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涤襟泉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涤襟泉原文山以有泉灵,此语闻自古。 如人血气充,盎睟还由睹。 离宫枕崇麓,旧接栖禅所。 宛宛露石窦,涓涓出玉1*1乳。 深乃不可测,轮将三尺许。 天然谢疏凿,酌用供罂甒。 不闻马蹄跑,得无龙口吐。 涤襟我所名,每对消尘绪。 缨足两无濯,聊因悟自取。 徘徊俯清照,髭眉皆可数。 却见英英气,去作云几缕。 为喜消息佳,朝来酿灵雨。 诗词问答问:涤襟泉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三十八 参考注释自古(1).从古以来。《诗·小雅·甫田》:“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宋 欧阳修 《定风波》词:“任是好花须落去,自古。” (2).泛指从前。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昔在自古, 闽 粤 不齿於上国。” 血气(1) 血液与气息;血的气味 (2) 指血统 (3) 勇气或血性 有血气的青年 离宫古代帝王在都城之外的宫殿,也泛指皇帝出巡时的住所 栖禅亦作“栖禪”。犹坐禅。《魏书·释老志》:“昔如来阐教,多依山林,今此僧徒,恋著城邑。岂湫隘是经行所宜,浮諠必栖禪之宅,当由利引其心,莫能自止。” 唐 黄滔 《壶公山》诗:“井通鰌吐脉,僧隔虎栖禪。”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中:“ 莆田 赵仲白 读公诗集,有诗云:‘ 茶山 八十二癯仙,千首新诗手自编。吟到瘴烟因避寇,贵登从橐只栖禪。’” 宛宛(1).盘旋屈曲貌。《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宛宛黄龙,兴德而升。” 李善 注:“《楚辞》曰:‘驾八龙之宛宛。’”今本《离骚》作“婉婉”。 王逸 注:“婉婉,龙貌。” 南朝 宋 谢灵运 《缓歌行》:“宛宛连螭轡,裔裔振龙輈。” 唐 柳宗元 《哭连州凌员外司马》诗:“宛宛凌江羽,来栖翰林枝。” (2).谓山川道路蜿蜒曲折。 唐 张祜 《车遥遥》诗:“碧川迢迢山宛宛,马蹄在耳轮在眼。” 明 何景明 《过马溪田村居》诗:“宛宛清河曲,团团翠竹村。” 林纾 《记花坞》:“厓下多沃壤,尽以蒔竹,小溪宛宛如绳,盘出竹外。” (3).迟回 * 貌。 唐 岑参 《龙女祠》诗:“祠堂青林下,宛宛如相语。” 明 方孝孺 《喜嘉猷秀才至》诗:“宛宛心所慕,盈盈日兴思。” 明 高启 《送家兄西迁》诗:“怱怱逐途旅,宛宛谢亲戚。” (4).细弱貌。 唐 陆羽 《小苑春望宫池柳色》诗:“宛宛如丝柳,含黄一望新。” 明 陆粲 《边军谣》:“宛宛娇儿未离母,街头抱卖供军装。” 清 纳兰性德 《秋千索·渌水亭春望》词之一:“烟丝宛宛愁縈挂,賸几笔晚晴图画。”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八章:“使吾身此时为 幽 燕 老将,固亦不能提钢刀慧剑,驱此婴婴宛宛者於漠北。” (5).真切可见貌;清楚貌。《释名·释丘》:“中央下曰宛丘。有丘宛宛如偃器也。”《释名·释州国》:“ 燕 ,宛也。北方沙漠平广,此地在 涿鹿山 南,宛宛然以为国都也。” 宋 李格非 《洛阳名园记·东园》:“ 渊映 、 瀍水 二堂,宛宛在水中。” 石窦石穴。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漓水》:“验其山有石竇,下深数丈,洞穴深远,莫究其极。” 隋 江总 《入龙丘岩精舍》诗:“风窗穿石竇,月牖拂霜松。” 宋 苏轼 《巫山》诗:“石竇有洪泉,甘滑如流髓。” 涓涓(1) 细小的水流 绢绢源水 (2) 细水缓流的样子 泉涓涓而始流 不可(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三尺(1) 指剑,剑约长三尺,故以“三尺”为剑的代称 (2) 指法律。古时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法律为“三尺法”,简称“三尺” 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天然(1) 自然赋予的;生来就有的;自然生成的;自然形成的 天然气 天然港湾 天然放射性 (2) 理所当然,自然而然 瑞丰觉得假若 冠先生出头和 东阳竞争,他天然的应当帮助 冠先生。—— 老舍《四世同堂》 疏凿亦作“踈凿”。开凿。 唐 皇甫冉 《杂言无锡惠山寺流泉歌》:“任疏凿兮与汲引,若有意兮山中人。” 唐 胡曾 《咏史诗·故宜城》:“ 武安 南伐勒 秦 兵,踈凿功将 夏禹 并。” 宋 范成大 《初入巫峡》诗:“伟哉神 禹 跡,疏凿此山川。” 清 吴伟业 《滇池铙吹》诗:“莫向 昆明 道疏凿,道人知已劫灰销。” 马蹄马的蹄子 得无恐怕,是不是。常和“耶”构成表推测性的疑问句 若辈得无苦贫乎。——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聊斋志异·促织》 龙口(1).指龙形香炉的出烟口。 北周 庾信 《奉和赵王春日》:“香烟龙口出,莲子帐心垂。” 倪璠 注:“香烟龙口出者,言香炉刻为龙形,薰香烟从口中出也。” (2). 五龙口 之省称。 山东省 莱阳市 东南有 五龙山 , 五龙山 有水道五,于山下合流入海。 五龙口 即此五条水道汇聚入海处。 