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感事二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张嵲 |
释义 | 感事二首原文投身魑魅域,宁免众鬼欺。黄昏风雨集,所向道路迷。 一鬼在前啸,群鬼争和之。 从以众妖鸟,纷披鸣树枝。 训狐当傍叫,破獍随后啼。 斯须哭土枭,次第嗥狐狸。 睢盱恣陵傲,踸踔争新奇。 变态遂百出,肴然当此时。 胡为乃历兹,则伫成{腭月换目}眙。 其始为股栗,惨悽粟生肌。 惧以柔脆躯,遂为众鬼縻。 其中稍自定,注视但嗟咨。 其终乃释然,坚坐翻愉怡。 鬼见不为动,技穷将罢归。 人命固有常,此物终何为。 迟留待明发,请与众鬼辞。 诗词问答问:感事二首的作者是谁?答:张嵲 参考注释投身(1) 把全部的热情献给 他以极大的精力投身到绘画之中 (2) 指参加进去,献身出力 投身大敌。——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他投身于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潮流中 魑魅(1).古谓能害人的山泽之神怪。亦泛指鬼怪。《汉书·王莽传中》:“敢有非井田圣制,无法惑众者,投诸四裔,以御魑魅。” 颜师古 注:“魑,山神也。魅,老物精也。”《文选·张衡<东京赋>》:“捎魑魅,斮獝狂。” 薛综 注:“魑魅,山泽之神。” 唐 卢纶 《割飞二刀子歌》:“刀乎刀乎何燁燁,魑魅须藏怪须慑。” 清 唐孙华 《时世公子行》:“生狞面目骄横色,如睹魑魅逢山臊。” (2).常喻指坏人或 * 势力。 明 徐复祚 《投梭记·获丑》:“暗想朝廷上白日昏,妖氛魑魅公然奋。” 庐隐 《或人的悲哀》:“他们不用镜子,照他们魑魅的怪状。” (3).指荒凉、边远的地区。语本《左传·文公十八年》:“投诸四裔,以御螭魅。” 宋 苏轼 《到常州谢表》之一:“已分没身,寄残骸於魑魅;敢期择地,收暮景於桑榆。”参见“ 螭魅 ”。 黄昏(1) 日落以后至天还没有完全黑的这段时间 奄奄黄昏后。——《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渐黄昏清角吹寒。——宋· 姜夔《扬州慢》 (2) 见“傍晚” 雨集(1).奔趋貌。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是以海内欢慕,莫不风驰雨集。” (2).如雨一样密集。极言其多。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 少游 读之,泪涕雨集。”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京中匿名文书,纷纷雨集。” 所向(1).谓所指向的地方。 汉 蔡琰 《悲愤诗》:“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 唐 杜甫 《房兵曹胡马》诗:“所向无空濶,真堪託死生!” (2).犹去向。《太平广记》卷一九四引 唐 裴铏 《传奇·聂隐娘》:“及夜,果失 隐娘 所向。”《太平广记》卷一九四引 唐 裴铏 《传奇·聂隐娘》:“ 刘 使人寻之,不知所向。” 道路供人马车辆通行的路;两地之间的通道。也用于比喻事物发展或为人处世所遵循的途径 人生道路 自张材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资治通鉴·唐纪》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在前从前;先前 在前,他是个老师 纷披杂乱而散散落落 纷披草树,散乱烟霞。——庾信《枯树赋》 枫松相间,五色纷披,灿若图绣。——《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树枝从树的主干或大枝上生长的枝条;特指从主干上生长的枝条 训狐鸮的别名。俗称猫头鹰。 宋 黄庭坚 《演雅》诗:“训狐啄屋真行怪,蠨蛸报喜太多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四·鸮》:“梟,训狐其声也。” 清 吴省钦 《慰忠祠》诗:“肉为飢鸟衔,骨为训狐擸。” 破獍见“ 破镜 ”。 随后表示紧接某种情况或动作之后 他从书架上拿了一本小说,随后就出门去了 斯须一会儿的功夫,片刻 斯须就毙 且停斯须 土枭枭的异名。《尔雅·释鸟》“狂、茅鴟、怪鴟、梟鴟” 晋 郭璞 注:“梟鴟,土梟。” 郝懿行 义疏:“《尔雅翼》云:‘土梟,穴土以居,故曰土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七:“ 楷 ( 苏楷 )人才寝陋,兼无德行…… 河朔 人士,目 苏楷 为衣冠土梟。” 次第依一定顺序,一个挨一个地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之一)》 次第花开 狐狸(1) (2) 属于犬科的若干种机警的食肉类哺乳动物,与狼有亲缘关系,但体型较小,四肢较短,吻部较尖,有大而直竖的耳和蓬松的长尾,现被置于狐属及世界大多数地区都有一种或更多种代表的几个其他属 (3) 比喻奸诈狡猾的人 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后汉书》 睢盱(1).浑朴貌。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鸿荒朴略,厥状睢盱。” 唐 柳宗元 《惩咎赋》:“上睢盱而混茫兮,下驳诡而怀私。” (2).睁眼仰视貌。 汉 张衡 《西京赋》:“迾卒清候,武士赫怒,緹衣韎韐,睢盱拔扈。” 唐 柳宗元 《铙歌鼓吹曲·东蛮》:“睢盱万状乖,咿嗢九译重。”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孙文定》:“道遇一长人如方相状,目睢盱可畏,直前欲搏之。” 章炳麟 《总同盟罢工论序》:“一国罢工,他国睢盱而起,亦无忧于外患,如是则政府崩,豪民溃,阶级堕,资用散,生分均,而天下始玄同矣。” (3).喜悦貌。《易·豫》“盱豫悔” 唐 孔颖达 疏:“盱,谓睢盱。睢盱者,喜説之貌。” 