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依韵和正老自叹之什二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强至 |
释义 | 依韵和正老自叹之什二首原文妙年为学耻迂疏,直欲声光擅八区。已是宦情嗟澹泊,可堪世态较锱铢。 不调台鼎行吾道,便翼天兵戮汝孥。 出入功名当若此,自馀琐细尽非夫。 诗词问答问:依韵和正老自叹之什二首的作者是谁?答:强至 参考注释妙年指少壮之年。《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终军 以妙年使 越 。” 唐 杜甫 《奉赠严八阁老》诗:“扈圣登黄阁,明公独妙年。” 宋 贺铸 《南乡子》词:“眉宇有餘妍,初破瓜时正妙年。” 清 李渔 《比目鱼·赠行》:“你乘此妙年,正该出去应举。” 茅盾 《清明前后》第一幕:“人在这样情形下,既非圣贤,难免要有点牢骚,而 唐文君 虽在妙年,竟也象老婆子那样咀碎。” 为学做学问;治学。《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唐 韩愈 《上考功崔虞部书》:“夫古之人四十而仕,其行道为学既已大成,而又之死不倦,故其事业功德,老而益明,死而益光。” 许地山 《东野先生》:“他从不苟且,为学做事都很认真。” 迂疏亦作“ 迂疎 ”。亦作“迂踈”。犹言迂远疏阔。 唐 权德舆 《自杨子归丹阳初遂闲居聊呈惠公》诗:“蹇浅逢机少,迂疏应物难。” 宋 苏舜钦 《杜公谢官表》:“臣立性褊直,有不可移之资;临事迂疎,无必能成之策。” 明 刘基 《遣兴》诗之六:“迂踈乏世用,矫情非所安。” 清 顾炎武 《春雨》诗:“年老更迂疏,制行復刚褊。” 清 厉鹗 《郑筠谷太史挽诗》之二:“平生笑语乐通怀,亦抱迂疎与俗乖。” 声光声誉和荣耀 他在那一带有点声光 八区(1).八方;天下。《汉书·扬雄传下》:“天下之士,雷动云合,鱼鳞杂袭,咸营於八区。” 颜师古 注:“八区,八方也。” 晋 左思 《咏史》诗之四:“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 宋 王安石 《寓言》诗之十一:“行失几席间,恶名满八区。” (2).指 汉 代的八宫院。《汉书·外戚传·孝成班倢伃》“为倢伃,居 增成舍 ” 唐 颜师古 注:“后宫有八区, 增成 第三也。”按,八区为 昭阳 、 飞翔 、 增成 、 合驩 、 兰林 、 披香 、 凤凰 、 鸳鸾 。见 汉 张衡 《西京赋》。 (3).泛指宫院。 南朝 梁简文帝 《与萧临川书》:“八区内侍,厌直御史之庐。” 宦情做官的志趣、意愿 少无宦情 澹泊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 可堪用于问句句首,等于说“那堪”、“怎堪”,即“那能禁得住”、“怎能受得了”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世态指社会上人与人相处的人情世故 也索氢世态炎凉心中暗忖。——佚名《冻苏秦》 锱铢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 奈何取之尽锱铢。——唐· 杜牧《阿房宫赋》 不调(1).不协调。《汉书·元帝纪》:“阴阳不调,黎民饥寒。”《后汉书·章帝纪》:“比年阴阳不调,饥饉屡臻。” (2).特指音调不和谐。《韩非子·难三》:“且 中期 之所官,琴瑟也。弦不调,弄不明, 中期 之任也。”《汉书·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3).与人合不来。《楚辞·东方朔<七谏·谬谏>》:“不论世而高举兮,恐操行之不调。” 王逸 注:“调,和也……恐不知於俗而见憎於众也。” (1).未得升迁。《汉书·张安世传》:“有郎功高不调。” 颜师古 注:“调,选也。” (2).犹言不才。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时京城不调少年相效,谓之拍弹。” 宋 王禹偁 《谢赐侄男大理评事表》:“伏以法寺美官,圣朝好爵,凡云选授,必择器能。岂期不调之材,遽忝起家之命。” 宋 范仲淹 《与中舍书》:“如子弟不调,或在襄邑作过逃来,即发遣他去,恐相负累,请仔细相度。” 台鼎古称三公为台鼎,如星之有三台,鼎之有三足。语本 汉 蔡邕 《太尉汝南李公碑》:“天垂三台,地建五岳,降生我哲,应鼎之足。”《后汉书·陈球传》:“公出自宗室,位登台鼎,天下瞻望。” 唐 颜真卿 《赠司空上柱国陇西郡开国公李公神道碑》:“儼然王公之量,鬱有台鼎之姿。” 明 沉采 《千金记·谒相》:“昔为刀笔之流,今居台鼎之职。”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浮签》:“秀才本色基台鼎,元老深情託倡酬。” 吾道我的学说或主张。《论语·里仁》:“子曰:‘ 参 乎!吾道一以贯之。’” 唐 杜甫 《屏迹》诗之二:“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宋史·道学传二·杨时》:“ 顥 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章炳麟 《致陶柳二子书》:“闻 孙逸仙 亦倡是説,窃幸吾道不孤。” 天兵(1) 神话中指天神的兵。比喻英勇善战所向无敌的军队 (2) 指帝王的军队 出入不符之处,差距 有出入 功名功绩和名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国演义》 但是,他们(指东林党人)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事事关心》 若此如此;像这样子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 今》 琐细繁多而细小 琐细的家务 非夫谓非大丈夫,懦夫。《左传·宣公十二年》:“闻敌强而退,非夫也。” 杜预 注:“非丈夫。” 唐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诗:“鹿鸣皆缀士,雌伏竟非夫。” 宋 梅尧臣 《逢雷太简殿丞》诗:“今看髭已白,议论耻非夫。”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