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初至天台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曾几 |
释义 | 初至天台原文畴昔所欣慕,天台冠坤灵。兴公妙摹写,粲若披图经。 自怜婴世网,仰愧鸿冥冥。 夙契谅非浅,半生吏金庭。 成此一段奇,得按东吴刑。 又分临海竹,想像山围屏。 稍稍向铃阁,行行叩禅扃。 一丘与一壑,所见皆所聆。 石梁卧剑戟,布水驱雷霆。 五百大开士,神光秘林坰。 于我定不薄,是事初无形。 寒岩二隐者,在眼谁能青。 庶几闾丘守,胸次明渭泾。 向来石磵耳,斗讼终朝听。 净洗尘俗状,数上参云亭。 诗词问答问:初至天台的作者是谁?答:曾几 参考注释畴昔往昔;日前;以前 于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礼记·檀弓》 畴昔之事 欣慕欣羡 欣慕不已 天台(1).谓尚书台、省。《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天臺县远,众所絶意。”《北齐书·文宣帝纪》:“仍摄天臺,总参戎律。”《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臣何敢久污天臺、辱东朝乎?” 胡三省 注:“天臺,谓尚书省。”参见“ 三臺 ”。 (2).对太守、县令等地方行政官的尊称。《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太守道:‘他怎么敢赖你?’ 程元 道:‘……万乞天臺老爷做主。’” 明 郑仲夔 《耳新·经国》:“今幸遇天臺,夫冤庶伸有日。” 山名。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台 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明 杨珽 《龙膏记·邂逅》:“听言词有意相怜,怕重来 天台 路远。”详“ 天台山 ”。 坤灵(1).古人对大地的美称。 汉 扬雄 《司空箴》:“普彼坤灵,侔天作则。分制五服,划为万国。” 唐 王勃 《九成宫颂》序:“在地班形,珠闕镇坤灵之野。” 金 元好问 《太室同希颜赋》诗:“鼇掀一柱在,万古压坤灵。” (2).大地的灵秀之气。《旧唐书·后妃传下·玄宗元献皇后杨氏》:“故妃 弘农 杨氏 ,特禀坤灵,久釐阴教。” 摹写(1) 照原作誊写或临摹 (2) 泛指用文字描述;描写 摹写人物情状 图经附有图画、地图的书籍或地理志。 唐 王建 《题酸枣县蔡中郎碑》诗:“不向图经中旧见,无人知是 蔡邕 碑。”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徐汉玉》:“行至 来宾县 ,得图经,视之, 唐 严州 也。”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经中》:“辨疆域者有图经, 挚虞 以作畿服经也。” 自怜亦作“ 自怜 ”。自伤;自我怜惜。 汉 王褒 《九怀·通路》:“阴忧兮感余,惆悵兮自怜。” 晋 束晳 《贫家赋》:“行乞贷而无处,退顾影以自怜。” 北齐 颜之推 《神仙》诗:“镜中不相识,捫心徒自怜。” 唐 岑参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诗:“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宋 欧阳修 《三日赴宴口占》:“共喜流觴修故事,自怜霜鬢惜年华。” 鲁迅 《南腔北调集·学生和玉佛》:“惊扰詎云妄?奔逃只自怜。” 见“ 自怜 ”。 世网比喻社会上法律礼教、 * 道德对人的束缚。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奉法循理,不絓世网。” 宋 苏舜钦 《春睡》诗:“嗒尔暂能离世网,陶然直欲见天机。”《西湖佳话·放生善迹》:“我已踢开世网,打破爱河,自寻出路,你却怎么结局?” 柳亚子 《次韵和陈巢南岁暮感怀之作》:“留得岁寒松柏在,任他世网乱如麻。” 冥冥(1) 不明亮 天色冥冥 杳以冥 冥。——《楚辞·屈原·涉江》 薄暮冥冥。——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指人不明事理 (3) 形容高远;深远 鸿飞冥冥 (4) 迷信的人指有鬼神暗中起作用的境界 夙契(1).往昔的交情。