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南阳春日十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陈舜俞 |
释义 | 南阳春日十首原文泽国生涯有钓舟,此身随分狎群鸥。非关利禄成羁絷,为学文章作赘疣。 病眼看花空溅泪,客颜临镜复包羞。 江东父老应相忆,燕子来时语不休。 诗词问答问:南阳春日十首的作者是谁?答:陈舜俞 参考注释泽国(1) 多水的地区;水乡 泽国用龙节。——《周礼·地官·掌节》 江村夜涨浮天水,泽国秋生动地风。——唐·杜牧《题白云楼》 (2) 遭水淹了的地区 那年发大水,这里成了一片泽国 生涯(1) 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 从石磊沟回来以后, 黄老妈妈就重又过起了讨饭生涯。——《党员登记表》 (2) 指赖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财物 生涯罄尽 钓舟犹渔船。 南朝 梁 刘孝绰 《钓竿篇》:“钓舟画彩鷁,渔子服冰紈。” 唐 李涉 《硖石遇赦》诗:“荷蓑不是人间事,归去沧江有钓舟。” 元 刘秉忠 《溪上》诗:“芦花远映钓舟行,渔笛时闻三两声。” 随分(1).依据本性;按照本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鎔裁》:“谓繁与略,随分所好。” 周振甫 注:“随分所好,跟着作者性分的爱好。分,性分,天性,个性。”《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唐 孔颖达 疏:“言君子者,亦包公卿诸侯之等;但厚德载物,随分多少,非如至圣载物之极也。” 明 刘基 《摸鱼儿》词:“荣名几许?随分莫求多。” 郭沫若 《女神·地球,我的母亲》:“他们自由地,自主地,随分地,健康地,享受着他们的赋生。” (2).安分;守本分。 唐 李端 《长门怨》诗:“随分独眠秋殿里,遥闻笑语自天来。” 金 王若虚 《自笑》诗:“何须豪逸攀时杰,我自世间随分人。” (3).照样;依旧。 唐 白居易 《续古诗》之七:“勿言小大异,随分有风波。” 金 王若虚 《生日自祝》诗:“初我未免俗,随分略修饰。”《水浒传》第四五回:“叔叔今后并不要疑心,只顾随分且过。” (4).随便;就便。 唐 姚合 《武功县中作》诗之八:“只应随分过,已是错弥深。”《水浒传》第四回:“老儿吩咐道:‘我儿倍侍恩人坐一坐,我去安排饭来。’ 鲁达 道:‘不消多事,随分便好。’”《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不论事体大小,略触着他的性子,便连声喝駡……随分掣着一件家伙,没头没脑乱打。” (5).随意;任意。 唐 王绩 《独坐》诗:“百年随分了,未羡陟 方壶 。” 宋 李清照 《鹧鸪天》词:“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一折:“两个小厮,随分拣一个去。” 柯灵 《<阿英散文选>序》:“他不是一团火,却像冬天的太阳,宜于人们在街头巷尾,随分取暖。” (6).到处;随时。 宋 陆游 《蓦山溪·游三荣龙洞》词:“啸臺龙岫,随分有云山。” 元 耶律楚材 《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不须赊酒饮,随分有驴骑。” (7).谓依例送一份(礼钱或礼品)。《红楼梦》第二二回:“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日,便自己捐资二十两。次日,先送过衣服玩物去, 王夫人 、 凤姐 、 黛玉 等诸人皆有随分的。” 非关不是因为;无关。 唐 宋之问 《燕巢军幕》诗:“非关怜翠幕,不是厌朱楼。” 明 刘基 《张子英闲止斋》诗之三:“筑室在城市,而无闤闠声。非关远人世,虑涤境自清。” 清 李渔 《奈何天·伙醋》:“非关今日面皮娇,祇为当年舌太饶。” 利禄(1).财利荣禄。《礼记·坊记》:“利禄先死者而后生者, * 不偝。” 孔颖达 疏:“谓财利荣禄之事。” 宋 柳永 《凤归云》词:“蝇头利禄,蜗角功名。”《红楼梦》第五六回:“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者;穷 尧 舜 之词,背 孔 孟 之道。” 陈毅 《湖海诗社开征引》诗:“一生营营者,个人利禄累。” (2).贪图爵禄。《礼记·表记》:“事君三违而不出竟,则利禄也。” 