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寄题柳郎中留客潏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刘挚 |
释义 | 寄题柳郎中留客潏原文主人真爱客,留客彻归路。 清溪环醉堂,客起惊四顾。 人生异智愚,所急随所慕。 仆仆声利徒,昼夜无息虑。 虽有此不乐,身留意已骛。 惟同主人心,乃知此中趣。 主人韵潇洒,恬不役世故。 对物心有忘,简言理自悟。 清风元紫芝,令德黄叔度。 即之久益亲,不知变朝暮。 况复樽有酒,琴奕左右布。 鱼鸟驯不惊,孰与醉妖嫭。 主人意于客,可谓甚无负。 速应架溪流,坦坦堂下步。 客至不须留,听客自来去。 诗词问答问:寄题柳郎中留客潏的作者是谁?答:刘挚 注释1. 押词韵第四部 参考注释主人(1) 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 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逆旅主人。——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财物的所有人 无罪于主人。——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3) 权力的所有人;有其他人为其工作或在他手下工作的人;狗、马等的所有者 国家的主人 主人与仆人 打狗也得看主人 (4) 接待宾客的人 主人下马客在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 主人忘归客不发。 留客(1).使人留连忘返。《楚辞·大招》:“长袂拂面,善留客只。” 王逸 注:“言美女工舞,揄其长袖,周旋屈折,拂拭人面,芬香流衍,众客喜乐,留不能去也。” (2).挽留客人;招待客人。《史记·滑稽列传》:“ 豹 曰:‘廷掾起矣。状 河伯 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 宋 王楙 《野客丛书·陈遵投辖》:“ 陈遵 閒尝因醉中留客不住,遂取客车辖投井中,史家记此一事,以见 遵 平时好留客如此。” 元 倪瓒 《送张天民》诗:“湖鱼入饌常留客,沙鸟缘阶不畏人。” 归路归途;往回走的道路 孩子们在大树林里越走越远,终于迷失了归路 四顾向四面环视 阿Q忽而大叫起来,抬了头仓皇的四顾。——《阿Q正传》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唐· 李白《行路难》 人生(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所急(1).急于追求;急需。《楚辞·离骚》:“忽驰騖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夫食稻粱,进芻豢……此生人之所急,非有求而为也。” (2).谓急切关心。《史记·游侠列传》:“﹝ 郭解 ﹞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时,脱之!’” 仆仆形容旅途劳顿 风尘仆仆 一队亡命贵族,在黄土平原上仆仆奔驰。——秦牧《土地》 声利犹名利。 南朝 宋 鲍照 《咏史》:“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 唐 韩愈 《送区册序》:“与之翳嘉林,坐石磯,投竿而渔,陶然以乐,若能遗外声利,而不厌乎贫贱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张諲》:“ 諲 , 永嘉 人,初隐 少室 下,闭门修肄,志甚勤苦,不及声利。” 清 薛福成 《送吴南屏游庐山序》:“ 巴陵 吴南屏 先生以邃学鸿文,遗外声利,家居有年。” 昼夜(1) 白昼与夜晚 不分昼夜 昼夜营业 死生,昼夜事也。——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昼夜搒讯。——《明史》 (2) 又 昼夜不息 昼夜巡扰。——《广东军务记》 息虑消除担忧;消除杂念。《孔丛子·答问》:“寡人之军,先生无累也,请先生息虑也。” 唐 吕岩 《沁园春》词:“不在劳神,不须苦行,息虑忘机合自然。”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他一直独住一间屋子;这非常适宜于静心息虑。” 留意留心;注意 人们都期待学校去留意我们今天生活中的任何一种弊病 人心(1) 指人的感情、愿望等 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2) 良心 潇洒(1) 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神情潇洒) 画法潇洒 (2) 不拘谨的或无拘束的;不矫揉造作的 衣着潇洒文雅 世故(1) 通达人情,富有待人接物的处世经验 老于世故 有些人还绘声绘色,说他如何世故。——《琐忆》 (2) 应酬;敷衍 他也世故了几句 (3) 生计 不治世故 (4) 世事变故 世故尚未夷 (5) 世交 世故相逢各未闲 物心人心。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论》:“ 刘氏 德泽实繫物心,故立其寝庙,百姓覩而怀旧;正其衣冠,父老见而垂泣。”