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次韵仇仁近用韵见示五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方回 |
释义 | 次韵仇仁近用韵见示五首原文褒衣全觉近人轻,击柝鸣鼙满万城。士气欲如枯草死,文声未见蛰雷惊。 绛侯岂识长沙傅,秦宓能非棘子成。 当复夜窗抱吟膝,百年长与一灯盟。 诗词问答问:次韵仇仁近用韵见示五首的作者是谁?答:方回 参考注释近人(1) 近代的或现代的人 (2) 跟自己关系比较近的人 近人不说远话 击柝敲梆子巡夜。亦喻战事,战乱。《易·繫辞下》:“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重门有击柝之警,治戎遏暴客之变。” 唐 杜甫 《暮归》诗:“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復乌啼。”《宋朝事实类苑·官政治绩·张乖崖一》引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时贼锋方敛,纪纲过肃, 蜀 民尚怀击柝之惴。” 明 高启 《中秋翫月张校理宅得南字》诗:“关山几处未解兵,击柝不寐愁丁男。” 郭沫若 《喀尔美萝姑娘》:“市头的电灯发出苍黄的冷光,击柝的声音三下,电车早已停了。” 士气(1) 士兵的战斗意志,也指群众的斗争精神 全体教员士气高涨 (2) 指读书人的气势、作风 士气为之一新 枯草枯萎的草;干草。 唐 骆宾王 《萤火赋》:“化腐木而含彩,集枯草而藏烟。” 宋 梅尧臣 《送曹测崇班驻泊相州》诗:“寒风吹枯草,草短声剌剌。” 明 刘基 《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诗:“蓽门夜永月光寒,卧听駑駘齕枯草。” 文声(1).工于为文的名声。《宋史·孔文仲传》:“初, 文仲 与弟 武仲 、 平仲 皆以文声起 江西 ,时号三 孔 。” 元 冯子振 《红绣鞋·题小山苏堤鱼唱》曲:“ 东里 先生酒兴, 南州 高士文声。” (2).指文章与诗歌。 王闿运 《<八代文粹>序》:“书契之兴,肇於羲画;文声之比,成於诗乐。” 蛰雷惊醒蛰虫之雷。谓初发的春雷。 唐 殷尧藩 《喜雨》诗:“一元和气归中正,百怪苍渊起蛰雷。” 明 张景 《飞丸记·故旧存身》:“相逢望出寒微外,暂隐阴崖听蛰雷。” 清 魏源 《<圣武记>叙》:“佚民玩则画箠不能令一羊,敖民狂则蛰雷不能破一墙。” 绛侯汉 周勃 以布衣从 高祖 定天下,赐爵列侯,剖符世世勿绝。食 绛 八千一百八十户,号 绛侯 。 勃 为人朴质敦厚, 高祖 以为可托大事。 高祖 崩, 勃 与 陈平 定计诛诸 吕 ,立 文帝 ,以功为右丞相。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后用为受遗诏辅国之典。 唐 李华 《杂诗》之五:“ 絳侯 与 博陆 ,忠朴受遗顾。” 长沙傅指 西汉 贾谊 。 文帝 时 贾谊 被谪为 长沙王 太傅,故称。 唐 宋之问 《新年作》诗:“已似 长沙 傅,从今又几年。” 唐 张九龄 《咏史》:“轻既 长沙 傅,重亦边郡徙。”亦省作“ 长沙 ”。 元 张养浩 《沉醉东风》曲:“万言策 长沙 不还,《六韜》书 云梦 空嘆。” 棘子荆棘。《三国志·魏志·管辂传》“兄弟三人,皆得躄疾” 裴松之 注引《管辂别传》:“兄弟躄来三十餘载,脚如棘子,不可復治。”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酢法》:“以棘子彻底搅之。” 前蜀 韦庄 《秦妇吟》:“大道俱成棘子林,行人夜宿墙匡月。” 百年(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