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战图补咏六首·其四·霍斯库鲁克之战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原文回城既定进追凶,双耳山前窜迹逢。 贼已六千横据岭,兵才九百仰攻峰。 遮回安集延逃路,直蹑拔达山去踪。 将卒同心奋敌忾,千秋国史勒勋庸。 诗词问答问:《战图补咏六首·其四·霍斯库鲁克之战》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五十三 2. 逆酋因叶尔羌喀什噶尔既破失其巢窟悉众逃窜参赞大臣公明瑞于闰六月十五日选兵邀截侦知两酋暂息塞尔古勒是地为去拔达克山安集延两处之要路时二酋欲赴拔达克山而贼之众伯克等欲赴安集延商议未定我兵悉力穷追至霍斯库鲁克贼避其辎重妇子以六千人登山成列我军先至者九百骑即奋勇仰攻转战三时斩馘数百俘其男妇驼马贼遂转向拔达克山一路而逃明瑞仍督兵追蹑后会副将军富德等军有阿尔楚尔伊西洱库尔淖尔等处之战 参考注释既定已定的,已为前提的 既定方针 窜迹遁迹;隐迹。《后汉书·方术传上·段翳》:“ 翳 遂隐居窜跡,终于家。” 唐 黄滔 《省试一一吹竽》诗:“次第教单进,宫商乃异宜。凡音皆窜跡,至艺始呈奇。”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 柴 归县,不喜执役。遂窜跡 西蜀 ,游 荆渚 。” 九百(1).亦作“ 九伯 ”、“ 九陌 ”。 宋 、 元 、 明 时讥人痴呆、神气不足。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卷二三:“世以痴为九百,谓其精神不足也。”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九百孩儿,休把人厮啈。”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二折:“我问你,你是风魔呵是九伯?”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三折:“言多语少,小人有些九陌风魔。”《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待制出身传》:“休唱报牓郎君去,且唱 包公 九百人。” (2).指计较琐细事的人。 清 翟灝 《通俗编·数目》:“《爱日斋丛抄》:‘九百或取喻细琐之为者。’……今犹以较论细琐人为九百。” (3).复姓。 汉 有 九百里 。见《通志·氏族五》引《姓苑》。 仰攻由低地向高处进攻 遮回这回;这一回。 唐 元稹 《过东都别乐天》诗之二:“自识君来三度别,遮回白尽老髭鬚。” 宋 陆游 《点绛唇》词:“江湖上,遮回疎放,作箇闲人样。” 安集安定辑睦。《史记·曹相国世家》:“天下初定, 悼惠王 富於春秋, 参 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 宋 叶适 《舒彦升墓志铭》:“余偶为 蘄州 ,被使一路,奉上指尽力安集,岁餘方少定。” 张志哲 罗义俊 《论光武中兴之业》:“安集人心,对于稳定社会秩序,巩固政权的重要意义, 刘秀 君臣早就有所认识。” 逃路逃跑的路。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五章:“﹝一纵队﹞堵死三十六师师部和一六五旅的逃路。” 程中原 《张闻天与新文学运动》上编Ⅱ:“显然, 蕴妹 设计的这一条路并不是一条生路,而是一条逃路。” 同心(1) 思想或认识一致 同心同德 (2) 共一中心或核心 同心圆 同心度 (3) 共同的心愿;心思相同 神佛原有同心 (4) 志同道合;情投意合 昔时同心人,今日两离分 敌忾对敌人的愤恨 同仇敌忾 千秋(1) 千年 (2) 岁月久远 (3) 生日。敬辞,指人的寿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气,岂不惹人议论?——曹雪芹《红楼梦》 国史(1).原指当代人修纂的本朝实录和本朝历史,后泛指一个朝代的历史。《后汉书·班固传》:“既而有人上书 显宗 ,告 固 私改作国史者,有詔下郡,收 固 繫 京兆 狱。”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诸侯亦各有国史。” 唐 司空图 《商山》诗之一:“国史数行犹有志,只将谈笑继英尘。”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国史者,君民比并之史。” (2).国之史官。《诗大序》:“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於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业》:“文章之材,国史之任也。” 宋 朱淑真 《芍药》诗:“到底只留为謔赠,更劳国史刺民风。” 勋庸亦作“勛庸”。功勋。《后汉书·荀彧传》:“ 曹公 本兴义兵,以匡振 汉 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旧唐书·李嗣业传》:“总驍果之众,亲当矢石,频立勋庸。” 明 姚茂良 《精忠记·伏阙》:“似此勛庸,乞加封赠,满门荣宠。”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七:“副元帅 梁王 勋庸冠世,请 凌烟阁 侧别创一阁,以表殊勋。”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