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燕台二首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聂夷中 |
释义 | 燕台二首原文燕台累黄金,上欲招儒雅。贵得贤士来,更下于隗者。 自然乐毅徒,趋风走天下。 何必驰凤书,旁求向林野。 燕台高百尺,燕灭台亦平。 一种是亡国,犹得礼贤名。 何似章华畔,空余禾黍生。 诗词问答问:燕台二首的作者是谁?答:聂夷中 全唐诗:卷636-8 参考注释燕台(1).指 战国 时 燕昭王 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 河北省 易县 东南。相传 燕昭王 筑台以招纳天下贤士,故也称贤士台、招贤台。见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后作为君主或长官礼贤之典。 唐 李白 《江上答崔宣城》诗:“谬忝 燕臺 召,而陪 郭隗 踪。” 金 元好问 《即事呈邦瑞》诗:“明日 燕臺 传盛事,坐中宾客尽名流。” 明 陈所闻 《玉交枝·寄平湖沉海曙》曲:“再休嗟明珠暗投,正 燕臺 把千金骏求。” 程善之 《革命后感事和怀霜作即用其韵》:“三品席珍虚鹿币,千金市骨上 燕臺 。” 唐 高适 《酬裴员外以诗代书》:“题诗 碣石馆 ,纵酒 燕王臺 。” 唐 高骈 《留别彰德军从事范校书》诗:“匹马东归羡知己, 燕王臺 上结交新。” 唐 李商隐 《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此时闻有 燕昭臺 ,挺身东望心眼开。” (2).指 冀 北一带。 唐 祖咏 《望蓟门》诗:“ 燕臺 一望客心惊:簫鼓喧喧 汉 将营。” 明 何景明 《送马公顺视学湖南》诗之一:“同是 燕臺 旧游客,可堪相见又相违。” 陈毅 《闻八路军大捷》诗:“抗 日 旌旗战局开,大军东出薄 燕臺 。” (3).指幕府。 唐 李商隐 《梓州罢吟寄同舍》:“长吟远下 燕臺 去,惟有衣香染未销。” 冯浩 笺注:“ 燕臺 ,指幕府……言我惟怀府公之德,别无閒情牵绕也。” 唐 黄滔 《南海幕和段先辈送韦侍御赴阙》:“魏闕别当飞羽翼, 燕臺 独且占风流。” 南唐 李中 《和胊阳载笔鲁裕见寄》:“ 燕臺 多事每开颜,相许论交淡薄间。” 黄金(1) (2) 铜 黄金折。——《战国策·齐策四》 太傅赍黄金。 (3) 金 天作黄金色。——《广东军务记》 (4) 金黄色 黄金络马头。——《乐府诗集·陌上桑》 (5) 见“金” 儒雅风度温文尔雅 以经术自辅,其政颇杂儒雅,往往表贤显善,不醇用诛罚。——《汉书·张敞传》 贤士有才能的人 贤士之处世。——《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自然(1) 宇宙万物;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总和,即整个物质世界,自然界 改造自然 自然之理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择于自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2) (3) 属于或关于自然界的、存在于或产生于自然界的、非人为的 自然现象 自然之验。——《史记·货殖列传》 (4) 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 他的动作很自然 复得返自然。(指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自然蛾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 听其自然 (6) 当然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鲁迅《朝花夕拾》 趋风亦作“趍风”。1.疾行至下风,以示恭敬。《左传·成公十六年》:“ 郤至 三遇 楚子 之卒,见 楚子 ,必下,免胄而趋风。” 汉 刘向 《新序·善谋一》:“是故 虞卿 一言,而 秦 之震惧趋风,驰指而请备。” 宋 张耒 《答林学士启》:“ 耒 , 淮 楚 晚进,场屋后来,辱登门墻,尝备官属,当趋风於末座,乃首贄於长牋。”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双缢庙》:“縞袂趋风,匹夫之志难夺;红颜赴义,匹妇之谅可悲。” (2).引申指瞻仰风采。 宋 曾巩 《越州贺提刑夏倚状》:“ 巩 於此备官,云初託庇,喜趋风之甚邇,谅考履之惟和。” (3).闻风而来。 