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客诵故人刘道梅花诗有怀用其韵以寄之
朝代 宋代
作者 李弥逊
释义

原文

桑柘如钱柳如雪,南村北村欲蚕月。
老翁饭饱摩腹行,白瓯自随闲唤铁。
攀花正恨颜色乾,哦公七言毛骨寒。
惜花不似爱诗苦,即遣愁海回狂澜。
哦公今为郎尚发,仕路不应嗟歇灭。
江头官闲来雁多,莫使故人书断绝。
春风步马芳兰皋,思如哀鸿独求曹。
几时怀抱相对尽,桂浆酌斗供诗豪。

诗词问答

问:《客诵故人刘道梅花诗有怀用其韵以寄之》的作者是谁?答:李弥逊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弥逊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弥逊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桑柘

(1).桑木与柘木。《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无伐桑柘,鸣鳩拂其羽,戴胜降於桑。”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而先植桑柘已成,蚕丝之利,甲於东南,迄今尤盛。” 元 张养浩 《寨儿令·绰然亭独坐》曲:“杨柳风微,苗稼云齐,桑柘翠烟迷。” 清 周亮工 《樵川城中》诗:“林边桑柘好,何地认烽烟。”

(2).指农桑之事。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惟思涤瑕垢,长去事桑柘。” 清 黄宗羲 《郑兰生八十寿序》:“先生沉名於桑柘,弋者何慕。”

南村

(1).即 栗里 。在今 江西 九江 南 陶村 西。 晋 陶潜 《移居》诗之一:“昔欲居 南村 ,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李公焕 注:“ 南村 ,即 栗里 也。”

(2).南边的村庄。 唐 曹邺 《早秋宿田舍》诗:“南村犊牛夜声急,应是栏边新有霜。”

蚕月

蚕忙时期。《诗·豳风·七月》:“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高亨 注:“蚕月,即夏历三月,养蚕的月份,所以叫蚕月。”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瞿萨旦那国》:“阳春告始,乃植其桑,蚕月既临,復事採养。”《新唐书·康承训传》:“方蚕月,宜息众力农,至秋士马彊,决可以取胜。”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豳风》所纪,与今气候同者,夏正也,然十一月以后不书月,但云:‘一之日’、‘二之日’而已。三月则曰‘蚕月’。四月以后,始如常称。”

老翁

(1) 老年男子

(2) 父亲

自随

跟随在自己身边;随身携带。《新唐书·高崇文传》:“ 崇文 恃功而侈,举 蜀 帑藏百工之巧者皆自随。” 宋 苏辙 《赠德仲》诗:“故人分散隔生死,孑然惟以影自随。”《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况且那日小弟小恙进场,以药物自随,草草塞责而已。”

唤铁

敲击以招唤鸟兽的一种响器。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唤铁》:“ 太白山 有隐士 郭休 ……每于 白云亭 与宾客看山禽野兽,即以槌击一铁片子,其声清嚮,山中鸟兽闻之,集于亭下,呼为‘唤铁’。” 元 艾性 《题友人归隐图诗》:“早晚相从弄明月,细听唤铁响苍筠。”

攀花

(1).摘花。 唐 李白 《赠范金乡》诗之一:“桃李君不言,攀花愿成蹊。” 宋 王安石 《杖策》诗:“杖策窥园日数巡,攀花弄草兴常新。”

(2).古舞蹈名。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四:“今 高丽 乐是 新罗 乐……谓笛为大吟;舞有七十餘种,止用两人,谓之‘攀花’云。”

颜色

(1) 色彩。光的各种现象(例如红色、棕色、桃红色、灰色、绿色、蓝色和白色等),或使人们得以区分在大小、形状或结构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体的视觉或知觉现象

(2) 指显示给人看的利害的脸色

颜色不少变。——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指颜料或染料

(4) 为颜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泽

他的衣服上满都是那种颜色的染料

(5) 女子的姿色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 白居易《长恨歌》

七言

(1).指七字诗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六言七言,杂出《诗》、《骚》。”《隋书·音乐志上》:“《需雅》,八曲,七言。” 清 沉復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主考出五七言各一句,刻香为限,行立构思……十六对中取七言三联,五言三联。”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凡七言多上四字相连,而下三字足之。”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2).指七言诗。《汉书·东方朔传》:“ 朔 之文辞,此二篇最善。其餘有《封泰山》……八言、七言上下,《从公孙弘借车》,凡 向 所録 朔 书具是矣。”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八言、七言诗,各有上下篇。”《陈书·江总传》:“好学,能属文,於五言七言尤善。”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七言起於 汉武 柏梁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十:“不知 唐 人五言工,不必再工七言也;古体工,不必再工近体也。”

