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家善百自崇川来,小饮冒巢民先生堂中。闻百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陈维崧 |
释义 | 原文是谁家本师绝艺?檀槽搯得如许!半弯逻逤无情物,惹我伤今吊古。君何苦:君不见、青衫已是人迟暮。 江东烟树。 纵不听琵琶,也应难觅,珠泪曾干处。 凄然也,恰似秋宵掩泣,灯前一队儿女。 忽然凉瓦飒然飞,千岁老狐人语。 浑无据,君不见、橙心结绮皆尘土。 两家后主,为一两三声,也曾听得,撇却家山去。 诗词问答问:《家善百自崇川来,小饮冒巢民先生堂中。闻百》的作者是谁?答:陈维崧 参考注释谁家(1).何家,哪一家。《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二·蒿里》:“蒿里谁家地,聚歛魂魄无贤愚。”《水浒传》第二八回:“ 武松 忍耐不住,按定盒子,问那人道:‘你是谁家伴当?怎地只顾将酒食来请我?’”《儒林外史》第二回:“ 王举人 道:‘去年在谁家作馆?’” (2).谁,何人。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咏曰:‘眼心俱忆念,心眼共追寻;谁家解事眼,副着可怜心?’”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二折:“他题的名姓儿别,语话儿差,空着我担个没来由牵掛,这不识羞的汉子你是谁家?” 孙犁 《澹定集·致铁凝信(三)》:“ 鲁迅 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列有对照表(即真人与书中人),也没有听说有谁家向作者提出抗议,或是起诉。” (3).何处。 唐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 洛 城。” 宋 张元干 《石州慢》词:“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一折:“贪和你书生打话,畅好是兜兜搭搭,因此上不知明月落谁家。” (4).怎样。 唐 王建 《寄刘蕡问疾》诗:“年少病多应为酒,谁家将息过今春。” 宋 张炎 《数花风·别义兴诸友》词:“好游人老,秋鬢芦花共色。征衣犹恋去年客。古道依然黄叶,谁家萧瑟!” (5).怎能。 唐 韩愈 《杏园送张彻侍御归使》诗:“归来身已病,相见眼还明。更遣将诗酒,谁家逐后生。” 宋 吴文英 《瑞龙吟·送梅津》词:“ 西湖 到日,重见梅鈿皱。谁家听琵琶未了,朝驄嘶漏。” (6).为什么。 宋 苏轼 《秋兴》诗之一:“野鸟游鱼信往还,此身同寄水云间。谁家晚吹残红叶,一夜归心满旧山。” 宋 苏轼 《谢人见和前篇》之二:“得酒强欢愁底事,闭门高卧定谁家。” 元 张可久 《折桂令·湖上道院》曲:“ 双井 先春採茶, 孤山 带月锄花,童子谁家,贪看 西湖 ,懒诵《南华》。” (7).甚么。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出:“生:适来听得一派乐声,不知谁家调弄?众:《烛影摇红》。” 钱南扬 校注:“谁家调弄,犹云‘甚么曲调’。” 宋 张炎 《台城路·抵吴书寄旧友》词:“雁拂沙黄,天垂海白,野艇谁家分晓?”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8).甚么东西。 唐 杜甫 《少年行》:“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牀。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三本第十二出:“[鬼母云]谁家一个黄口孺子,焉敢駡我?”参见 张相 《诗词曲语词汇释·谁家》。 本师(1).犹祖师。《史记·乐毅列传论》:“ 乐臣公 学 黄帝 、 老子 ,其本师号曰 河上丈人 ,不知其所出。 河上丈人 教 安期生 , 安期生 教 毛翕公 , 毛翕公 教 乐瑕公 , 乐瑕公 教 乐臣公 。” (2).所从受业的老师。《后汉书·桓荣传》:“ 世祖 从容问 汤 本师为谁, 汤 对曰:‘事 沛国 桓荣 。’” 宋 黄庭坚 《忆帝京·赠弹琵琶奴》词:“泪粉行行,红颜片片,指下花落狂风雨。借问本师谁,敛拨当心住。”《水浒传》第五三回:“ 公孙胜 道:‘师父似这般的黄巾力士,有一千餘员,都是本师真人的伴当。’” 清 恽敬 《与李汀州》:“自 隋 唐 学禪者以山名、寺名称其本师, 南北宋 道学诸儒踵行之,各举本师所居之地为先生之称,后渐行之於非受业者。” (3).佛教徒对释迦如来的尊称,意为根本的教师。 唐 白居易 《画西方帧记》:“我本师释迦如来言,从是西方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号极乐。”亦为僧徒对传戒师父的敬称。 五代 齐己 《勉道林谦光鸿蕴二侄》诗:“旧林诸姪在,还住本师房。”