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洛神赋题句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洛神赋题句原文恺之洛神赋,前后两成骈。 非喻积薪后,重徵数典前。 旧原讶缥缈,新更致疑然。 别卷李家迹,何标陈代年。 白描允非也,粉本亶诚焉。 总出隋唐上,堪珍元宋传。 虽非常侍体,可拟步兵肩。 绨凡几馀鉴,石渠佳话诠。 底须求刻剑,堪以玩浮川。 一合函三相,神传会道筌。 诗词问答问:洛神赋题句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五言排律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二十 2. 石渠实笈旧藏顾恺之尽洛神后有赵孟頫补书赋兹复得洛神一卷题为恺之画而于图中分段书赋语或称王献之书或称恺之自书亦无定说 参考注释洛神传说中的 洛水 女神,即 宓妃 。后诗文中常用以指代美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昔 王子晋 好吹凤笙,招延道士,与 浮丘 同游 伊 洛 之浦, 含始 又受玉鸡之瑞于此水,亦 洛神 宓妃 之所在也。” 唐 温庭筠 《莲花》诗:“应为 洛神 波上韈,至今莲蕊有香尘。”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八五:“九泉肯受狂生誉,艺是 鍼神 貌 洛神 。”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丽品》:“ 柳南 赋诗二十首,歌以当哭,节録其半……‘一枝冷艷谁堪似,妙手玲瓏写 洛神 。’” 前后(1) 早于或迟于某一特定时间的一段时期 冬之望日前后。——清· 林觉民《与妻书》 春节前后 (2) 大约在特定的时间 在1969年前后 (3) 指时间上从开始到结束 全场演出前后用了两小时 (4) 总共 她前后来过四次 (5) 某一地点的前面和后面 宅院前后都已绿化 (6) 正面和背面 前后受敌 积薪(1).积聚木柴。《墨子·备城门》:“城下州道内,百步一积薪,毋下三千石以上,善涂之。”《国语·周语中》:“虞人入材,甸人积薪。”《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回:“夫人自闻 晋君 见获,便携太子服丧服,徒步出宫,至於后园崇臺之上,立草舍而居。臺下俱积薪数十层,送饔飱者履薪上下。” (2).指积聚的木柴。《汉书·西域传下·车师后国》:“﹝ 陈良 等﹞即将数千骑至校尉府,胁诸亭令燔积薪,分告诸壁。” 元 袁桷 《愍誓·哀谢先生》:“燃积薪以逞安兮,羣豢食而自戏。” (3).《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后以“积薪”喻隐伏危机。《后汉书·黄琼传》:“前 白马 令 李云 ,指言宦官罪秽宜诛,皆因众人之心,以救积薪之敝。”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於戏!邦势若此,念积薪之已然;民力几何,惧奔駟之将败。” 清 谭莹 《寄怀徐铁生大令》诗之四:“幕府谈兵大有人,东南重镇太平民;督师郤令同孤注,所主原期似积薪。” (4).《汉书·汲黯传》:“ 黯 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言曰:‘陛下用羣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后以“积薪”喻选用人才后来居上。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儻使士有澹雅若 严君平 ,清廉如 段干木 ,与僕易地而处,亦将弹鋏告劳,积薪为恨。” 宋 苏轼 《辞免翰林学士第二状》:“如前所陈,实以劳旧尚多,必有积薪之誚,兄弟并进,岂无连茹之嫌。” 清 钱谦益 《吏部文选清吏司员外郎张振秀授奉直大夫制》:“大破累年之留滞,用昭新政之清夷,积薪之流,半登于啟事。”《花月痕》第十四回:“人材有积薪之嘆,捷径多窘步之忧。” (5).喻后来居上。 黄人 《<清文汇>序》:“夫以吾国文学之雄奇奥衍……一入今朝,则又兼收并畜,大会细入,两京、三 唐 ,不免积薪之愧, 姬 孔 之际,於斯为盛。” 重徵重税。《商君书·外内》:“食贵,糴食不利,而又加重徵, * 不得无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 宋 戴复古 《送李来宾》诗:“逐利遭重徵,商旅亦良苦。”亦谓加重征税。 明 何景明 《何子·功实》:“重徵滥役,则结民之怨;破城侵境,则深敌之讐。” 重新征召。 唐 司空图 《贺翰林侍郎》诗之一:“今朝忽见银臺事,早晚重徵入翰林。” 数典历举典故。《镜花缘》第八十回:“近日还有一种数典的,终日拿着类书查出许多。” 章炳麟 《辨诗》:“诗又与议奏异状,无取数典, 钟嶸 所以起例,虽 杜甫 媿之矣。”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五篇:“惟於小説又復论学説艺,数典谈经,连篇累牘而不能自已,则博识多通又害之。”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李家特指 唐 皇室。《旧唐书·突厥传上》:“我 突厥 积代以来,降附 李 家,今闻 李 家天子种末总尽,唯有两儿在,我今将兵助立。”参见“ 李唐 ”。 白描(1) 国画中指纯用墨线勾勒,不加颜色渲染的画法 (2) 指文字简洁,不加烘托渲染的写作方法 粉本(1).画稿。古人作画,先施粉上样,然后依样落笔,故称画稿为粉本。 