宋 苏轼 《浣溪沙·徐州石潭谢雨》词:“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緑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 清 钱谦益 《中秋夜饯冯尔赓使君》诗之八:“天王本圣明,臣工自睢于。” 陵傲凌侮轻慢。《晋书·孙楚传》:“ 楚 才藻卓絶,爽迈不羣,多所陵傲,缺乡曲之誉。”《隋书·文学传·王胄》:“ 胄 性疎率不伦,自恃才大,鬱鬱於薄宦,每负气陵傲,忽略时人。” 清 洪昇 《<坚瓠补集>序》:“开人心狙诈之端,启风俗陵傲之习。” 踸踔跳,跳跃 新奇新颖奇妙;新鲜奇妙 变态(1) 胚胎发育期内动物外形、内部结构和生长习性上的一系列变化(如昆虫的幼虫变成蛹或蝌蚪变成青蛙) (2) 指人的生理、心理的不正常状态 这种双重人是一种变态 百出犹言层出不穷。《新唐书·艺文志一》:“歷代盛衰,文章与时高下。然其变态百出,不可穷极,何其多也。”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其宅若《曹成王》、《南海神庙》、《徐偃王庙》等碑,奇怪百出,何此老之多变化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此嫗阴谋百出,以妖妄歛财。”如:丑态百出;错误百出。 此时这时候。《后汉书·刘玄传》:“﹝ 韩夫人 ﹞輒怒曰:‘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 唐 白居易 《琵琶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此时已经四更天光景了。” 胡为何为,为什么。《诗·邶风·式微》:“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礼记·檀弓上》:“夫古之人,胡为而死其亲乎?”《汉书·黥布传》:“胡为废上计而出下计?” 颜师古 注:“胡,何也。” 唐 李白 《蜀道难》诗:“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宋 苏轼 《郑州别后马上寄子由》诗:“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明 高启 《赠金华隐者》诗:“嗟我胡为在尘网,远望高峰若天壤。” 何其芳 《画梦录·扇上的烟云》:“你这些话又胡为而来?我一点儿也不能追踪你思想的道路。” 胡作非为;任意乱来。《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如今説先朝一个宰相,他在下位之时,也着实有名有誉的,后来大权到手,任性胡为,做错了事,惹得万口唾駡,饮恨而终。”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二折:“由他閒戏,任你胡为。”《红楼梦》第一一一回:“ 寳釵 听着这话,好不自在,便説道:‘我原不该给他行礼,但只老太太去世,咱们都有未了之事,不敢胡为。’”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盖 中国 艺术家,一向喜欢介绍 欧洲 十九世纪末之怪画,一怪,即便于胡为,于是畸形怪相,遂弥漫于画苑。” 股栗两腿发抖 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 明· 魏禧《大铁椎传》 生肌(1).长出新肉。《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生肌类方》:“生肌定痛散。此散治溃烂红热、肿痛有腐者;用此化腐、定痛、生肌。” (2).指促进长出新肉的药。《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生肌类方》:“凡大毒溃烂,内毒未尽,若骤用生肌,则外实内溃。” 柔脆亦作“ 柔脃 ”。1.柔弱,软弱。《老子》:“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易·夬》“莧陆夬夬,中行无咎” 三国 魏 王弼 注:“莧陆,草之柔脃者也。” 宋 欧阳修 《寄生槐》诗:“檜惟凌云材,槐实凡木贱,奈何柔脆质,累此孤高榦。”《明史·徐贞明传》:“东南民素柔脃,莫任远戍。”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曹学士》:“每以帝子皆生深宫,身体柔脆,必须辅以药石。” (2).柔而易折;软而易碎。 宋 王安石 《和耿天骘以竹冠见赠》诗之二:“无物堪持比此冠,竹皮柔脆穀皮乾。”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僕徒手与搏,觉其衣裳柔脆,如通草之心;肌肉虚鬆,似莲房之穰。” (3).柔和婉转。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其一切清圆柔脆争奇鬭巧之作,别録一集,得六百餘闋,名曰《别调》。” 其中那里面;那中间 乐在其中 自定(1).犹自安。《老子》:“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孔子家语·五仪解》:“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不择贤以託其身,不力行以自定。”《三国志·吴志·周泰传》:“ 权 始得上马,而贼锋刃已交於左右,或斫中马鞍,众莫能自定。” 宋 陈亮 《中兴论》:“不出数月,纪纲自定。” (2).自行决断。 汉 王充 《论衡·实知》:“如 孔子 神而空见 始皇 、 仲舒 ,则自为 殷 后子氏之世,亦当默而知之,无为吹律以自定也。” 宋 王安石 《上人书》:“其为是非邪?未能自定也。” 注视注意地看 瞿然注视。——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嗟咨慨叹。《新唐书·裴矩传》:“蛮夷嗟咨,谓中国为‘仙晨帝所’。” 元 杨果 《翠裙腰·绿窗愁》套曲:“有客持书至,还喜却嗟咨。” 明 沉鲸 《双珠记·珠传女信》:“今日里骨肉驩虞,相庆幸,免嗟咨。” 张际亮 《石亭》诗:“谁能罪真宰,蒿目空嗟咨。” 