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城南访裴氏昆季
朝代 唐代
作者 李约
释义

城南访裴氏昆季原文

相思起中夜,夙驾访柴荆。
早雾桑柘隐,晓光溪涧明。
村蹊蒿棘间,往往断新耕。
贫野烟火微,昼无乌鸢声。
田头逢饷人,道君南山行。
南山千里峰,尽是相思情。
野老无拜揖,村童多裸形。
相呼看车马,颜色喜相惊。
荒圃鸡豚乐,雨墙禾莠生。
欲君知我来,壁上空书名。

诗词问答

问:城南访裴氏昆季的作者是谁?答:李约
问:城南访裴氏昆季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城南访裴氏昆季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李约的名句有哪些?答:李约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309-4

参考注释

相思

互相思念,多指男女彼此思慕

中夜

半夜。《书·冏命》:“怵惕惟厉,中夜以兴,思免厥愆。” 孔 传:“言常悚惧惟危,夜半以起。”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行》:“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唐 杜牧 《投知己书》:“自十年来,行不益进,业不益修,中夜忖量,自愧於心。” 茅盾 《将赴重庆赠陈此生感怀》诗:“中夜起徘徊,寒螿何凄切!”

柴荆

(1).做柴用的小木。 唐 杜甫 《晨雨》诗:“暂起柴荆色,轻霑鸟兽羣。” 仇兆鳌 注:“柴荆,小木。”一本作“ 紫荆 ”。 清 方文 《穷冬六咏·无薪》:“依人斩蒿艾,无处拾柴荆。”

(2).指用柴荆做的简陋门户。 唐 白居易 《秋游原上》诗:“清晨起巾櫛,徐步出柴荆。” 宋 王安石 《送赞善张君西归》诗:“柴荆雀有罗,公子数经过。” 清 白华山人 《<十洲春语>序》:“今晨初霽,予方畚掘拥土,周匝樊槿,啄啄然闻有叩柴荆者。”

(3).借指村舍。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恭承古人意,促装反柴荆。” 唐 温庭筠 《秋日旅舍寄义山李侍御》诗:“一水悠悠隔 渭城 , 渭城 风物近柴荆。” 明 高濂 《玉簪记·命试》:“春风桃李遍柴荆,花馆琴书不絶吟。”

桑柘

(1).桑木与柘木。《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无伐桑柘,鸣鳩拂其羽,戴胜降於桑。”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而先植桑柘已成,蚕丝之利,甲於东南,迄今尤盛。” 元 张养浩 《寨儿令·绰然亭独坐》曲:“杨柳风微,苗稼云齐,桑柘翠烟迷。” 清 周亮工 《樵川城中》诗:“林边桑柘好,何地认烽烟。”

(2).指农桑之事。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惟思涤瑕垢,长去事桑柘。” 清 黄宗羲 《郑兰生八十寿序》:“先生沉名於桑柘,弋者何慕。”

晓光

清晨的日光。 南朝 梁简文帝 《侍游新亭应令》诗:“晓光浮野映,朝烟承日迴。” 唐 杜荀鹤 《秋日寄吟友》诗:“蝉树生寒色,渔潭落晓光。” 孙景瑞 《红旗插上大门岛》:“晓光渐渐显露了。”

溪涧

两山之间的河沟

蒿棘

蒿草与荆棘。亦泛指野草。 南朝 梁 江淹 《思北归赋》:“步庭芜兮多蒿棘,顾左右兮絶亲宾。” 唐 李约 《城南访裴氏昆季》诗:“村蹊蒿棘间,往往断新耕。”