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与太尉王僧辩书》:“至于亲邻之道,夙契逾深,无改曩怀,增感弥篤。” 宋 苏轼 《求婚启》:“ 中郎 坟典之付,岂在他人; 太真 姑舅之婚,復见今日。仰缘夙契,祇听俞音。” 明 高启 《喜吕山人见过江馆》诗:“非君怜夙契,谁肯过柴门?”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玉磬山房文误》:“ 恭城 与编修同官翰林,有夙契。” (2).前世的因缘。 宋 罗烨 《醉翁谈录·红绡密约张生负李氏娘》:“今夕相会,岂非夙契?愿见去岁相约之媒。”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侍郎喜谈因果,尤重师生之义,尝以为文字渊源,三生夙契,虽父子不能相假云。” 半生人生的一半,半世 金庭(1).山名。道教称为福地。在 庐州郡 巢县 (今 安徽省 巢湖市 ),别名 紫微山 。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见《云笈七籤》卷二七。 (2).山名。道教称为福地。在 越州郡 剡县 (今 浙江省 嵊县 ),周围三百里,名曰 金庭崇妙天 。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一。见《云笈七籤》卷二七。 (3).山名。道教称为福地。在 会稽 东海 际之 桐柏山 中。 晋 陶弘景 《真诰·稽神枢四》:“ 金庭 有不死之乡,在 桐柏 之中。” 南朝 梁 沉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铭》:“启基 桐柏 ,厥号 金庭 。” (4).传说中天上神仙所居之处。 唐 陈子昂 《题李三书斋》诗:“愿与金庭会,将待玉书徵。” 宋 沉遘 《五言天台山送僧象微归山》:“玉堂敞金庭,碧林列瑶圃。” 清 吴伟业 《闻台州警》诗之三:“天门中断接危梁,玉馆金庭迹渺茫。” 一段一部分 一段树干 得按谓鹰隼受到擒猎技能的训练。 唐 韩偓 《苑中》诗:“外使调鹰初得按,中官过马不教嘶。”原注:“五坊外按使,以鹰隼初调习,始能擒获,谓之得按。”一本作“ 得案 ”。参见“ 按鹰 ”。 东吴(1).指 三国 时 吴国 。因其地处 江 东,故名。《文选·左思<咏史>之一》:“长啸激清风,志若无 东吴 。” 李善 注:“ 东吴 ,谓 孙 氏也。”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谋吴》:“休忧虑,料堂堂庙謨,看瞬息间指挥谈笑灭 东吴 。” (2).泛指古 吴 地。大约相当于现在 江苏 、 浙江 两省东部地区。《晋书·食货志》:“ 东吴 有齿角之饶, 西蜀 有丹砂之富。” 唐 杜甫 《绝句》之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 东吴 万里船。” 宋 陆游 《鹧鸪天·送叶梦锡》词:“家住 东吴 近帝乡,平生豪举少年场。” 太平天囯 叶春森 《建天京于金陵论》:“﹝ 金陵 ﹞包 东吴 而连 北越 ,得其人主之,出可以战,处可以守。” 临海浙江省的县。位于省东部,人口100万,城市人口6万。浙江沿海陆上交通枢纽。甘蔗产量在省内占前列 想像设想 把原子专家们想像成长胡子的老头 围屏可以折迭的屏风。 宋 吴文英 《柳梢青·题钱得间四时图画》词:“翠嶂围屏,留连迅景,花外油亭。”《红楼梦》第九二回:“一件是围屏,有二十四扇槅子。” 稍稍(1) 稍微 我的手表稍稍快了点 稍稍地侧着头。——《樱花赞》 (2) 逐渐;渐渐 稍稍蚕食之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宋· 王安石《伤仲永》 铃阁亦作“ 铃閤 ”。指翰林院以及将帅或州郡长官办事的地方。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今狂花生枯木,又在铃阁之间,言威仪之富,荣华之盛,皆如狂花之发,不可久也。”《晋书·羊祜传》:“﹝ 羊祜 ﹞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披甲,铃閤之下,侍卫者不过十数人。” 唐 韩翃 《寄裴郓州》诗:“官树阴阴铃阁暮,州人转忆白头翁。”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二·劳文毅公善居危城》:“﹝ 文毅公 ﹞遂入城蒞总督任,终日闭铃阁,以示无事。” 行行(1).不停地前行。