郑玄 注:“违,犹去也。利禄,言为贪禄留也。臣以道去君,至於三而不遂去,是贪禄。” 羁絷亦作“羇縶”。1.马络头和马缰绳。《公羊传·襄公二十七年》:“夫负羈縶,执鈇鑕,从君东南西北,则是臣僕庶孽之事也。”《韩诗外传》卷七:“如皆守社稷,则孰负羇縶而从?” (2).束缚;拘禁。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夫言不降者,明隐逸之为高也;不辱者,知羈縶之为洿也。” 唐 韩愈 《寄三学士》诗:“果然又羈縶,不得归耡耰。” 清 吴伟业 《松鼠》诗:“本是居崭巖,无端被羈縶。” 学文(1).学习文化知识。《论语·学而》:“行有餘力,则以学文。”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报满辞阁疏》:“释担受书,废耕学文。”《隋书·高祖纪下》:“武力之子俱可学文,人间甲杖悉皆除毁。” (2).学习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如:他原是学文的,后来改学理。 赘疣(1) 疣。皮肤上长的肉瘤 反离群而赘疣。——《楚辞·九章·惜诵》 (2) 比喻多余无用的东西 能保其增益成文者,悉如作者之意,毫无赘疣、蛇足与其间乎?——清· 李渔《曲话·宾白》 眼看(1) 马上,在很短的时间之内 暴风雨眼看就要来了 (2) 听凭(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或发展) 哪能眼看着他走邪道不管呢 溅泪飞洒眼泪。 唐 杜甫 《春望》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宋 秦观 《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之二:“ 车网湖 边梅溅泪, 壶公祠 畔月销魂。” 元 卢琦 《题全安庄》诗:“山鸟有情怜我去,烛花溅泪为谁愁。”《花月痕》第四三回:“次日, 芝友 大家来看 痴珠 ,又拉他同访 福奴 ,重过 秋心院 ,觉得草角花鬚,悉将溅泪。” 临镜对镜。 唐 元稹 《三兄遗白角巾》诗:“暗梳蓬髮羞临镜,私戴莲花耻见人。”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赵五娘忆夫》:“忆昔事君子,鷄鸣下君床,临镜理笄总,随君问高堂。” 包羞忍受羞辱。《易·否》:“六三,包羞。《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孔颖达 疏:“位不当所包承之事,惟羞辱已。” 唐 陆龟蒙 《寒泉子对秦惠王》:“大王出则夺气,入则包羞。” 明 刘基 《题扇面牡丹花》诗:“舞罢春风却回首,六宫红粉总包羞。”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 汉高 蚤年最恶儒。有儒冠者輒溲溺之,其吐弃也至矣。而 酈食其 、 叔孙通 、 陆贾 等深自贬抑,包羞忍垢以从之。” 庖馐。谓厨房内精美的食品。 元 麻革 《上云内帅贾君》诗:“杞梓容山木,包羞荐沼芼。” 江东父老江东:古指长江以南芜湖以下地区;父老:父兄辈人。泛指家乡的父兄长辈。相忆相思;想念。《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唐 杜甫 《梦李白》诗之一:“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前蜀 韦庄 《谒金门》词之二:“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深闺只是空相忆,不见关山愁 * 。” 燕子家燕和雨燕的通称 时语当时的口语。 章炳麟 《秦献记》:“诸子所以完具者,其书多空言不载行事,又其时语易晓,而口耳相授者众。” 不休不停止,不罢休。《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共苦战鬦不休,以有侯王。”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即如《大风》、《垓下》、《易水》、《秋风》,古人已臻极至,无容更赘一词,乃尚剌剌不休,用心无用之地,何其不自量也!” 浩然 《艳阳天》第二二章:“﹝ 哑吧 ﹞嘴里边‘啊吗吗,啊吗吗’地叫个不休。”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