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开封古城阻浅闻永叔丧女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梅尧臣 |
释义 | 开封古城阻浅闻永叔丧女原文去年我丧子与妻,君闻我悲尝俛眉。今年我闻君丧女,野岸孤坐还增思。 思君平昔怜此女,戏弄膝下无不宜。 昨来稍长应慧黠,想能学母粉黛施。 几多恩爱付涕泪,洒作秋雨随风吹。 风吹北来沾我袂,哀乐相恤唯己知。 自古寿夭不可诘,天高杳杳谁主之。 以道为任自可遣,目前况有宁馨儿。 诗词问答问:开封古城阻浅闻永叔丧女的作者是谁?答:梅尧臣 参考注释去年上一年 我从去年辞帝京。——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俛眉(1).低眉。表示谦卑、恭顺、沉痛等情状。《文选·扬雄<解嘲>》:“当今县令不请士,郡守不迎师,羣卿不揖客,将相不俛眉。” 刘良 注:“不低眉下色以求贤人也。”《北史·萧大圜传》:“百年几何,擎跽曲拳。四时如流,俛眉躡足。” 宋 梅尧臣 《开封古城阻浅闻永叔丧女》诗:“去年我丧子与妻,君闻我悲尝俛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吕无病》:“女俛眉承睫,殷勤臻至。” (2).谓向……低头屈服。《南史·宋本纪上》:“公侯诸君,或世树忠贞,或身荷爵宠,而并俛眉猾竖,无由自效,顾瞻 周 道,寧不弔乎!”《梁书·武帝纪上》:“皆俛眉姦党,受制凶威。” 今年指现在的这一年 野岸野外水流的涯岸。 南朝 梁 何逊 《慈姥矶》诗:“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 唐 杜甫 《寄柏学士林居》诗:“赤叶枫林百舌鸣,黄泥野岸天鷄舞。” 宋 欧阳修 《和圣俞百花洲》:“野岸溪几曲,松蹊穿翠阴。” 君平汉 高士 严遵 的字。隐居不仕,曾卖卜于 成都 。《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 君平 卜筮於 成都 市……裁日閲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 南朝 宋 鲍照 《咏史》诗:“ 君平 独寂寞,身世两相弃。”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诗:“升沉应已定,不必问 君平 。” 宋 沉辽 《初创二山》诗:“得此化餘年,不问 君平 卜。” 宋 辛弃疾 《江神子》词:“试把灵槎、归路问 君平 。” 李光 《感事寄秋叶用原韵》:“侘傺君犹怜 正则 ,升沉我不问 君平 。” 戏弄耍弄;捉弄 不愿为此受戏弄 以戏弄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膝下(1) 子女幼时常依于父母膝下,故借指幼儿 亲生之膝下。——《孝经》 膝下犹虚 (2) 在与父母通信时,用作敬辞,表示对父母的爱慕 违离膝下,三十五年。——守文护《报父母》 父亲大人膝下 无不没有不;全是。《礼记·中庸》:“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幬。”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序:“风雨晦明,无不从顺。”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序》:“凡六经 孔子 之书,无不牵合其论,而上下其词也。”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 昨来近来。 唐 岑参 《河西春暮忆秦中》诗:“别后乡梦数,昨来家信稀。”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想昨来枉了身心,初间唤做得为夫妇;谁知今日,唤俺做哥哥。”《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臣闻昨来西师出界,中缀而还,将下师徒,颇有飢冻溃散。” 慧黠聪慧而狡猾 慧黠,能弹琵琶,工歌舞。——《北史·冯淑妃传》 粉黛* 和黑粉。后代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 白居易《长恨歌》 几多询问数量;多少 布几多长? 恩爱亲热,夫妻之间的亲热和情爱,也指深厚的感情 涕泪(1).鼻涕和眼泪。亦专指眼泪。 汉 王粲 《赠蔡子笃》诗:“中心孔悼,涕泪涟洏。”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然人性自有少涕泪者,肠虽欲絶,目犹烂然。” 宋 司马光 《送张兵部知遂州》诗:“闻道 西州 遗画像,使我涕泪空霑衣。”《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他就接连不断地打了无数的喷嚏,闹得涕泪交流。” (2).涕泪俱下;哭泣。《三国志·魏志·赵王干传》“ 黄初 二年,进爵,徙封 燕王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良 年小常呼 文帝 为阿翁。 帝 谓 良 曰:‘我汝兄耳!’ 文帝 又愍其如是,每为涕泪。” 唐 杜甫 《 * 送韦二少府匡赞》诗:“古往今来皆涕泪,断肠分手各风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纫针》:“妻携女归告两弟。两弟任其涕泪,并无一词肯为设处。” 