《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宋 张孝祥 《鹧鸪天》词:“行行又入笙歌里,人在珠帘第几重?” 陈毅 《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诗:“行行过 太行 ,迢迢赴 延安 。” (2).指情况进展或时序运行。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六:“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逯钦立 注:“行行,渐渐。” 唐 王建 《行见月》诗:“月初生,居人见月一月行。行行一年十二月,强半马上看盈缺。” (3).犹言走一走。《西游记》第五二回:“ 老君 笑道:‘这猴儿不去取经,却来我处何干?’ 行者 道:‘取经取经,昼夜无停;有些阻碍,到此行行。’” (4).行旅。 宋 梅尧臣 《送毛秘校罢宣城主簿被荐入补令》诗:“以此赠行行,无酒勿我怪。” (1).每行。 唐 韩愈 《柳溪》诗:“柳树谁人种?行行夹岸高。” 明 袁凯 《京师得家书》诗:“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归乡。” 林庚白 《坡行即目》诗:“炊烟燹后行行泪,物价兵间寸寸金。” (2).各行各业。参见“ 行行出状元 ”。 刚强负气貌。《论语·先进》:“ 子路 ,行行如也; 冉有 、 子贡 ,侃侃如也。子乐。” 何晏 集解:“ 郑 曰:‘乐各尽其性,行行,刚强之貌。’” 唐 元稹 《青云驿》诗:“上天勿行行,潜穴勿悽悽,吟此青云諭,达观终不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仇大娘》:“明日,拘牒已至, 赵 行行殊不置意。” 禅扃(1).佛寺之门。 唐 独孤及 《题思禅寺上方》诗:“攀云到金界,合掌开禪扃。” 清 赵翼 《至福宁游望海楼》诗:“歌板新声催曲部,弓刀小队叩禪扃。” (2).指禅房。 唐 刘禹锡 《赠别约师》诗:“师逢 吴兴 守,相伴住禪扃。” 宋 苏舜钦 《清轩》诗:“谁凿幽轩刮眼清,湖中嘉处更禪扃。” 一丘亦作“ 一邱 ”。1.一座小山。《汉书·叙传上》:“栖迟於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 唐 李白 《金门答苏秀才》诗:“未果三山期,遥欣一丘乐。” 宋 黄庭坚 《复庵》诗:“归来一丘中,万事不改旧。” 清 顾炎武 《偶来》诗:“偶来湖上已三秋,便可栖迟老一邱。” (2).一座坟墓。 宋 范成大 《次韵乐先生吴中见寄》之七:“几多螻蚁与王侯,往古今来共一丘。” 清 赵翼 《仙掌路》诗:“一邱两地各争高,只为填词絶世豪。 汉 上有坟人弔 柳 , 漳 南多塚客疑 曹 。” 刘去非 《秋日登高》诗:“珠沉朱水愁千缕,血染黄花鬼一丘。” (3).指田一区。丘,丈量土地面积的单位。《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三分天下二分亡,犹把山河寸寸量。纵使一丘添一亩,也应不似旧封疆。”按, 唐 颜师古 《匡谬正俗·禹宇丘区》:“丘之与区,今读则异,然寻按古语,其声亦同……今 江 淮 田野之人犹谓区为丘,亦古之遗音也。” 所见(1).看到的。《晋书·嵇康传》:“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唐 韩愈 《谢自然诗》:“入门无所见,冠屨同蜕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人君耳习於所闻,则喜諛而恶直;目习於所见,则喜柔而恶刚。” (2).犹见解;意见。《汉书·儒林传·严彭祖》:“ 孟 弟子百餘人,唯 彭祖 、 安乐 为明,质问疑谊,各持所见。” 唐 韩愈 《论孔戣致仕状》:“蒙陛下厚恩,苟有所见,不敢不言。”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奏请午朝》:“惜乎当时外间诸公所见不同,反不足以副其意耳。” 剑戟泛指武器。《国语·齐语五》:“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 唐 韩愈 《南山诗》:“参参削剑戟,焕焕衔莹琇。” 宋 范仲淹 《铸剑戟为农器赋》:“兵者凶器,食惟民天。出剑戟而铸矣,为稼穡之用焉。” 布水瀑布。 唐 李邕 《嵩岳寺碑》:“菱镜漾於玉池,金虬飞於布水。” 宋 苏轼 《答陈季常书》:“今日游 白水佛跡山 ,山上布水三十仞,雷辊电散,未易名状。” 