宋 余靖 《窃闻集贤侍郎政成公暇时出游览因念青社境物之胜长句四韵奉寄观文殿大学士庞籍上》:“波通 龙口 春戏盛,云入山门晓望开。”原注:“今州 广固 ,通 五龙口 。” (3).大坝未合龙时的流水口。 碧野 《彩石斑斓》:“眼看截流的公路加宽了,引河挖好了,门式起重机安装起来了,石山爆破了,抛石船在江中抛石筑龙口了。” 我所佛教语。谓与“我”相对之外物。《智度论》卷三一:“我是一切诸烦恼根本,先着五素为我,然后着外物为我所。” 南朝 宋 谢灵运 《浮云》诗:“诸法既无我,何由有我所。” 章炳麟 《人无我论》:“自八识六根以至一毛一孔属於内界者,假説为我;自眷属衣食金钱田园以至一切可以摄取受用之物属於外界者,説为我所,而我与我所又非一成不变也。” 对消平衡或相互抵消 自取(1).自己招致。《孟子·离娄上》:“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庄子·齐物论》:“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耶?” 宋 梅尧臣 《寄永兴招讨夏太尉》诗:“二师覆败乃自取,岂是廊庙谋不臧。” 明 王守仁 《瘗旅文》:“皆尔自取,谓之何哉。” (2).谓自己取代之。《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先主 ﹞谓 亮 曰:‘君才十倍 曹丕 ,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3).自娶。《史记·伍子胥列传》:“ 秦 女絶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 徘徊(1)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犹豫不决 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危险常顾 经常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清照清澈明亮。《世说新语·容止》“ 裴令公 目 王安丰 眼烂烂如巖下电”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 王戎 形状短小,而目甚清炤,视日不眩。” 英英(1).轻盈明亮的样子。《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 朱熹 集传:“英英,轻明之貌。” 唐 皎然 《答道素上人别》诗:“碧水何渺渺,白云亦英英。” 清 钱谦益 《茅山怀古》诗之四:“英英岭上云,至今在空谷。” (2).形容音声和盛。《吕氏春秋·古乐》:“乃令 鱓先 为乐倡, 鱓 乃偃寝,以其尾鼓其腹,其音英英。” 高诱 注:“英英,和盛之貌。” (3).俊美而有才华。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英英夫子,灼灼其雋。” 唐 李益 《自朔方还与郑式瞻等会法云寺》诗:“英英二三彦,襟旷去烦扰。” 清 朱琦 《朱副将战殁》诗:“大儿善射身七尺,小儿英英头虎额。” (4).光彩鲜明的样子。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英英朱鸞,来自南冈。” 唐 皎然 《答裴集阳伯明二贤》诗:“何似双琼璋,英英曜吾手。” 清 吴士玉 《玉带生歌奉和漫堂先生》:“英英紫玉晕痕透,有如白虹贯日昭精诚。” (5).奇伟的,杰出的。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二:“英英 桂林伯 ,实维文武特。” 宋 秦观 《次韵邢敦夫秋怀》之七:“英英 范 与 苏 ,器识兼文武。” 明 陆时雍 《诗镜总论》:“ 蔡文姬 才气英英,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 王闿运 《黄司使诔》:“异军特起,实利武夫,英英 黄君 ,奋与为徒。” (6).茂美貌。 明 张居正 《咏怀》之三:“英英园中槿,朱荣媚朝阳。” 清 龚自珍 《赠太子太师卢公神道碑》:“观政於曹,翠翎英英。” 康有为 《泛漓江到桂林》诗:“英英虎鬚草,浸泉生气活。” 消息(1) 情况报道 消息灵通人士 (2) 音信 杳无消息 朝来早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 西山 朝来,致有爽气。” 元 顾德辉 《青玉案》词:“晴日朝来升屋角,树头幽鸟,对调新语,语罢双飞却。” 灵雨(1).好雨。《诗·鄘风·定之方中》:“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説于桑田。” 郑玄 笺:“灵,善也。” 宋 苏轼 《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诗之三:“待向三茆乞灵雨,半篙流水赠君行。”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四折:“昔 于公 曾表白 东海 孝妇,果然是感召得灵雨如泉。” 郑泽 《长沙谒烈士祠》诗:“灵雨飘东风,祠堂载瞻仰。” (2).喻君王的恩泽。 唐 杨巨源 《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之一:“灵雨含双闕,雷霆肃万方。” 宋 苏轼 《谢赐恤刑诏书表》之二:“凯风养物,散为扇暍之凉;灵雨应时,同沾执热之濯。”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