《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我这本师,却是 墦臺寺 里监院。” 清 赵翼 《游高旻寺赠清凉上人》诗:“緇流三百辈,齐守本师风。” 绝艺绝技,极高超的技艺 檀槽檀木制成的琵琶、琴等弦乐器上架弦的槽格。亦指琵琶等乐器。 唐 李贺 《感春》诗:“胡琴今日恨,急语向檀槽。” 王琦 汇解:“ 唐 人所谓胡琴,应是五弦琵琶耳。檀槽,谓以紫檀木为琵琶槽。” 宋 张先 《西江月》词:“体态看来隐约,梳妆好是家常。檀槽初抱更安详,立向尊前一行。” 清 钱谦益 《吴门寄陆仲谋大参》诗:“檀槽奏罢翻新曲,樺烛烧残覆旧棋。” 郑泽 《有寄》诗:“与君同唱《江南好》,多恐檀槽未断肠。” 如许(1) 多么,这么 花儿美如许 (2) 如此多,那样多 这狗官竟贪污了如许资财 行路如许难,谁能不华发。——宋· 范成大《盘龙驿》 逻逤见“ 逻娑 ”。 情物指思想内容。《南齐书·文学传·陆厥》:“意者亦质文时异,古今好殊,将急在情物,而缓於章句。” 伤今忧思今日。常用以表达对现状的不满。 宋 辛弃疾 《贺新郎·用前韵再赋》词:“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右手淋浪才有用,闲却持螯左手。漫赢得、伤今感旧。” 明 李时勉 《<犁眉公集>序》:“伤今悼古,牢笼百态,可以超迈当世者,则於《覆瓿集》见之。” 鲁迅 《准风月谈·双十怀古》:“附记:这一篇没有能够刊出,大约是被抽去了的,盖双十盛典,‘伤今’固难,‘怀古’也不易了。” 吊古凭吊古迹 何苦(1) 用反问语气表示不值得(可用否定式),句末多带“呢” 你何苦为这点鸡毛蒜皮的事跟他吵 ? 你又何苦不去试一试呢? (2) 完全不必要——通常后加“呢” 生孩子的气,何苦呢? 不见(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青衫青色的衣衫;黑色的衣服。古代指书生 江州司马青衫湿。——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是人犹人人,任何人。 唐 姚合 《赠张籍太祝》诗:“古风无手敌,新语是人知。” 宋 周邦彦 《梅雪》词:“迴文近传锦字,道为君瘦损,是人都説。”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狗马为人所习见,一笔稍乖,是人得以指摘。” 迟暮黄昏;比喻晚年,暮年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楚辞·离骚》 迟暮少寝食,清旷喜荆扉。——杜甫《甘林》 迟暮之感 江东古时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南岸地区,也泛指长江下游地区 据有江东。——《三国志·诸葛亮传》 避乱江东。——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起兵江东。 割据江东。 烟树亦作“烟树”。云烟缭绕的树木、丛林。 南朝 宋 鲍照 《从登香炉峰》诗:“青冥摇烟树,穹跨负天石。” 唐 孟浩然 《闲园怀苏子》诗:“鸟从烟树宿,萤傍水轩飞。” 元 周孚先 《蝶恋花》词:“舟艤津亭何处?晓起瓏璁,回首 * 树。” 许地山 《缀网劳蛛·换巢鸾凤》:“我记住远地烟树,就系君去处。” 不听(1).谓不听从别人的意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齐侯 不听左右, 魏主 不听誉者,而明察照羣臣。”《后汉书·伏湛传》:“ 步 欲留与 隆 共守二州, 隆 不听。”《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早劝他不听,此刻后悔了,却是迟了。” (2).不允许。《北史·魏世祖太武帝纪》:“庚戌,詔自三公已下至於卿士,其子息皆诣太学……不听私立学校,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及见女,暴怒,杖逐而出,不听入门。” (3).不定罪。《礼记·王制》:“司寇正刑明辟,以听狱讼,必三刺。有旨无简不听。” 郑玄 注:“简,诚也。有其意无其诚者,不论以为罪。” 孔颖达 疏:“既得其所犯之罪虽有旨意,无诚实之状,则不听之,不论以为罪也。” 琵琶中国的一种四弦乐器,弹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诗琴,颈部有琴柱12个以上,伸入主体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汉“裁筝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从西汉试制,历东汉、魏晋、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汉末魏初始获“枇杷”名。