雷霆(1) 疾雷 响振雷霆动九天 (2) 比喻人的盛怒或声威极大 大发雷霆 雷霆之怒 五百(1).古代在官舆前导引的役卒。《后汉书·宦者传·曹节》:“越骑营五百妻有美色, 破石 从求之,五百不敢违。” 李贤 注引 韦昭 《辩释名》:“五百,字本为‘伍’。伍,当也;伯,道也。使之导引当道中以驱除也。” (2).执杖行刑。《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衡 言不逊顺…… 祖 大怒,令五百将出,欲加箠。” 李贤 注:“五百,犹今之问事也。”《三国志·蜀志·刘琰传》:“ 胡氏 有美色, 琰 疑其与 后主 有私,呼五百挝 胡 。”《续通典·职官十五》:“五百本为执楚导引之人,各代皆不特置, 唐 以后皆无此职名。” 开士菩萨的异名。以能自开觉,又可开他人生信心,故称。后用作对僧人的敬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提婆 初至,为 东亭 第讲《阿毗曇》” 刘孝标 注引 晋 慧远 《<阿毗昙心>叙》:“有出家开士字 法胜 ,以《阿毗曇》源流广大,卒难寻究,别撰斯部。”《释氏要览》卷上:“经中多呼菩萨为开士。 前秦 苻坚 赐沙门有德解者号开士。” 唐 颜真卿 《怀素上人草书歌》序:“开士 怀素 ,僧中之英。” 清 赵翼 《登金山塔顶放歌》:“不见古开士,悬崖撒手凌苍茫。” 神光(1).神异的灵光。《楚辞·王逸<九思·哀岁>》:“神光兮熲熲,鬼火兮荧荧。”原注:“神光,山川之精能为光者也。”《汉书·郊祀志下》:“ 西河 筑 世宗庙 ,神光兴於殿旁,有鸟如白鹤,前赤后青。” 宋 苏轼 《谷庵铭》:“谷庵之中空无物,非独无应亦无答,洞然神光照毫髮。” 明 唐顺之 《冬至南郊》诗:“神光人共见,天语帝亲闻。” 刘大白 《爱》诗:“如其你愿长住在我底爱里,我用我满心的爱底神光,笼罩着你。” (2).精神;神采。《素问·本病论》:“神既失守,神光不聚。”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徙倚傍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 张国相 ﹞年八十餘,犹演《宗泽缴印》,神光不衰。” (3). 汉 代宫名。《文选·扬雄<羽猎赋>》:“啾啾蹌蹌,入西园切 神光 。” 李善 注引 张晏 曰:“ 神光 ,宫名也。” 林坰亦作“ 林埛 ”。郊野。《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夫緑驥垂耳於林埛,鸿雀戢翼於污池,褻之者固以为园囿之凡鸟,外厩之下乘也。” 李善 注引《尔雅》:“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埛。” 唐 杜甫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朝仪限霄汉,客思迴林坰。” 宋 王安石 《寄吴氏女子》诗:“姑示汝我诗,知嘉此林坰。” 宋 王安石 《寄吴氏女子》诗:“姑示汝我诗,知嘉此林坰。” 金 党怀英 《新泰县环翠亭》诗:“山英莫相嘲,我虽朝市如林埛。” 是事事事;凡事。 唐 韩愈 《戏题牡丹》诗:“长年是事皆抛尽,今日栏边暂眼明。” 唐 修睦 《秋日闲居》诗:“是事不相关,谁人似此閒。” 宋 柳永 《定风波》词:“自春来、惨緑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无形(1) 没有某事物的形式、名义而有相似作用的 无形的鞭策 (2) 不知不觉中 他们的小组无形中解散了 寒岩(1).高寒的山崖。 南朝 齐 孔稚圭 《游太平山》诗:“阴涧落春荣,寒巖夏留雪。” 唐 方干 《题龙泉寺绝顶》诗:“古树含风常带雨,寒巖四月始知春。” 宋 曾巩 《幽谷晚饮》诗:“援琴薰风后,结宇寒巖左。” (2).山岩名。在 浙江省 天台县 西南七十里。因 寒山子 而得名。参见“ 寒山 ”。 二隐二隐士。指 南朝 齐 臧荣绪 与 关康之 。《南史·隐逸传下·臧荣绪》:“初, 荣绪 与 关康之 俱隐在 京口 ,时号为二隐。” 庶几(1) 或许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测 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史记·秦始皇本纪》 (2) 差不多;近似 全我社稷口,可以庶几乎! (3) 指贤者或可以成才的人 闾丘(1).古地名。