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首其五耒耜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梅尧臣 |
释义 | 原文古圣通物宜,揉斲资粒食。稼穑尽民勤,垦耕穷地方。 推化本神农,维时思后稷。 我老欲归田,兹器已先识。 诗词问答问:《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首其五耒耜》的作者是谁?答:梅尧臣 参考注释圣通圣明通达。《韩非子·显学》:“夫求圣通之士者,为民知之不足师用。”按,《说文·耳部》:“圣,通也。”两字义同。 物宜指事物的性质、道理、规律等。《易·繫辞上》:“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賾,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宋书·谢灵运传论》:“玄黄律吕,各适物宜。” 宋 梅尧臣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耒耜》:“古圣通物宜,揉斲资粒食。” 揉斲砍削烤揉。亦用以称耒耜。语出《易·繫辞下》:“斲木为耜,揉木为耒。” 宋 梅尧臣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耒耜》:“古圣通物宜,揉斲资粒食。” 宋 王安石 《和圣俞农具诗·耒耜》:“山林尽百巧,揉斲无良材。” 粒食(1).以谷物为食。《礼记·王制》:“北方曰 狄 ,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陈澔 集说:“西北地寒,少五穀,故有不粒食者。” 南朝 梁 沉约 《均圣论》:“嘉穀肇播,民用粒食。” 唐 韩愈 《送浮屠文畅师序》:“圣人者立,然后知宫居而粒食。” (2).泛指粮食。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窃寻下民之命,粒食为本。”《太平广记》卷十引 唐 胡璩 《谭宾录·苏瓌》:“今粒食踊贵,百姓不足。” 元 张宇 《送赵宜之归》诗:“ 玉山 有嘉禾,未肯求粒食。” 稼穑农事的总称。春耕为稼,秋收为穑,即播种与收获,泛指农业劳动 士爰稼穑。——《书·洪范》 天下晏然,民务稼穑。——《汉书·高后纪赞》 垦耕开垦耕作。《诗·小雅·大田》“田多稼” 汉 郑玄 笺:“大田谓地肥美可垦耕,多为稼可以授民者也。” 元 王祯 《农书》卷二:“垦耕者,其农夫之第一义歟。” 地方(1) (2) 当地 地方公共汽车线路 地方武装 (3) 各行政区的 地方政治 地方风俗 化本教化之本。《南史·沉怀文传》:“既物情不悦,容亏化本。” 唐 夏方庆 《风过箫赋》:“知化本之有眹,见天籟之在斯。” 明 文徵明 《明故湖广右参议墓碑》:“与民教学,导以化本,而纳以仁轨。” 神农中国上古传说中教人农耕,亲尝百草的人物;农业、医药由他开始 维时斯时;当时。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敕词与部奏违异》:“盖维时阁老以权臣自任,不復顾惮,惟其意之所欲为矣。”《红楼梦》第一○五回:“ 赵堂官 一迭声叫:‘拿下 贾赦 ,其餘皆看守。’维时, 贾赦 、 贾政 ……俱在,惟 宝玉 假説有病,在 贾母 那边打闹。” 后稷(1). 周 之先祖。相传 姜嫄 践天帝足迹,怀孕生子,因曾弃而不养,故名之为“ 弃 ”。 虞舜 命为农官,教民耕稼,称为“ 后稷 ”。《诗·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 姜嫄 ……载生载育,时维 后稷 。”《韩诗外传》卷二:“夫闢土殖穀者 后稷 也,决江疏河者 禹 也,听狱执中者 皋陶 也。” 唐 韩愈 《原性》:“ 后稷 之生也,其母无灾。” (2).古代农官名。《国语·周语上》:“农师一之,农正再之,后稷三之。” 宋 王安石 《上皇帝 * 》:“人之才德,高下厚薄不同,其所任有宜有不宜。先王知其如此,故知农者以为后稷,知工者以为共工。” 归田(1) 指辞官归里,退隐 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中无人,不如归田。”——《晋书·李密传》 解甲归田 (2) 归还田地;旧指归还耕种的公田 民年二十受田,六十归田。——《汉书·食货志上》 先识先见远识。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城阳景王祠》:“独见先识,权发酒令。”《晋书·索靖传》:“ 靖 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 洛阳 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宋 王辟之 《渑水燕谈录》卷二:“ 魏公 始嘆 文靖 之先识过人远矣。”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