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恭依皇祖阅河堤诗韵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恭依皇祖阅河堤诗韵原文重穑力沟洫,还淳卑室宫。 几曾图已逸,惟是廑民穷。 继述一心切,精神百祀通。 即今存御坝,清晏永歌功。 诗词问答问:恭依皇祖阅河堤诗韵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六十八 参考注释沟洫(1).田间水道。《周礼·考工记·匠人》:“匠人为沟洫……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为成,成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 郑玄 注:“主通利田间之水道。” 晋 左思 《蜀都赋》:“沟洫脉散,疆里綺错,黍稷油油,稉稻莫莫。”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三幕:“我们要开沟洫。” (2).借指农田水利。《论语·泰伯》:“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3).泛指田野。 南朝 宋 鲍照 《代贫贱愁苦行》:“运圮津涂塞,遂转死沟洫。” 严复 《论中国教化之退》:“其富也,僭侈逾度,国家听之;其贫也,转乎沟洫,国家亦听之。” 还淳回复到原来的淳朴状态。《南齐书·明帝纪》:“永览玄风,兢言集愧,思所以还淳改俗,反古移民。” 唐 杜甫 《上韦左相二十韵》:“庙堂知至理,风俗尽还淳。”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张罗峰》:“今乃人人侈用,一变至此,诚不可不反正还淳。” 卑室见“ 卑宫菲食 ”。 几曾何曾;何尝 在他重病期间,我几曾安睡过一夜 继述继承。继,承受,继承。述。遵循 继述先烈遗志。——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一心(1) 全心全意地;专心;一心一意 一心为革命 (2) 齐心;同心 万众一心 精神(1) 指意识、思维、神志等 精神为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复旧。——《聊斋志异·促织》 (3) 指内容的实质所在;主要的意义 译者没有体会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饱满 (5) 活跃;有生气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挠之精神。——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牺牲精神。 百祀(1).王畿内诸臣采地之祭祀。亦泛指各种祭祀。《礼记·檀弓下》:“虞人致百祀之木可以为棺椁者斩之。” 郑玄 注:“百祀,畿内百县之祀也。” 孔颖达 疏:“百祀者,王畿内诸臣采地之祀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二世 下詔,增 始皇 寝庙牺牲及山川百祀之礼。” 唐 柳宗元 《时令论》:“其餘郊庙百祀,亦古之遗典,不可以废。”《隋书·音乐志上》:“肇土七十,奄有四方; 帝轩 ( 黄帝 轩辕氏 )百祀,人思未忘。” (2).指极长或相当长的年月。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自然之力,既听命于人间,发纵指挥,如使其马,束以器械而用之;交通贸迁,利于前时,虽高山大川,无足沮核;飢癘之害减;教育之功全;较以百祀前之社会,改革盖无烈于是也。” 即今今天;现在。 唐 高适 《送桂阳孝廉》诗:“即今江海一归客,他日云霄万里人。” 宋 陆游 《连日有雪意戏书》诗:“壮岁羈游半九州,即今憔悴老菟裘。”《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事已如此,料留你不住了,只是你要去时,即今就去。” 清晏亦作“ 清宴 ”。1.清平安宁。《三国志·魏志·锺会传》:“拓平 西夏 ,方隅清晏。”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政体》:“今陛下富有四海,内外清宴。” 清 吴伟业 《赠文园公》诗:“君臣朋友尽和平,四海熙然致清晏。” (2).清净明朗。《陈书·高祖纪下》:“先是氛雾,昼夜晦冥,至于是日,景气清晏。” 元 范梈 《四月八日访闽粤王无诸古城》诗:“维夏气清宴,原藪树蘢葱。” (3).清闲。《汉书·诸葛丰传》:“臣窃不胜愤懣,愿赐清宴,唯陛下裁幸。” 唐 元稹 《苦雨》诗:“夜来稍清晏,放体阶前呼。” 清 姚鼐 《宝扇楼后记》:“依天日之辉光,侍清宴之閒暇。” (4).清雅的宴集。《初学记》卷十四引 晋 成公绥 《延宾赋》:“延宾命客,集我友生,高谈清宴,讲道研精。” 唐 孟郊 《严河南》诗:“何必红烛娇,始言清晏阑。” 永歌咏歌,歌唱。《诗·周南·关雎序》:“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刘师培 《文说》:“况诗以调律,乐以播音,嗟嘆永歌,引宫刻羽,用之邦国,被之管弦,审音之精,此其证矣。”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