《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邾 庶其 以 漆 、 閭丘 来奔。” 杨伯峻 注:“ 漆 在今 山东 邹县 东北, 閭丘 又在 漆 东北十里。” (2).复姓。《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閭丘婴 帅师围 卢 。”《国语·鲁语下》:“ 齐 閭丘 来盟。” 韦昭 注:“ 閭丘 , 齐 大夫 閭丘明 也。” 胸次胸间。亦指胸怀。《庄子·田子方》:“行小变而不失其大常也,喜怒哀乐不入於胸次。” 宋 黄庭坚 《题高君正适轩》诗:“豁然开胸次,风至独披襟。”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头折:“人説他胸次高傲,果然如此!” 郑振铎 《桂公塘》十四:“ 天祥 觉得胸次很光明,很舒畅,前之未有的放怀无虑。” 渭泾犹 泾 渭 。比喻清浊、高下之分。 清 龚自珍 《题鹭津上人书册》诗:“ 圭峯 慈云 各一偈,台宗贤宗无 渭涇 。”参见“ 涇渭 ”。 向来(1) 一贯如此 (2) 先前 向来之烟霞。——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向来不过笼络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斗讼亦作“鬭讼”。争讼。 汉 王充 《论衡·论死》:“妒夫媚妻,同室而处, * 失行,忿怒鬭讼。”《后汉书·乌桓传》:“有勇健能理决鬭讼者,推为大人,无世业相继。” 宋 苏轼 《与王郎昆仲及儿子迈绕城观荷花登岘山亭晚入飞英寺分韵得月明星稀四字》之四:“吏民怜我懒,鬭讼日已稀。”《元典章·朝纲一·政纪》:“诸鬭讼之人徃徃直赴省部陈告。” 清 钱琦 《东郊劝农》诗之四:“尔农不古处,习敝好鬭讼。” 终朝(1).早晨。《诗·小雅·采绿》:“终朝采緑,不盈一匊。” 毛 传:“自旦及食时为终朝。”《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楚子 将围 宋 ,使 子文 治兵於 睽 ,终朝而毕,不戮一人。” (2).整天。 晋 陆机 《答张悛》诗:“终朝理文案,薄暮不遑瞑。” 唐 杜甫 《冬日有怀李白》诗:“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 清 李渔 《奈何天·巧怖》:“愿相同,终朝不离。” 洗尘宴请刚从远道来的人 凡公私值远人初至,或设饮,或馈物,谓之洗尘。——《通俗编·仪节》 在后堂安排筵席洗尘。——《水浒传》 秦老又备酒与他洗尘。——《儒林外史》 俗状俗人的举止和状貌。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尔乃眉轩席次,袂耸筵上,焚芰製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 清 蒋士铨 《第二碑·上塚》:“卑职竭蹶簿书,未遑侦访,今蒙垂问,自觉俗状尘容,有惭风雅。” 云亭(1). 云云 、 亭亭 二山的并称。古代帝王封禅处。 南朝 梁简文帝 《和武帝宴诗》之一:“车书今已共,愿奏 云 亭 仪。” 隋 薛道衡 《隋高祖颂》:“坛场望幸, 云 亭 虚位。” 唐 李商隐 《寄太原卢司空三十韵》:“公乎来入相,皇欲驾 云 亭 。” (2).即 云亭山人 。 清 孔尚任 自号 云亭山人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孤吟》:“ 云亭 词客,阁笔几度酸辛;声传皓齿曲未终,泪滴红盘蜡已寸。” (1).对亭子的美称。 唐 鲍溶 《隋帝陵下》诗:“白露沾衣 隋主 宫,云亭月馆 楚 淮 东。” 唐 李群玉 《九日陪崔大夫宴清河亭》诗:“玉醴浮金菊,云亭敞玳筵。”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酬嘲·罗隐对》:“ 隐 ( 罗隐 )欲归 武林 , 駢 ( 高駢 )与宾幕饯於云亭。” (2).犹言高耸入云。《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崇臺霄峙,秀闕云亭。’……其祕书监 胡义周 之辞也。” (3). 云云山 和 亭亭山 的合称。《史记·封禅书》:“昔 无怀氏 封 泰山 ,禪 云云 …… 黄帝 封 泰山 ,禪 亭亭 。”《隋书·虞世基传》:“﹝ 陈主 ﹞令 世基 作《讲武赋》,於坐奏之曰……望 云亭 而载蹕,礼升中而告成。”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