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寄道士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释智圆 |
释义 | 寄道士原文长闻披鹤氅,城市往来频。得道人难测,和光迹易亲。 堂闲秋擣药,坛冷夜朝真。 几忆蓬壶顶,蟠桃烂漫春。 诗词问答问:寄道士的作者是谁?答:释智圆 参考注释鹤氅(1).鸟羽制成的裘。用作外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企羡》:“ 孟昶 未达时,家在 京口 ,尝见 王恭 乘高舆,被鹤氅裘。” (2).泛指一般外套。 宋 陆游 《八月九日晚赋》:“薄晚悠然下草堂,纶巾鹤氅弄秋光。”《红楼梦》第四九回:“﹝ 黛玉 ﹞罩了一件大红羽縐面白狐狸皮的鹤氅。” (3).道袍。《新五代史·唐臣传·卢程》:“ 程 戴华阳巾,衣鹤氅,据几决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归山》:“家僮开了竹箱,把我买下的箬笠、芒鞋、萝绦、鹤氅,替俺换了。” 王季思 等注:“藤萝做的绦,鹤羽做的袍,都是道士的服装。” 城市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方,通常是周围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往来(1) 去和来 往来种作。——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往来视之。——唐· 柳宗元《三戒》 往来翕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往来而不绝。——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交往;过从 老死不相往来。——《史记·货殖列传》 诚欲往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3) 交往的人 往来无白丁。——唐· 刘禹锡《陋室铭》 得道(1) 指符合正义 得道多助 (2) 指道教、佛教修行达到非凡的境界 和光(1).谓才华内蕴,不露锋芒。《后汉书·王允传》:“公与 董太师 并位俱封,而独崇高节,岂和光之道邪?”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内寳养生之道,外则和光於世。”《魏书·释老志》:“和光六道,同尘万类。” 唐 王维 《送綦母校书弃官还江东》诗:“和光鱼鸟际,澹尔蒹葭丛。”参见“ 和光同尘 ”。 (2).共同照耀。 唐 韦展 《日月如合璧赋》:“分则列照於三无,聚则和光於六合。” (3).柔和的光辉。 宋 苏轼 《妒佳月》诗:“浩瀚玻璃琖,和光入胸臆。” 擣药1.舂捣药材。《南史·宋纪上·武帝》:“﹝ 武帝 ﹞明日復至洲,里闻有杵臼声,往覘之,见童子数人皆青衣,於榛中擣药。” 南唐 李煜 《病中书事》诗:“月照静居唯擣药,门扃幽院只来禽。” 2.古代传说月中有白兔捣药。 晋 傅玄 《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擣药。” 唐 李白 《朗月行》:“白兔擣药成,问言与谁餐?” 3.鸟名。 朝真(1).道教谓朝见真人。 唐 吕岩 《雨中花》词:“愿逢一粒,九霞光里,相继朝真。” 元 郑光祖 《伊尹耕莘》楔子:“盖凡昇天之时,先参贫道,授与仙诀,大彻大悟后,方得昇九天朝真而观 元始 。” 明 屠隆 《綵毫记·湘娥访道》:“晓来控鹤朝真去,不带青天一片云。” (2).道家修炼养性之术,犹佛家之坐禅。 宋 苏轼 《柳子玉亦见和因以送之兼寄其兄子璋道人》:“晴牎嚥日肝肠暖,古殿朝真屨袖香。”《水浒传》第五三回:“当下 公孙胜 引着 戴宗 、 李逵 到 松鹤轩 内,正值真人朝真纔罢,坐在云床上。” 蓬壶即 蓬莱 。古代传说中的海中仙山。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三 壶 则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壶 ,则 方丈 也;二曰 蓬壶 ,则 蓬莱 也;三曰 瀛壶 ,则 瀛洲 也。形如壶器。” 唐 沉亚之 《题海榴树呈八叔大人》诗:“曾在 蓬壶 伴众仙,文章枝叶五云边。” 清 李渔 《玉搔头·微行》:“假俺几日儿尘世逍遥,再来受 蓬壶 约。” 蟠桃(1).神话中的仙桃。据《论衡·订鬼》引《山海经》:“沧海之中,有 度朔之山 ,上有大桃木,其蟠屈三千里。”又据《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内传》载:七月七日, 西王母 降,以仙桃四颗与帝。帝食辄收其核, 王母 问帝,帝曰:“欲种之。” 王母 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中夏地薄,种之不生。”帝乃止。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为时传之寿》词:“蟠桃未熟,千岁容与且人间。” 清 黄遵宪 《车驾驻开封府》诗:“诸侯香草方毡幕, 西母 蟠桃又綺筵。” (2).桃的一种。果形扁圆,味甘美,汁不多。 宋 毛滂 《清平乐》词:“欲助我公寿骨,蟠桃等见开花。” (3).传说中的山名。 唐 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披山穷木禾,驾海逾 蟠桃 。”参见“ 蟠木 ”。 (4).见“ 蟠桃胜会 ”。 烂漫(1) 色彩鲜丽 山花烂漫 (2) 坦荡,无做作 天真烂漫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