《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元年》:“我初平 建康 ,人皆劝我除去卿辈以壹物心。” 清风清凉的风 清风徐来 清风明月 紫芝(1).真菌的一种。也称木芝。似灵芝。菌盖半圆形,上面赤褐色,有光泽及云纹;下面淡黄色,有细孔。菌柄长,有光泽。生于山地枯树根上。可入药,性温味甘,能益精气,坚筋骨。古人以为瑞草。道教以为仙草。 汉 王充 《论衡·验符》:“ 建初 三年, 零陵 泉陵 女子 傅寧 宅,土中忽生芝草五本,长者尺四五寸,短者七八寸,茎叶紫色,盖紫芝也。” 唐 欧阳詹 《珍祥论》:“紫芝产於 甘泉 ,自麟呈於 雍祠 。”《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元年》:“ 延彬 治 泉州 十七年,吏民安之。会得白鹿及紫芝,僧 浩源 以为王者之符。”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五·芝》。 (2).比喻贤人。《淮南子·俶真训》:“ 巫山 之上,顺风纵火,膏夏紫芝,与萧艾俱死。” 高诱 注:“膏夏、紫芝皆喻贤智,萧、艾,贱草。皆喻不肖。”《旧唐书·杨炎传》:“丁忧,庐於墓前,号泣不絶声,有紫芝、白雀之称,义表其门閭。” 令德(1).美德。《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子产 寓书於 子西 ,以告 宣子 曰:‘子为 晋国 ,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 侨 也惑之。’”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定谥》:“昔 周公 , 文王 之子,諡曰 文公 。苟有令德,不嫌同諡。” 清 刘大櫆 《程府君墓志铭》:“奕奕 程 宗,世继其美,传序及君,令德愷悌。” (2).指有高尚道德的人。 汉 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太子官属,宜搜选令德,岂有但取丘墓凶丑之人?” 叔度(1). 汉 黄宪 字。 叔度 品学超群,尤以气量广远著称。 康有为 《赠陈镇南编修兄》:“ 叔度 自远量, 曼容 ( 汉 邴丹 的字)善知足。” (2). 汉 廉范 字。 范 为名将 廉颇 的后代。《后汉书·廉范传》:“ 建初 中,迁 蜀 郡太守……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 范 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絝。’”后用以赞颂为百姓谋福利的官员。 唐 刘禹锡 《令孤相公自天平移镇太原以诗申贺》:“ 孔璋 旧檄家家有, 叔度 新歌处处听。” 明 何景明 《寄赠张方伯》诗:“行人尚闻歌 叔度 ,童子犹思迎 细侯 。” 不知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朝暮(1) 清晨和夜晚 (2) 从早到晚;无时无刻 朝暮思念 况复亦作“况復”。1.更加;加上。 隋炀帝 《白马篇》:“本持身许国,况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诗:“干戈况復尘随眼,鬢髮还应雪满头。” 明 梁辰鱼 《于虎丘殿阶遇张月容》曲:“眼波横,况復香肩偷凭。” (2).何况,况且。《陈书·江总传》:“况復才未半古,尸素若兹。” 唐 马总 《意林·傅子》:“蜘蛛作罗,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况復人乎?” 唐 刘驾 《寄远》诗:“得书喜犹甚,况復见君时。”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诗》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视,况復不相识。” 有酒谓喝醉酒。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你且住者,今日有酒也, 红娘 扶将哥哥去书房中歇息,到明日咱别有话説。” 元 郑廷玉 《后庭花》第二折:“ 李 顺,你有酒了,你歇息咱。”《 * 词话》第四三回:“ 月娘 见他有酒了,打发他脱了衣裳,只教 李瓶儿 与他磕了头。” 左右(1) ∶左和右两方面 主席台左右,红旗迎风飘扬 (2) 附近;两旁 余立侍左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身边 在帝左右 (4) 近臣;随从 太后明谓左右。——《战国策·赵策》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帅左右登牙城拒战。——《资治通鉴·唐纪》 左右拥至尹前。