唐 韩偓 《商山道中》诗:“却忆往年看粉本,始知名画有工夫。” 宋 苏轼 《阎立本职贡图》诗:“粉本遗墨开明窗。” 王十朋 集注:“ 唐明皇 令 吴道子 往貌 嘉陵 山水,回奏云:‘臣无粉本,并记在心。’”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卷一:“古人画稿谓之粉本,前辈多寳蓄之;盖其草草不经意处,有自然之妙。 宣和 、 绍兴 所藏粉本,多有神妙者。” 清 方薰 《山静居画论上》:“画稿谓粉本者,古人於墨稿上加描粉笔,用时扑入縑素,依粉痕落墨,故名之也。” (2).指图画。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词:“ 麟阁 才教留粉本,大笑拂衣归矣。如斯者古今能几?” 清 曹寅 《寄姜绮季客江右》诗:“九日篱花犹寂寞, 六朝 粉本渐模糊。” 缪鸿若 《题担当和尚画册》:“休嫌粉本无多剩,寸土伤心下笔难。” (3).比喻底本、基础等。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曲谱者,填词之粉本,犹妇人刺绣之花样也。” 清 唐孙华 《宋坚斋刑部斋中观南巡图恭纪》诗:“退思此事实创举,岂有粉本供师资。”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二篇:“至谓作者搜采异闻,乃设烟茗於门前,邀田父野老,强之谈説以为粉本,则不过委巷之谈而已。” 亶诚真诚。《明史·外国传六·浡泥》:“王心亶诚,金石其坚。” 非常(1) 不同寻常的 非常会议 非常行为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仆与足下同受非常之遇。——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突然,意外的事变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史记·项羽本纪》 步兵(1) 以徒步作战进行训练、武装和装备的兵种 (2) 徒步行军和打仗的士兵 凡几共计多少。 宋 刘克庄 《水龙吟·寿赵癯斋》词:“闻自垂车日,都门外,送车凡几。”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然数百年来,相遇如君者,不知凡几。”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沙三》:“ 虎邱 繁华甲天下,酒楼歌榭,画舫灯船,每岁破家其中者,不知凡几。”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编》六:“因没有户籍竟无资格入学的失学儿童,正不知凡几。” 石渠(1).石筑的水渠。 汉 刘桢 《公宴》诗:“清川过石渠,流波为鱼防。” 唐 孟浩然 《病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诗:“石渠流雪水,金子耀霜橘。” (2).见“ 石渠阁 ”。 佳话美谈,传诵一时的美事 在农村传为佳话 须求求取。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须求趋竞,不顾羞惭。” 王利器 集解:“须求,《少仪外传下》作‘干求’。” 一合(1).会合;遇合。《国语·周语中》:“一合诸侯,而有再逆政,余惧其无后也。”《荀子·议兵》:“ 秦 四世有胜,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轧己也。此所谓末世之兵,未有本统也。” 汉 刘向 《说苑·杂言》:“ 太公 一合于 周 而侯七百岁, 孙叔敖 一合于 楚 ,而封十世。” (2).指交锋一次。《宋书·孟龙符传》:“ 龙符 奋矟接战,每一合,輙杀数人。”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众孩儿曹听我教着:只助我一声喊,只一合活把髠徒捉。”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则一合活拏将 敬德 回来,纔见的好汉。” (3).犹整个。 元 杨暹 《刘行首》第四折:“小庵虽窄隐幽微,包含着一合天地。” (4).一盒。 唐 白居易 《闻微之江陵卧病以大通中散碧腴垂云膏寄之因题四韵》:“已题一帖红消散,又封一合碧云英。” 表数量。十龠为一合。 汉 刘向 《说苑·辩物》:“十龠为一合,十合为一升。”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服一合輙益寿百岁,服一升千岁也。” 函三谓包含天、地、人三气。《汉书·律历志上》:“太极元气,函三为一。极,中也。元,始也。”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元气始起於子,未分之时,天地人混合为一,故子数独一也。”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二》:“纯乾直月,祥开初九之潜;索震承华,德禀函三之极。” 明 徐渭 《函三馆记》:“余忆函三之説,虽出於 小戴 註家,乃昉於 弄丸公 之《皇极经世》。” 神传(1).谓精神往下传。 清 王夫之 《管大兄弓伯挽歌》序:“夫万汇之息,形生为下,神传为上。今兄以其孝友义烈如云如日,其暉荫所注,且将孕为千百奇男子,以似续古人。” (2).由心意传递。 萧乾 《终身大事》二:“十八世纪 英国 诗坛大师 威廉·布莱克 认为爱情的奥秘在于只可神传不可言说。”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