魏晋时,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应难(1).应付危难。《管子·重令》:“臣下不顺,上令难行,则应难不捷。” (2).答难。 汉 扬雄 《法言·重黎》:“请问‘盖天’。曰:‘盖哉!盖哉!应难未几也。’” 汪荣宝 义疏:“ 子云 有难盖天八事……彼时盖天家必有强辞夺理以应之者,故曰应难未几也。” 珠泪指像珠子一样的泪滴 珠泪纵横 凄然(1) 寒凉 萧瑟凄然的晚秋 (2) 凄凉悲伤 凄然泪下 恰似正如;恰如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水莲花一朵。——徐志摩《沙扬那拉》 秋宵秋夜。 唐 曹松 《僧院松》诗:“此木韵弥全,秋宵学瑟絃。” 前蜀 韦庄 《抚盈歌》:“玉庭兮春昼,金屋兮秋宵。” 宋 朱松 《宿石龙寺》诗:“道人身似南枝鹊,更尽秋宵一再飞。” 掩泣掩面而哭 重闻皆掩泣。——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儿女(1) 儿子和女儿,子女 儿女成群 (2) 青年男女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儿女泪,君休滴 忽然突然地,动作、行为的发生或情况的变化来得迅速又出乎意料地 忽然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天气忽然冷了起来 飒然(1) 形容风吹时沙沙作响 有风飒然而至 (2) 爽利的样子 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千岁(1) 千年。泛指年代长久 (2) 对天子(皇帝)所封诸王的直接称呼,小说和戏剧中常用 千岁爷 (3) 对天子(皇帝)所封诸王的间接称呼 无据(1).没有依据或证据。 唐 颜师古 《明堂议》:“ 大戴 所説,初有近郊之言,为称 文王 之庙。进退无据,自为矛盾。” 唐 王涯 《太华山仙掌辩》:“予尝览 张平子 之赋 西京 ,至‘巨灵高掌,厥跡犹存’之辞,常以是惑……暨覩其形而咨之,果谬悠而无据也。” (2).无所依凭。 宋 谢懋 《蓦山溪》词:“飞云无据,化作冥蒙雨。” 结绮见“ 结綺阁 ”。 尘土细小的土灰 后主(1).后代的君主;嗣君。《史记·酷吏列传·杜周》:“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后汉书·邓骘传论》:“自取灾故,必於貽衅后主,以至颠败者,其数有可言焉。” 李贤 注:“后主谓嗣君也。” 南朝 陈 徐陵 《为梁贞阳侯答王太尉书》:“烝尝不絶於私庙,子弟得嗣南蕃者,后主之惠也。” (2).历史上称一个王朝的末代君主。如 三国 蜀 的 刘禅 、 北齐 的 高纬 、 南朝 陈 的 陈叔宝 、 南唐 的 李煜 等,均称后主。 两三几个。表示少量。《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九·相逢行》:“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唐 皎然 《舟行怀阎士和》诗:“相思一日在孤舟,空见归云两三片。” 元 萨都剌 《秋词》:“清夜空车出 建章 ,紫衣小队两三行。” 老舍 《骆驼祥子》一:“两三个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来了。” 也曾曾经。 唐 元稹 《赠崔元儒》诗:“最爱轻欺杏园客,也曾辜负酒家胡。”《西游记》第八八回:“虽不曾重报师恩,却也曾渡水登山,竭尽心力。”《说岳全传》第四十回:“太太先前也曾请箇饱学先生,教他读书。”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五章:“这口宝剑,末将也曾听说,确是一口好剑。” 撇却抛弃;丢开。《醒世恒言·金海陵纵欲亡身》:“帝得新人,撇却旧人矣。”《白雪遗音·马头调·未曾写书》:“忘却了,花前月下,海誓山盟。人而无信,撇却前言。”《再生缘》第七九回:“劝 少华 ,撇却心中忧闷事,调养尊躯好毕姻。” 家山谓故乡。 唐 钱起 《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诗:“莲舟同宿浦,柳岸向家山。” 宋 梅尧臣 《读<汉书·梅子真传>》诗:“旧市 越溪 阴,家山 镜湖 畔。” 明 高明 《琵琶记·琴诉荷池》:“十二栏杆,无事閒凭遍。闷来把湘簟展,梦到家山,又被翠竹敲风惊断。”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五二:“踏徧中华窥两戒,无双毕竟是家山。” 诗文赏析原题:家善百自崇川来,小饮冒巢民先生堂中。闻百生璧双亦在河下,喜甚,数使趣之。须臾白生抱琵琶至,拨弦按拍,宛转作陈隋数弄,顿尔至致。余也悲从中来,并不知其何以故也。别后寒灯孤馆,雨声萧槭,漫赋此词,时已漏下四鼓矣。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