唐 聂夷中 《燕台》诗之一:“自然 乐毅 徒,趋风走天下。何必驰凤书,旁求向林野。” (4).引申指追随仿效。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章碣》:“ 碣 有异才,尝草创诗律,於八句中,足字平侧,各从本韵……自称变体。当时趋风者亦纷纷而起也。” 明 汤显祖 《与许仰亭吏部书》:“太学趍风之后,音徽邈绵,南国多年,山川映发。”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见朋辈中钻研古书,不工制艺者,遇稍解风雅之主司,多以二三场殫洽见收;而一二揣摩时尚,趋风乘沫之士,迄老死不获知遇。” 天下(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何必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凤书(1).古谓帝王受命的吉兆。《艺文类聚》卷九九引《春秋元命苞》:“火离为凤皇,衔书游 文王 之都,故 武王 受凤书之纪。”《南齐书·高帝纪上》:“凤书表肆类之运,龙图显班瑞之期。” (2).指皇帝的诏书。 唐 张说 《羽林恩召观御书王太尉碑》:“谁家羽林将,又逐凤书飞。” 唐 白居易 《和<春深>》之六:“何处春深好?春深学士家。凤书裁五色,马鬣剪三花。”参见“ 凤凰衔书 ”、“ 凤詔 ”。 旁求四处征求;广泛搜求。《书·太甲上》:“旁求俊彦,启迪后人,无越厥命以自覆。” 汉 孔融 《荐祢衡表》:“旁求四方,以招贤俊。” 唐 聂夷中 《燕台》诗之一:“何必驰凤书,旁求向林野。” 清 王夫之 《南岳赋》:“忠诚旁求而鹊起,黄门经始而鸟革。” 林野(1).树木丛生的山野。 晋 张华 《鹪鹩赋》:“恋 钟 岱 之林野,慕 陇 坻 之高松。”《百喻经·子死欲停置家中喻》:“於是便更杀其一子,而担负之,远葬林野。” 金 赵秉文 《烟际钟》诗:“声从烟际起,復向烟中微;随风散林野,渡头人未归。” (2).指隐居之地。 唐 聂夷中 《燕台》诗之一:“自然 乐毅 徒,趋风走天下。何必驰凤书,旁求向林野。”《明史·顾宪成传》:“士大夫抱道忤时者,率退处林野。” 百尺(1).十丈。喻高、长或深。 汉 枚乘 《七发》:“ 龙门 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晋 左思 《咏史》之二:“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文选·鲍照<苦热行>》:“丹蛇踰百尺,玄蜂盈十围。” 李善 注:“百尺、十围,言其长大也。” 宋 苏轼 《惠州李氏潜珍阁铭》:“眩古潭之百尺,涵万象於瑶琨。” (2).桅杆。《文选·木华<海赋>》:“於是候劲风,揭百尺,维长綃,挂帆席。” 李善 注:“百尺,帆檣也。” 一种(1).一个种类。 汉 班固 《 * 通·五行》:“水火独一种,金木多品何?” 三国 吴 陆玑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卷上:“藻,水草也,生水底,有二种。其一种,叶如鸡苏,茎大如箸。” 宋 黄庭坚 《次韵答叔原会寂照房呈稚川》:“客愁非一种,歷乱如蜜房。” 茅盾 《白杨礼赞》:“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2).一个部族。《后汉书·邓训传》:“掩击 迷唐 庐落大豪,多所斩获。復追逐奔北……斩首前后一千八百餘级,获生口二千人,马牛羊三万餘头,一种殆尽。” 李贤 注:“一种,谓 迷唐 也。” (3).一样;同样。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神异·宋京师杯度》:“时 南州 有 陈 家,颇有衣食, 度 往其家,甚见料理。闻都下復有一 杯度 , 陈 父子五人咸不信,故下都看之,果如其家 杯度 ,形相一种。” 唐 元稹 《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之四:“定觉身将囚一种,未知生共死何如。” 宋 李清照 《一剪梅》词:“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閒愁。”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肃苑》:“小 春香 ,一种在人奴上,画阁里从娇养。” 亡国(1).亡失国家。《礼记·檀弓下》:“ 晋献公 之丧, 秦穆公 使人弔公子 重耳 ,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於斯,得国恒於斯。’” 孔颖达 疏:“言寡人闻前古以来,失亡其国,恒於此丧祸交代之时;得其国家,亦恒在於此交代之时。”