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句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胡绾 |
释义 | 句原文楚王台榭荆榛里,屈指江山俎豆中。诗词问答问:句的作者是谁?答:胡绾 参考注释楚王台(1).台名。即 阳台 。在 四川省 巫山县 ,相传为 楚襄王 梦遇神女处。 唐 杜甫 《奉寄李十五秘书文嶷》诗之一:“暂留 鱼復浦 ,同过 楚 王臺 。” 仇兆鳌 注引《寰宇记》:“ 楚宫 ,在 巫山县 西二百步 阳臺 古城内,即 襄王 所游之地。” 唐 岑参 《送江陵泉少府赴任》诗:“城边 宋玉 宅,峡口 楚王臺 。” 清 高咏 《归舟作》诗:“ 江 上羣山拥髻螺, 楚王臺 畔榜人歌。” (2).台名。在 湖北省 武汉市 武昌 城内。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武昌起义》:“城内 楚王臺 设有军械局。”亦称“ 楚望臺 ”。 章裕昆 《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 吴醒汉 等整队赴 楚望臺 ,补充 * ,佔领 蛇山 。” 荆榛(1).亦作“ 荆蓁 ”。泛指丛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芜情景。 三国 魏 曹植 《归思赋》:“城邑寂以空虚,草木秽而荆榛。”一本作“ 荆蓁 ”。 唐 李白 《古风》之一:“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金 元好问 《续小娘歌》之七:“伤心此日河平路,千里荆榛不见人。” 清 吴伟业 《十月下澣宴阆石苍水斋》诗:“三江风月尊前醉,一郡荆榛笛里声。” (2).谓没入荒野,指逝世。 明 周履靖 《锦笺记·闻讣》:“闺中何意,半道荆蓁,情隔云泥。” (3).比喻艰危,困难。《旧唐书·宦官传·杨复恭》:“吾於荆榛中援立 寿王 。” 元 许谦 《冯公岭》诗:“胸中芥蒂未尽去,须信坦道多荆榛。” (4).比喻恶人。 元 麻革 《过陕》诗:“豺狼满地荆榛合,目断 中条 是故丘。” 明 夏完淳 《大哀赋》:“未许其冠带春秋,遂至夫荆榛天地。” 清 厉鹗 《东城杂记·陈御史元倩》:“手披荆榛,身御魑魅。” 周实 《民立报出版日祝赋》诗:“重重草木羞依附,莽莽荆榛待剪除。” (5).芥蒂;不快。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笑谭之顷,便起荆榛。” 屈指弯着指头计数 屈指一算,离家已经十五年了 江山江河和山岭,指国家的疆土或政权 江山如此多娇 江山险固。——《资治通鉴》 江山如画。——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俎豆(1) 俎和豆,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 (2) 指奉祀 俎豆千秋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