释然疑虑、嫌隙等消释后心中平静的样子 听了他的话,我心中便释然了 坚坐形容久坐。 唐 韩愈 《赠侯喜》诗:“晡时坚坐到黄昏,手倦目劳方一起。”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阎若璩》:“ 若璩 ……冬夜读书扞格不通,愤悱不寐,漏四下,寒甚,坚坐沉思,心忽开朗。” 清 曹寅 《宋牧仲中丞见招深静轩奉和二韵》:“我行循墙东,坚坐树影正。” 愉怡快乐和悦。 宋 欧阳修 《张子野墓志铭》:“ 子野 为人,外虽愉怡,中自刻苦。” 清 刘大櫆 《方庭粹六十寿序》:“故君虽燕居独处,未尝有愉怡懽欣之色。” 不为(1).不做;不干。《诗·卫风·淇奥》:“善戏謔矣,不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铭始不实。” (2).谓收成不好。《墨子·杂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六》:“‘岁不为’,犹《玉藻》言年不顺成也。”《淮南子·本经训》:“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为。” 高诱 注:“不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夫璿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宝;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先破后承,始开终结,内分八股,股股相对,绳墨不为不严矣。” (1).不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 尧 存,不为 桀 亡。” 汉 东方朔 《答客难》:“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輟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輟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彦 《浣溪沙》词:“不为萧娘旧约寒,何因容易别 长安 。” (2).不为了。《汉书·扬雄传下》:“盖闻圣主之养民也,仁霑而恩洽,动不为身。” 颜师古 注:“言忧百姓也。” 技穷谓方法用尽,本能使完。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宫鸦》:“修内司诸儿聚弹射而驱之……未几,鸦復如初,弹者技穷。”《续资治通鉴纲目·宋高宗绍兴十年》:“ 飞 留大军於 潁昌 ,命诸将分道出战,自以轻骑驻 郾城 ,兵势甚鋭, 兀术 大惧,会诸帅欲併力一战, 飞 闻之,曰:‘ 金 人技穷矣!’” 清 孙雨林 《皖江血·屈杀》:“伊无可奈何,技穷术尽,竟硬科儂罪,加以死刑。” 罢归辞职或免官归里。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丹阳道中》诗:“薄游弟从昔,思闲愿罢归。” 邓实 《国学无用辩》:“ 辕固生 年九十矣,以诸諛儒疾毁而亦罢归。” 人命(1) 人的性命 人命关天 (2) 指人的寿命 人命有长有短 (3) 指人的命运 固有从一开始就有的 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改造我们的学习》 何为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 唐 韩愈 《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 司马相如 卖酒 成都 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刘稷 ﹞闻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为者邪?’”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子产》:“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孙 何为?’ 子产 曰:‘説也。’” (2).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 唐 徐夤 《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留待拖下来等待 这事留待他明天回来再定 明发(1).黎明;平明。《诗·小雅·小宛》:“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朱熹 集传:“明发,谓将旦而光明开发也。二人,父母也。” 唐 王维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诗:“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 清 周亮工 《寒食后一日新乡道上示许傅岩》诗:“烽燧十年归未得,却愁明发渡 旃然 。” (2).谓孝思。 晋 陆机 《思亲赋》:“存顾復之遗志,感明发之所怀。”《宋书·礼志四》:“伏惟至尊孝越 姬文 ,情深明发。” 宋 苏轼 《永安陵等忌辰奏告昭宪等表本》:“顾明发之永怀,仰徽音之如在。” (3).早晨起程。 晋 陆机 《招隐》诗之二:“明发心不夷,振衣聊躑躅。” 宋 杨万里 《郡治燕堂庭中梅花》诗:“翁欲还家即明发,更为梅花留一月。” (4).谓揭发查清。《后汉书·循吏传序》:“明发姦伏,吏端禁止。” (5).阐明,发明。《隋书·律历志上》:“ 焯 皆校定,庶有明发。”《太平广记》卷二二六引 唐 颜师古 《大业拾遗记·观文殿》:“其所撰之书,属辞比事,条贯有序,文畧理畅,互相明发。” (6). 清 代军机处草拟上谕有明发、廷寄之别,有关巡幸、上陵、经筵、蠲赈、及内侍郎以上,外臣总兵、知府以上黜陟调补的谕旨,称为明发,经内阁传抄以次交于部科。参阅 清 梁章鉅 《枢垣记略·规制一》。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