往往

(1) 每每;时常

往往而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老李往往工作到深夜才睡

(2) 处处;到处

往往山出棋置。——《史记·货殖列传》

卒中往往语。——《史记·陈涉世家》

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纷纷

吴王之弃其军亡也,军遂溃,往往稍降太尉、梁军。——《史记·吴王濞列传》

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汉书·司马迁传》

野烟

亦作“ 野烟 ”。指荒僻处的霭霭雾气。 唐 王维 《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宋 梅尧臣 《赴霅任君有诗相送仍怀旧赏因次其韵》:“野烟昏古寺,波影动危楼。” 清 张廷璐 《岍山招游云龙山用东坡答吕梁仲屯田韵》:“残碑寂寞野烟罨,虚廊萧瑟寒云屯。”

见“ 野烟 ”。

乌鸢

乌鸦和老鹰。均为贪食之鸟。《庄子·列御寇》:“ 庄子 将死,弟子欲厚葬之……曰:‘吾恐乌鳶之食夫子也。’” 前蜀 韦庄 《闻官军继至未睹凯旋》诗:“阵前鼙鼓晴应响,城上乌鳶饱不飞。”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予拟一絶云:‘ 汉 将讨 楼兰 ,旗荡朔云破。战鼓半天声,乌鳶已相贺。’”

田头

(1) 田边

田头地边

(2) 〈方〉∶田地里

饷人

指送饭食的人。 唐 徐延寿 《人日剪綵》诗:“帖燕留妆户,黏鸡待餉人。” 唐 李约 《城南访裴氏昆季》诗:“田头逢餉人,道君 南山 行。”

道君

(1).道教中之地位尊贵者。《太平御览》卷六六二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登真隐诀》:“三清九宫并有僚属,例左胜於右,其高总称曰道君,次真人、真公、真君。”亦作为对道士的敬称。 晋 葛洪 《神仙传·黄初平》:“其兄 初起 ,行山寻索 初平 ,歷年不得。后见市中有一道士, 初起 召问之曰:‘吾有弟名 初平 ,因令牧羊,失之四十餘年,莫知死生所在,愿道君为占之。’”

(2).指 宋徽宗 。《宣和遗事》前集:“ 道君 好道宠 灵素 ,天下伽蓝尽灭形。”《水浒传》第十二回:“ 道君 因盖万岁山,差一般十个制使去 太湖 边搬运花石纲,赴京交纳。”

南山

指终南山,在陕西省西安市南

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尽是

到处是,很多很多

这儿尽是石头

思情

思念的情怀

野老

村野的老百姓,农夫

野老鄙夫。——清· 周容《芋老人传》

拜揖

打躬作揖。《后汉书·董卓传》:“ 卓 讽朝廷使光禄勋 宣璠 持节拜 卓 为太师,位在诸侯王上。乃引还 长安 ,百官迎路拜揖。” 唐 李约 《城南裴氏昆季》诗:“野老无拜揖,村童多裸形。” 明 徐渭 《送通府王公序》:“寻 朱 蔡 诸贤之里,而拜揖徘徊於其间。”昆剧《墙头马上》第一场:“爹爹在上,孩儿拜揖。”

村童

(1).乡村儿童。 南朝 梁 丘迟 《旦发渔浦潭》诗:“櫂歌发中流,鸣鞞响沓障。村童忽相聚,野老时一望。” 唐 王维 《宿郑州》诗:“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水浒传》第五回:“溪边钓叟移舟去,野外村童跨犊归。”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 王荆公 ﹞平生最得意句云:‘青山捫虱坐,黄鸟挟书眠。’余以为首句是乞儿向阳,次句是村童逃学。”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旋着一条龙,以及村童们扮些海鬼。”

(2).指粗俗的年轻人。《水浒传》第六回:“村童量酒,想非涤器之 相如 ;丑妇当壚,不是当时之 卓氏 。”

裸形

裸体。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序》:“ 惠施 从车以百乘, 桑扈 徒步而裸形。”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刘伶 恆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 明 唐顺之 《吴氏墓记》:“自 子贡 取讥於 孔子 ,而儒生遂不敢言治产,不知人固不能裸形而枵腹,则亦不能无所营而取给。”参见“ 裸体 ”。