毛骨

(1).毛发与骨骼。 唐 刘禹锡 《桃源行》:“俗人毛骨惊仙子,争来致词何至此?” 宋 苏舜钦 《演化琴德素高因为作歌以写其意云》:“风吹仙籟下虚空,满坐沉沉竦毛骨。” 宋 陆游 《夜汲井水煮茶》诗:“肺腑凛清寒,毛骨亦苏省。”

(2).谓人的骨相容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下》:“ 祖士少 风领毛骨,恐没世不復见如此人。”《晋书·元帝纪》:“ 琅邪王 毛骨非常,殆非人臣之相也。” 前蜀 韦庄 《寄薛先辈》:“不説文章与门第,自然毛骨是公卿。”

遣愁

犹消愁。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三节:“ 唐文宗 被宦官监视,只好饮酒求醉,赋诗遣愁。”

狂澜

(1) 巨大的波浪

八戒见了道;“果是狂澜,无舟可渡。”——《西游记》

(2) 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力挽狂澜

仕路

(1).进身为官之路。《三国演义》第五九回:“ 操 曰:‘吾与将军之父,同举孝廉,吾尝以叔事之。吾亦与公同登仕路,不觉有年矣。’” 鲁迅 《且介亭杂文·儒术》:“由此士大夫便渐渐的进身,然终因不切实用,又渐渐的见弃。但仕路日塞,而南北之士的相争却也日甚了。”

(2).指官场。 宋 施彦执 《北窗炙輠》卷下:“﹝ 陆虞仲 ﹞自登第后,愈篤学。其在仕路,以风节著。”《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当下母子正在舱门口观看这些船隻慌乱,却见 吴府尹 马船帮上来。夫人即叫丫鬟下帘掩门进去。 吴府尹 是仕路上人,便令人问是何处官府。”

不应

(1).不响应;不应和。《墨子·旗帜》:“当应鼓而不应,不当应而应鼓,主者斩。”《荀子·正论》:“彼将听唱而应,视仪而动……不应不动,则上下无以相有也。”

(2).不回答;不答应。《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 去 齐 ,宿於 昼 ,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儘夫人问当,夫人説话,不应一句。” 清 王韬 《淞隐漫录·陈霞仙》:“女力劝之纳簉室,生终不应,曰:‘百岁欢娱,能有几何,岂可使他人间之哉!’”

(3).不符合;不应验。《韩非子·存韩》:“若臣斯之所言有不应事实者,愿大王幸使得毕辞於前,乃就吏诛不晚也。”《淮南子·原道训》:“风兴云蒸,事无不应。”

(1).不应该。 宋 苏轼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作此篇兼怀子由》词:“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千载难消亡国恨,不应此地着 鴟夷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甄后》:“仙人不应若是。”

(2).不须。 宋 王安石 《酬宋廷评请序解经诗》:“训释虽工君尚少,不应急务世人传。” 宋 苏轼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词:“ 西州 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宋 周文璞 《赠赵子野歌》:“书来不应寄他物,只要秋林一双笛。”

(3).不是。 宋 黄庭坚 《王立之诗报梅花已落尽次韵戏答》:“定是 沉郎 作诗好,不应春能生许愁。” 宋 陈师道 《十五夜月》诗:“不应明白髮,似欲劝人归。” 宋 陆游 《九月晦日》诗:“自是老来多感慨,不应萧瑟为秋风。”

(4).不曾;未尝。 唐 韩翃 《送客之江宁》诗:“春流送客不应赊,南入 徐州 见柳花。” 宋 晁补之 《洞仙歌·咏菊》词:“不应夸絶艳,曾妬春华,因甚东君意不到?” 宋 辛弃疾 《新荷叶·再和赵德庄韵》:“细数从前,不应诗酒皆非。”

(5).不知;不顾。 宋 陈师道 《河上》诗:“还家慰儿女,归路不应长。” 宋 谢薖 《定风波·七夕莫莫堂席上呈陈虚中》词:“寂寞江天正云雾,回顾,不应中有少微星。” 宋 周紫芝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词:“只愁飞詔下青冥,不应霜塞远,横槊看诗成。”

(6).古代法律名词。谓非有意犯罪。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四折:“失误了官身,本该扣厅责打四十,问你一个不应罪名。”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三折:“怎么把我也问个不应。”《水浒传》第三回:“原告人保领回家,邻佑杖断有失救应。房主人并下处邻舍止得个不应。”

