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观风马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姚勉 |
释义 | 观风马原文檐间铁马何威狞,霜刀雪剑争鲜明。秋风一吹阵脚动,跳梁舂击声鏦铮。 何时真提十万兵,金戈铁甲相磨鸣。 缚俘斩馘墟龙庭,归来马后笳鼓声。 诗词问答问:观风马的作者是谁?答:姚勉 参考注释铁马(1) 披铁甲的战马;铁骑 铁马冰河入梦来。——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金戈铁马 (2) 挂在宫殿、庙宇等屋檐下的铜片或铁片,风吹过时能互相撞击发出声音 霜刀雪亮锋利的刀。 唐 杜甫 《观打鱼歌》:“饔子左右挥霜刀,鱠飞金盘白雪高。” 宋 张元干 《醉花阴·咏木犀》词:“霜刀剪叶呈纤巧,手捻迎人笑。” 清 赵翼 《王将军拔栅歌》:“但见片片霜刀飞,顷刻染成血花紫。” 鲜明(1) 指色彩明亮 色彩鲜明 (2) 一点不含糊的 鲜明的立场 (3) 轮廓清楚的 鲜明的印象 秋风秋天的风 阵脚(1) 所摆阵的最前列 摆开阵脚 (2) 比喻相对的位置、形势或状况 稳住阵脚 跳梁见“ 跳踉 ”。 舂击冲击。《魏书·房崇吉传》:“ 崇吉 设土蕇方梁,下相舂击,不时克殄。” 郭沫若 《行路难》下篇三:“上下一次,略等脉搏二十六次,一分钟间尚不能舂击三次也。” 鏦铮(1).象声词。形容金属等物相击声。 清 徐芳 《城门高》诗:“至今寂寞扁舟夜,时闻鏦錚铁马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日於人马往来之衝,召集工匠,斧锯鏦錚,一似旦暮将有戒严之举。” (2).形容水声。 清 钱谦益 《复介石书院记》:“观太僕之缔构,寒泉鏦錚,如聆其清声。” 何时(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十万数目。一百个千。用以形容数量极多。《孟子·公孙丑下》:“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欲富乎?” 唐 杜甫 《渔阳》诗:“繫书请问 燕 耆旧,今日何须十万兵?” 宋 陆游 《好事近》词:“驱退睡魔十万,有双龙苍璧。” 陈毅 《梅岭三章》诗之一:“此去泉臺招旧部,旌旗十万斩 阎罗 。” 金戈铁甲同“ 金戈铁马 ”。 清 方文 《刘旋九招集韦园观家伎》诗:“金戈铁甲渡 江 来,红粉青娥化作灰。” 相磨见“ 相摩 ”。 俘斩(1).俘获斩杀。《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二年》:“ 乌孤 进攻,拔之, 飢 单骑奔 浇河 ,俘斩数万。” (2).指被俘获斩杀的人。《宋史·太宗纪二》:“戊戌, 峡路 行营破贼于 广安军 ……又破于 合州 西方溪 ,俘斩甚众。” 龙庭指朝廷 坐龙庭 归来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马后戏曲术语。同“ 马前 ”相对。旧指演员通过增加唱词、念白和放慢演唱速度以延长演出时间。 田汉 《名优之死》第一幕:“ 凤仙儿 的《玉堂春》,早就要下了,您没有来,只好再叫她马后。” 笳鼓笳声与鼓声。借指军乐。《南史·曹景宗传》:“时韵已尽,唯餘竞病二字。 景宗 便操笔,斯须而成,其辞曰:‘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 霍去病 ?’帝叹不已。” 唐 韩愈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之一:“秋天笳鼓歇,松柏遍山鸣。” 宋 苏轼 《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诗:“篙竿击舸菰茭隔,笳鼓过军鸣狗惊。” 明 沉采 《千金记·囊沙》:“笳鼓震天鸣,旌旗耀日明。”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