秋雨1、秋雨(autumna rain)夏秋过渡季节或秋冬过渡季节里连阴雨天气的通称。2、秋雨是一部文艺作品的名字,同名作品有长篇小说《秋雨》、电影《秋雨》、文学印象秋雨、散文《秋雨》以及文人名字余秋雨。随风(1).卦象名。《易·巽》:“《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孔颖达 疏:“随风《巽》者,两风相随,故曰‘随风’。风既相随,物无不顺。” 高亨 注:“本卦是两《巽》相重,《巽》为风,然则本卦卦象是风与风相随而吹也。按《象传》又以风比君上之教命,随风乃比教命重申。” (2).任凭风吹而不由自主。《列子·黄帝》:“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汎淫泛滥,随风澹淡。与波摇荡,奄薄水渚。” 郭璞 注:“皆鸟任风波自纵漂貌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自志》:“盖有漏根因,未结人天之果;而随风荡堕,竟成藩溷之花。” (3).比喻随俗从众。《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虽雅知 惲 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 吕向 注:“言 会宗 犹復随口如风之靡草,亦何求称善之誉也。”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自非不待 文王 之豪杰,有不随风草偃哉!风之既成,贤君相三纪挽之不足;风之将变,一狂士败之有餘。” 哀乐用于丧葬或追悼的悲哀乐曲 己知知己。《后汉书·张衡传》:“恃己知而华予兮,鶗鴂鸣而不芳。” 李贤 注:“己知犹知己也。” 宋 范仲淹 《献百花洲图上陈州晏相公》诗:“绘写求真赏,缄藏献己知。” 自古(1).从古以来。《诗·小雅·甫田》:“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宋 欧阳修 《定风波》词:“任是好花须落去,自古。” (2).泛指从前。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昔在自古, 闽 粤 不齿於上国。” 寿夭(1).长命与夭折。《庄子·应帝王》:“ 郑 有神巫曰 季咸 ,知人之死生存亡,祸福寿夭。”《楚辞·九歌·大司命》:“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 唐 黄滔 《祭林先辈》:“诚寿夭靡移于夙契,且鬼神何害于善人。” 明 沉采 《千金记·讹传》:“听伤悲可怜恩情已断,人生寿夭天之限,劝不须泪涟。”《红楼梦》第九八回:“ 林姑娘 是老太太最疼的,但只寿夭有定,如今已经死了。” (2).寿命短促。《楚辞·七谏·怨世》:“独冤抑而无极兮,伤精神而寿夭。” 王逸 注:“寿命夭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老身年六十岁,不为寿夭;奈孩儿年少,未得从夫,却如之奈何?” (3).谓寿限。 清 恽敬 《说仙上》:“有朝夕为寿夭者,蜉蝣是也。有三十日为寿夭者,蝉是也。” 不可(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杳杳(1).昏暗貌。《楚辞·九章·怀沙》:“眴兮杳杳,孔静幽默。”《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宋 欧阳修 《和徐生假山》:“阴穴覷杳杳,高屏立巉巉。” 清 方苞 《七思·兄子道希》:“春阳兮载歊,白日兮昭昭,而杳杳兮即长夜,患吾心兮若焦。” (2).幽远貌。《楚辞·九章·哀郢》:“ 尧 舜 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洪兴祖 补注:“杳杳,远貌。” 唐 柳宗元 《早梅》诗:“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体变》:“若后之变者,则万年浩荡,杳杳无涯,不可以耳目之私测之矣。” (3).犹渺茫。 唐 许浑 《韶州驿楼宴罢》诗:“簷外千帆背夕阳,归心杳杳鬢苍苍。” 元 李裕 《次宋编修显夫南陌诗四十韵》:“美人何杳杳,良夜独漫漫。” 鲁迅 《书信集·致李霁野》:“我现在正在整理《小约翰》的译稿,至快须下月初头才完,倘一间断,就难免因此放下,再开手就杳杳无期了。” (4).犹隐约,依稀。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吾昨夜梦游月宫,诸仙娱予以上清之乐……其曲楚楚动人,杳杳在耳。” 宋 苏轼 《伏波将军庙碑》:“自 徐闻 渡海适 朱崖 ,南望连山,若有若无,杳杳一髮耳。”《天雨花》第一回:“珮声杳杳人何处,日色衔山我也行。” 自可(1).本来可以;自然可以。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夙惠》:“ 太丘 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宋 叶适 《寄吕巽伯换酒亭》诗:“ 瑯琊 初址未完牢,犹倚虚名用我曹。自可全将醒前了,何因偏向醉中逃。” (2).犹自许。 唐 韩愈 《许国公神道碑铭》:“为人魁伟沉塞,以武勇游仕 许 汴 之间,寡言自可,不与人交,众推以为鉅人长者。” 目前当前,现在 目前我掌握的材料 宁馨儿原意是“这样的孩子”,后来用来赞美孩子或子弟 何物老妪,生宁馨儿!——《晋书·王衍传》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