歇灭

息灭,消失。《三国志·魏志·文帝纪》“以肃承天命” 裴松之 注引 汉 刘艾 《献帝传》:“今 汉 室衰替,帝纲堕坠;天子之詔,歇灭无闻。皇天将舍旧而命新,百姓既去 汉 而为 魏 ,昭然著明,是可知也。”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贵则 景魏 萧曹 ,亲则 梁武 周旦 ,莫不共霜雾而歇灭,与风云而消散。” 唐 包融 《阮公啸台》诗:“灵光未歇灭,千载知仰慕。”

江头

江边,江岸。 隋炀帝 《凤艒歌》:“三月三日向江头,正见鲤鱼波上游。” 唐 姚合 《送林使君赴邵州》诗:“江头斑竹寻应遍,洞里丹砂自採还。” 元 沉禧 《一枝花·咏雪景》套曲:“这其间江头有客寻归艇,我这里醉里题诗漫送程。” 苏曼殊 《碎簪记》:“又明日为十八日,友人要余赴江头观潮。”

官闲

见“ 官閒 ”。

亦作“ 官闲 ”。官事清闲。 唐 元稹 《天坛上境》诗:“野人性僻穷深僻,芸署官閒不似官。” 宋 黄庭坚 《次韵答邢敦夫》:“雨作枕簟秋,官闲省中睡。” 宋 陆游 《晚春书怀》诗:“官闲有味缘高卧,酒贵无忧为细倾。”《冷庐杂识·姚兵部》引 清 姚学塽 《送闵贡甫之扬州》诗:“养志未须嫌禄薄,读书大好是官閒。”

故人

(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断绝

(1) 中断联系

断绝来往

断绝朋友关系

(2) 不再连贯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步马

牵马调习、训练。《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左师 见夫人之步马者,问之。” 杜预 注:“步马,习马。”

芳兰

兰花。古人常以喻君子。 晋 陆机 《拟涉江采芙蓉》诗:“上山采琼蘂,穹谷饶芳兰。”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思树芳兰,剪除荆棘。”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我有芳兰,民胥攸咏。” 宋 柳永 《秋蕊香》词:“留不得光阴催促,奈芳兰歇,好花谢。” 清 龚自珍 《水仙花赋》:“时则艳雪铺峦,懿芳兰其未蕊;玄冰荐月,感雅蒜而先花。”

哀鸿

(1).悲鸣的鸿雁。 南朝 宋 谢惠连 《泛湖归出楼中玩月》诗:“哀鸿鸣沙渚,悲猨响山椒。” 唐 韩愈 《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途中见寄》诗:“哀鸿鸣清耳,宿雾褰高旻。” 清 孙枝蔚 《泊舟毘陵触目有述》诗:“傍晚朔风急,哀鸿断几行。”

(2).《诗·小雅·鸿雁》:“鸿鴈于飞,哀鸣嗸嗸。”《序》云:“《鸿鴈》,美 宣王 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后以“哀鸿”比喻流离失所的人们。 清 洪昇 《长生殿·收京》:“流离百室,哀鸿满路悲戚。” 刘国钧 《辛壬之间杂诗》:“胡卢依样君休问,中泽哀鸿血未枯。”

几时

什么时候,哪一天

你几时来

怀抱

胸怀

多年来她生活在她的家庭的怀抱中

相对

(1) 面对面;相向

大与小相对

(2) 非绝对的(跟“绝对”相对)

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

(3) 比较来说

相对不错

桂浆

(1).指酒浆,美酒。《楚辞·九歌·东君》:“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王逸 注:“斗谓玉爵。言诛恶既毕,故引玉斗酌酒浆。” 洪兴祖 补注:“《诗》云:‘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此以北斗喻酒器者,大之也。” 南朝 齐 谢朓 《游后园赋》:“陈象设兮以玉瑱,粉兰藉兮咀桂浆。” 元 陈旅 《次韵许左丞从车驾游承天护圣寺是日由参政升左丞》:“夕渚休兰櫂,春壶泻桂浆。”

(2).指牛羊乳之类的饮料。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其使( 频斯国 使者)不食中国滋味,自齎金壶,壶中有浆,凝如脂……其国人皆多力,不食五穀,日中无影,饮桂浆云雾。”

诗豪

诗人中出类拔萃者。 唐 白居易 《刘白唱和集解》:“ 彭城 刘梦得 ,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歌咏》:“作《三豪》诗以遗之,称 默 ( 杜默 )为‘歌豪’, 石曼卿 ‘诗豪’, 永叔 ‘文豪’。” 清 沉元沧 《题屈子诗外》诗之二:“一代才名兼意气, 海南 沛 上两诗豪。”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