 寒蝉凄切。——宋· 柳永《雨霖铃》 缅怀遥念,追思 缅怀亡友 东篱(1).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五:“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因以指种菊之处;菊圃。 唐 杨炯 《庭菊赋》:“凭南轩以长啸,坐东篱而盈把。” 宋 柳永 《玉蝴蝶·重阳》词:“西风吹帽,东篱携酒,共结欢游。” 明 冯惟敏 《南吕一枝花·送贾封君约庵来游上谷南还》套曲:“恰东篱劝插黄花,又南浦催斟緑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僕以君风流高士,当能安贫;今作是论,则以东篱为市井,有辱黄花矣。” (2).园圃名。 宋 陆游 《东篱记》:“ 放翁 告归之三年,闢舍东茀地,南北七十五尺,东西或十有八尺而赢,或十有三尺而缩。插竹为篱,如其地之数……名之曰‘东篱’。” 宋 陆游 《读吕舍人诗追次其韵》:“言归 镜湖 上,日日醉 东篱 。”自注:“ 东篱 ,予小圃名。” 用意居心,动机或意图 你这么说是什么用意 极玄谓最精妙。 唐 姚合 《<极玄集>自序》:“此皆诗家射雕手也, 合 於众集中更选其极玄者,庶免后来之非。” 笔势(1) 写、画运笔的风格 (2) 文章的气势 到处各处;处处 陪客人到处参观 到处找他 二雅(1).《诗经》中《大雅》《小雅》的合称。 汉 班固 《幽通赋》:“盖惴惴之临深兮,乃二《雅》之所祗。” 唐 韩愈 《石鼓歌》:“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至于二《雅》,则或美或刺,较足见作者之情,非如《颂》诗,大率嘆美。” (2).泛指诗作。 唐 许裳 《送刘校书游东鲁》诗:“内阁劳讎校,东邦忽纵游。才偏精二雅,分合遇诸侯。” 前蜀 贯休 《题弘式和尚院》诗:“二雅兼二密,愔愔祗自怡。” 心期(1).心中相许。 晋 陶潜 《酬丁柴桑》诗:“实欣心期,方从我游。” 唐 王勃 《山亭兴序》:“百年奇表,开壮志於高明;千里心期,得神交於下走。” (2).引申为相思。 宋 晏几道 《采桑子》词:“心期昨夜寻思徧,犹负殷勤,齐斗堆金,难买丹诚一寸真。” 明 陆采 《怀香记·赴约惊回》:“悲命,今宵良会未成,还要把心期再整。” (3).深交。 南朝 梁 任昉 《赠郭桐庐出溪口见候》诗:“客心幸自弭,中道遇心期。”《南史·向柳传》:“我与 士逊 心期久矣,岂可一旦以势利处之。” (4).期望。《南齐书·豫章王嶷传》:“居今之地,非心期所及。” 唐 袁郊 《甘泽谣·红线》:“忧往喜还,顿忘於行役;感知酬德,聊副於心期。” 明 唐寅 《题画》诗:“心期此日来游赏,载酒携琴过野桥。” 高旭 《癸丑元旦》诗:“新朝甲子旧神州,老子心期算略酬。” (5).心愿,心意。 唐 罗隐 《谗言·越妇言》:“通达后,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 宋 陆淞 《瑞鹤仙》词:“待归来先指花梢教看,却把心期细问。” 清 纳兰性德 《浪淘沙》词:“回首碧云西,多少心期;短长亭外短长堤。” 梁遇春 《“失掉了悲哀”的悲哀》:“许多的志愿,无数的心期,全在这几年里销磨尽了。” (6).胸怀。 唐 钱起 《送沉仲》诗:“心期邈霄汉,词律响琼琚。” 宋 文天祥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心期耿耿浮云上,身事悠悠落日西。” 宋 亦英 《沁园春·悼念 * 同志》词:“世颂殊勛,人夸大度,美德高风孰比拟?公永在,有照人肝胆,日月心期。” (7).情绪,心境。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诊祟》:“又不是困人天气,中酒心期,魆魆地常如醉。” 余疚侬 《步石予先生送行原韵》:“身世最怜趋俗惯,心期最恨有家牵。” 重华(1). 虞舜 的美称。《书·舜典》:“曰若稽古帝 舜 ,曰 重华 ,协于帝。” 孔 传:“华,谓文德。言其光文重合於 尧 ,俱圣明。”《楚辞·九章·涉江》:“驾青虬兮驂白螭,吾与 重华 游兮瑶之圃。”一说, 舜 目重瞳,故名。《史记·五帝本纪》:“ 虞 舜 者,名曰 重华 。” 张守节 正义:“﹝ 舜 ﹞目重瞳子,故曰 重华 。”后亦用以代称帝王。 宋 杨万里 《寄题南城吴子直子常上舍兄弟社仓》诗:“ 有虞 有宋 双重华,两圣一心民一家。”《说郛》卷二九引 宋 无名氏《朝野遗记》:“重华( 孝宗 )闻上( 光宗 )疾,自临大内,抚视时,上噤不知人。” (2).旧喻帝王功德相继,累世升平。 宋 李攸 《宋朝事实·真宗癸丑赦文》:“良民合归厚之风,嘉穀茂重华之岁。” (3).岁星的别称。《史记·天官书》:“岁星,一曰摄提,曰重华,曰应星,曰纪星。” 襟度胸襟;胸怀度量 大庭亦作“ 大廷 ”。1.外朝之廷。《逸周书·大匡》:“王乃召冢卿、三老、三吏、大夫百执事之人,朝於大庭。” 朱右曾 校释:“庭当作廷。大廷,外朝之廷,在库门内雉门外。”《韩非子·解老》:“故议於大庭而后言则立,权议之士知之矣。” (2).指朝廷。 宋 洪迈 《夷坚支志景·馀干县楼牌》:“是时 赵子直 家居县市,赴省试,已而大廷唱名为第一。”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故令贪夫盈於朝列,饕餮贡於大庭,犹曰美政文明,斯则戾矣。” 空无(1).佛教语。谓一切事物从因缘生,唯心所造,了无自性。《维摩经·菩萨行品》:“观於空无而不捨大悲。” (2).指虚无之境。 晋 陶潜 《归园田居》之四:“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寄奴南朝 宋高祖 刘裕 的乳名。《宋书·武帝纪上》:“ 高祖 武皇帝 讳 裕 ,字 德舆 ,小字 寄奴 , 彭城县 绥舆里 人, 汉高帝 弟 楚元王 交 之后也。” 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 寄奴 曾住。” 元 吴师道 《戏马台》诗:“ 寄奴 千载心争雄,登高把酒临秋风。”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雪中原之涂炭,光先人之令闻, 寄奴 、 元璋 之绩,知其不远。”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