——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5) 对人不直称其名,只称左右,以表示尊敬;信札亦常用以称呼对方 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史记》 (6) 反正 我左右闲着没事,就陪你走一趟吧 (7) 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 在六点或六点左右到的家 断断续续在上海住了三十年左右 (8) 支配;控制 他的行动为她所左右 (9) 身边办事的人,侍从 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鱼鸟(1).鱼和鸟。常泛指隐逸之景物。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隋书·隐逸传序》:“狎玩鱼鸟,左右琴书。” 唐 韩愈 《海水》诗:“风波一荡薄,鱼鸟不可依。”参见“ 鱼鸟慕 ”。 (2).指梦境。语本《庄子·大宗师》:“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於渊。” 宋 梅尧臣 《和原甫早赴紫宸朝待旦假寐》:“烛房犹照衣冠上,漏舍欲为鱼鸟间。” 孰与(1).与谁。《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庄王 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史记·孟尝君列传》:“ 齐 无 秦 ,则天下集 齐 , 亲弗 必走,则 齐王 孰与为其国也!”《新唐书·韩翃传》:“时有两 韩翃 ,其一为刺史,宰相请孰与, 德宗 曰:‘与诗人 韩翃 。’”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 (2).犹言何如。意谓还不如,常用于反诘语气。《荀子·天论》:“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汉 班固 《东都赋》:“且夫僻界 西戎 ,险阻四塞,脩其防御,孰与处乎土中。”《周书·杜杲传》:“若使 齐 寇乘之,则彼此危矣。孰与心忿悔祸,迁虑改图。” (3).比对方怎么样,表示疑问语气。用于比照。《墨子·耕柱》:“ 巫马子 谓 子墨子 曰:‘鬼神孰与圣人明智?’”《战国策·齐策一》:“我孰与城北 徐公 美?”《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功彰万里之外,声名光辉传於千世,君孰与 商君 、 吴起 、大夫 种 ?” 宋 王安石 《酬王濬贤良松泉二诗·松》:“试问苍官值岁寒,戴白孰与苍然好?” 明 徐渭 《自为墓志铭》:“不知古文士以入幕操洁而死者众矣,乃 渭 则自死,孰与人死之?” 人意人的意愿、情绪 不满人意 可谓(1) 可以说是;可以称为 (2) 何为 管仲得行其知于国,国可谓乱乎?——《管子》 溪流山间的小股水流;溪水 坦坦(1).平坦;广阔。《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王弼 注:“故履道坦坦,无险厄也。” 高亨 注:“坦坦,平也……足踏大路坦坦而平,比喻人进入平安之环境。” 唐 刘驾 《青门路》诗:“ 青门 有归路,坦坦高槐下。”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邱生》:“当思早离岌岌之地,遵坦坦之途。” 朱自清 《北河沿的路灯》:“他们帮着我们了解自然;让我们看出前途坦坦。” (2).普通;平常。《管子·枢言》:“坦坦之利不以功,坦坦之备不为用。” 尹知章 注:“坦坦,谓平平,非有超而异者,故不能立功而成用也。” 梁启超 《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如是,则虽无尺寸之原料生产地,顾能与拥有多地者竞而倒而毙之,固坦坦不足为怪也。” (3).安定;泰然。 唐 韩愈 《曹成王碑》:“出则囚服就辩,入则拥笏垂鱼,坦坦施施。” 明 刘基 《送宋仲珩还金华序》:“而先生鬢须黝黑,唇齿朱贝,颜渥丹,步履坦坦不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霍女》:“女嫂呼之, 黄 瑟踧不自安,而女殊坦坦。” 柳杞 《好年胜景》:“﹝他﹞坦坦的迈着大步,多年来一直是这样子。” 堂下(1).宫殿、厅堂阶下。《公羊传·宣公六年》:“仡然从乎 赵盾 而入,放乎堂下而立。” 汉 桓宽 《盐铁论·刺权》:“ 中山 * 抚流徵於堂上,鸣鼓 巴俞 作於堂下。” 鲁迅 《故事新编·非攻》:“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 (2).殿堂下的人。借指侍从。《韩非子·内储说下》:“乃召其堂下而譙之,果然,乃诛之。” 陈奇猷 集释:“《説文》:‘堂,殿也。’堂下,盖谓殿堂下之人。” (3).神名。《史记·封禅书》:“ 荆 巫,祠 堂下 、 巫先 、 司命 、 施糜 之属。” 须留停留;留待。《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选懦之恩,知非国典,且復须留。” 李贤 注:“《东观记》‘须留’作‘宿留’。” 唐 杜甫 《留花门》诗:“ 花门 既须留,原野转萧瑟。” 来去(1) 来和去。指往来不断的样子 来去自由 (2) 差错;错误 不差分毫来去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