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陈君式大夫恭轩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王安石 |
释义 | 陈君式大夫恭轩原文恭轩静对北堂深,新斸檀栾一亩阴。膝下往来前日事,眼中封植去年心。 每怀樽斝沾余沥,独喜弦歌有嗣音。 肯构会须门阀大,世资何用满籯金。 诗词问答问:陈君式大夫恭轩的作者是谁?答:王安石 参考注释北堂古指士大夫家主妇居室,后以代称母亲 妇洗在北堂。——《仪礼·士昏礼》 檀栾(1).秀美貌。诗文中多用以形容竹。 汉 枚乘 《梁王菟园赋》:“脩竹檀欒,夹池水,旋菟园,并驰道。” 唐 王叡 《竹》诗:“成韵含风已萧瑟,媚涟凝渌更檀欒。” (2).借指竹。 宋 梅尧臣 《和刁太傅新墅十题·移竹》:“远爱檀欒碧逕开,荷鉏乘雨破秋苔。” 膝下(1) 子女幼时常依于父母膝下,故借指幼儿 亲生之膝下。——《孝经》 膝下犹虚 (2) 在与父母通信时,用作敬辞,表示对父母的爱慕 违离膝下,三十五年。——守文护《报父母》 父亲大人膝下 往来(1) 去和来 往来种作。——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往来视之。——唐· 柳宗元《三戒》 往来翕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往来而不绝。——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交往;过从 老死不相往来。——《史记·货殖列传》 诚欲往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3) 交往的人 往来无白丁。——唐· 刘禹锡《陋室铭》 前日前天,昨天的前一天 招前日宾客。——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眼中犹言心目中。 宋 苏轼 《予以事繫御史台狱遗子由》诗之二:“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封植见“ 封殖 ”。 去年上一年 我从去年辞帝京。——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樽斝泛指酒器。樽与斝均盛酒之器。 清 黄周星 《楚州酒人歌》:“緑娥深坐槐眉下,万树桃花覆樽斝。” 余沥本指酒的余滴;剩酒。今多喻别人所剩余下来的点滴利益 侍酒于前,时赐余沥。——《史记·滑稽列传》 弦歌用琴瑟等伴奏歌唱 嗣音(1).保持音信。《诗·郑风·子衿》:“纵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郑玄 笺:“嗣,续也。女曾不传声问我,以恩责其忘己。” 朱熹 集传:“嗣音,继续其声闻也。” (2).指连续传寄的音信。 宋 曾巩 《送钱生》诗:“去矣善自立,毋使嗣音稀。” (3).谓继承前人的事业,如响应声。 清 陈鳣 《对策·文选》:“ 唐 宋 元 明 ,各有沿袭; 班 扬 张 左 ,孰可嗣音?” 严复 《<古今文钞>序》:“三十年以往,吾国之古文辞,殆无嗣音者矣。” 肯构见“ 肯堂肯构 ”。 会须(1).适逢需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桓宣武 北征, 袁虎 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 袁 倚马前令作。手不輟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2).应当。 唐 项斯 《山友赠藓花冠》诗:“会须寻道士,簪去遶霜坛。” 元 王恽 《平湖乐》曲:“会须满载,百壶春酒,挝鼓荡风猗。” 沉砺 《送穷》诗:“会须立马 昆仑 上,散髮披襟唱《大风》。” 门阀门第阀阅,指世代显贵、有功勋的世家 声荣无晖于门阀。——《后汉书·宦者传论》 世资(1).为世所用。《文选·扬雄<解嘲>》:“ 邹衍 以頡頏而取世资, 孟軻 虽连蹇,犹为万乘师。” 张铣 注:“世人取资以为师学。”《文选·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诚言以人废而才实世资。” 张铣 注:“其人之才,实可为世之资用。” (2).世代的资望;先代的功业。《三国志·魏志·荀彧传》:“ 绍 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宋书·恩倖传论》:“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凭籍世资,用相陵驾。”《文选·沉约<弹奏王源>》:“ 王源 忝藉世资,得参缨冕。” 吕向 注:“世资,祖父之业也。” (3).世间的资财。《文选·左思<魏都赋>》:“同賑大内,控引世资。” 张铣 注:“控引天下之资财。” (4).代代凭借。《后汉书·朱景王杜等传论》:“降自 秦 汉 ,世资战力,至於翼扶王室,皆武人屈起。” 何用(1).为什么。《诗·小雅·节南山》:“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孔颖达 疏:“何以不监察之而令相伐也?”《穀梁传·庄公六年》:“何用弗受也?为以王命絶之也。” (2).凭什么;用什么。《穀梁传·僖公元年》:“是 齐侯 与? 齐侯 也。何用见其是 齐侯 也?” 汉 王充 《论衡·骨相》:“人曰命难知。命甚易知。知之何用?用之骨体。” 唐 韩愈 《食曲河驿》诗:“杀身谅无补,何用答生成?”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用、不须。《后汉书·孔融传》:“ 文举 舍我死,吾何用生为?” 唐 王泠然 《题河边枯柳》诗:“今日摧残何用道!数里曾无一株好。”《续资治通鉴·帝显德元年》:“今皆国家臣子也,何用致疑!”《二刻拍案惊奇》第十七卷:“﹝ 景小姐 ﹞遂也回他一首,和其末韵云……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如果那时不去射杀它,留到现在,足可以吃半年,又何用天天愁饭菜?” 籯金亦作“籝金”。1.一籯之金。古人常用籯存放贵重金银财宝,故亦用以喻指财富。《后汉书·西域传论》:“先驯则赏嬴金而赐龟綬,后服则繫头顙而衅北闕。”《宋书·臧焘徐广傅隆传论》:“ 汉 世登士,閭党为先,崇本务学,不尚浮诡,然后可以俯拾青组,顾蔑籯金。”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谈玄明毁璧,拾紫陋籯金。” 宋 曾巩 《送韩廷评》诗:“进道由来轻拱璧,传经知不羡籝金。” (2).《汉书·韦贤传》:“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后以“籯金”指儒经。 唐 黄滔 《司直陈公墓志铭》:“词人亹亹,若 陈厚庆 陈泛 ……俱以梦笔之词,籝金之学,半生随计,没齿衔寃。”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韩偓》:“ 凝 ( 和凝 )平生著述分为《演纶》、《游艺》、《孝弟》、《疑狱》、《香奩》、《籯金》六集。”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