《后汉书·李固传》:“昔 秦皇 亡於 沙丘 , 胡亥 、 赵高 隐而不发,卒害 扶苏 ,以至亡国。” 宋 苏轼 《私试策问》之一:“ 吕氏 既已灭矣,而 吴 楚 之忧,几至於亡国。” (2).灭亡了的国家。《孙子·火攻》:“亡国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史记·太史公自序》:“存亡国,继絶世。” (3).将亡之国。 汉 桓宽 《盐铁论·非鞅》:“譬若秋蓬被霜,遭风则零落,虽有十 子产 如之何?故 扁鹊 不能肉白骨, 微 箕 不能存亡国也。” 贤名好名声。《吕氏春秋·功名》:“ 关龙逢 、 王子比干 能以要领之死,争其上之过,而不能与之贤名。”《晋书·文苑传·李充》:“圣迹未显,贤名不彰。” 清 卢文弨 《<居官必阅录>序》:“夫为循吏者,有贤名,又法之所赏也。” 何似(1).如何;怎样。《北史·崔伯谦传》:“朝贵行过郡境,问人太守政何似?” 唐 张九龄 《敕幽州节度张守珪书》:“卿比疹疾,今復何似?宜善将疗,不得自勤。”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先生:在坐之友,比来工夫何似?” (2).何如,比……怎么样。 唐 聂夷中 《燕台》诗之二:“何似 章华 畔,空餘禾黍生?”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再和前韵》词:“妃子将军瞋未已,问 匡山 、何似 金鑾殿 ?休更待,杜鹃劝!” (3).何如。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如。 宋 朱淑真 《愁怀》诗:“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 (4).何不,何妨。 明 高明 《琵琶记·乞丐寻夫》:“奴家自幼薄晓得些丹青,何似想像画取公婆真容,背着一路去,也似相亲傍的一般?” (5).什么。 许地山 《命命鸟》:“佛问 摩邓 曰:‘女爱 阿难 何似?’女言:‘我爱 阿难 眼;爱 阿难 鼻;爱 阿难 耳;爱 阿难 声音;爱 阿难 行步。’” 章华即 章华台 。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一》:“ 楚灵王 起 章华 之臺而 楚 人散。”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鉴 章华 之召灾,悟 阿房 之速祸。”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二八:“昔日 章华 宴, 荆王 乐荒淫。” 明 何景明 《岳阳》诗:“明朝又下 章华 路,江月湖烟綰别愁。”参见“ 章华臺 ”。 空余(1) 空着的;未被占用的 空余房屋 空余病床 (2) 空闲;闲工夫 没有空余跟你开玩笑 禾黍(1).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史记·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后汉书·承宫传》:“后与妻子之 蒙阴山 ,肆力耕种,禾黍将孰,人有认之者, 宫 不与计,推之而去,由是显名。” 宋 曾巩 《送程公闢使江西》诗:“袴襦优足徧里巷,禾黍丰穰罄郊野。”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由草料的恐慌,发生了刍秣的栽培;由刍秣的栽培,更发明了禾黍的种植。” (2).《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閔 宗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 ,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閔 宗周 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以“禾黍”为悲悯故国破败或胜地废圮之典。 唐 许浑 《金陵怀古》诗:“楸梧远近千官塚,禾黍高低 六代 宫。” 宋 苏轼 《南都妙峰亭》诗:“池臺半禾黍,桃李餘榛菅。”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擒嚭》:“千载 吴 宫皆禾黍。嘆故国已无望。” 清 周实 《重九偕吹万天梅亚希哲夫石子平子诸子过明故宫谒孝陵有作》诗之一:“松楸抱恨依残日,禾黍伤心赋变风。”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