车马

(1).车和马。古代陆上的主要交通工具。《诗·小雅·十月之交》:“择有车马,以居徂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夫车马小义,而歷代莫悟。” 明 孙柚 《琴心记·王孙作醵》:“早求车马,同行共赴。”

(2).谓驰骋游乐。《汉书·郊祀志下》:“愿明主时忘车马之好,斥远方之士虚语,游心帝王之术,太平庶几可兴也。”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耆年闕市井之游,稚齿丰车马之好。”

颜色

(1) 色彩。光的各种现象(例如红色、棕色、桃红色、灰色、绿色、蓝色和白色等),或使人们得以区分在大小、形状或结构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体的视觉或知觉现象

(2) 指显示给人看的利害的脸色

颜色不少变。——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指颜料或染料

(4) 为颜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泽

他的衣服上满都是那种颜色的染料

(5) 女子的姿色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 白居易《长恨歌》

喜相

〈方〉∶喜悦的神色

鸡豚

(1).鸡和猪。古时农家所养禽畜。《孟子·梁惠王上》:“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唐 刘禹锡 《武陵书怀五十韵》:“来忧御魑魅,归愿牧鸡豚。” 明 谢谠 《四喜记·寻乐江村》:“鸡豚早秋敛,盆醪自酣。”

(2).指平民之家的微贱琐事。语出《礼记·大学》:“畜马乘,不察於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 郑玄 注:“畜马乘,谓以士初试为大夫也。伐冰之家,卿大夫以上……鸡豚牛羊,民之所畜养以为利者也。” 明 唐寅 《上吴天官书》:“ 寅 夙遭哀閔,室无强亲,计盐米,图婚嫁,察鸡豚,持门户。”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一》:“其讲官学士,左经右史,鲜有志温饱,察鸡豚。”

禾莠

禾稼中的杂草。其茎、叶、穗皆似禾。 三国 魏 应璩 《三叟》诗:“古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年各百餘岁,相与锄禾莠。”

知我

(1).深切了解我。《诗·王风·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史记·管晏列传》:“ 管仲 曰:‘吾始困时,尝与 鲍叔 贾,分财利多自与, 鲍叔 不以我为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 鲍子 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长史 云:‘ 刘尹 知我,胜我自知。’” 宋 苏轼 《观鱼台》诗:“若信万殊归一理,子今知我我知鱼。”

(2).器重我。《史记·刺客列传》:“﹝ 豫让 ﹞去而事 智伯 , 智伯 尊宠之……﹝ 豫让 ﹞曰:‘嗟呼!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説己者容。今 智伯 知我,我必为报讎而死,以报 智伯 ,则吾魂魄不愧矣。’”

上空

指一定地点上面的天空。 周立波 《湘江一夜》:“各种火舌,一阵阵 * 的红焰,一道道弹道的流光,闪耀地交织在墨蓝的田野的上空。”

书名

(1).用于书写的文字。《周礼·春官·外史》:“掌达书名于四方。” 郑玄 注:“或曰:古曰名,今曰字。使四方知书之文字,得能读之。”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兴其农业,劝其蓺事,教其语言,諭其书名,期二十年而其民可举於中央议院。”

(2).写上姓名。《左传·隐公七年》:“ 滕侯 卒,不书名,未同盟也。” 唐 张籍 《赠赵将军》诗:“会取 安西 将报国, 凌烟阁 上大书名。”

(3).擅长书法的名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仲翼 有书名而前辈多以为俗,然亦以配 周越 。予尝见其飞白大字数幅,亦甚工,但诚不免俗耳。”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 孟 蜀 时, 王鍇 字 鱣祥 ,最著书名……昔有塔,於 乾隆 年间为雷震圯,内贮《法华经》全部,皆 鱣祥 所书。”

(4).字,别名。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 姚信 书名 士纬 , 梁 人。”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21 0: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