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题吴镇晴江列岫卷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题吴镇晴江列岫卷原文得胜解非积学成,萧山跋语致精评。 长江欲共秋空远,列岫如烘皓日晴。 鼎峙四家真不愧,筌忘六法有谁京。 溯源应近金川地,迩日军机正缱情。 诗词问答问:题吴镇晴江列岫卷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十六 2. 名魏骥 参考注释得胜取得胜利 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积学(1).谓积累学问。《韩诗外传》卷五:“虽庶民之子孙也,积学而正身,行能礼仪,则归之士大夫。”《三国志·蜀志·刘焉传》:“居 阳城山 ,积学教授,举贤良方正。”《元史·董俊传》:“射,百日事耳;《诗》《书》,非积学不通。” 清 陆陇其 《答嘉定李生玉如书》:“方期贤者积学奋飞,为时羽仪,不谓亦罹此大故,何天之降罔,一至於斯。” (2).犹博学;饱学。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给事中 陆质 、中书舍人 崔枢 积学懿文,守经据古,夙夜讲习,庶协于中。” 清 戴名世 《张贡五文集序》:“ 张君 贡五 , 三湘 间积学能文之士也。” 包天笑 《钏影楼回忆录·初到南京》:“我的谱弟 戴梦鹤 ,他年纪虽轻,却是一个多才积学之士。” (3).渊博的学识。 明 杨慎 《丹铅续录·论语》:“譬今有二士,一有文名,一素无积学。有闻而登高科,闻者以为固其所也;素无积学而登高科,人必曰:不意至於如此也。”《明史·隐逸传序》:“其抱瓌材,藴积学,槁形泉石,絶意当世者,靡得而称焉。” 语致语言的情致。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张谓》:“工诗,格度严密,语致精深,多击节之音。” 长江中国第一大河,长6300公里,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市,流入东海 空远辽远。 南朝 梁 沉约 《梁甫吟》:“时云靄空远,渊水结清深。” 皓日明亮的太阳。亦比喻君主。《楚辞·九辩》:“愿皓日之显行兮,云蒙蒙而蔽之。” 郭沫若 《在新义州站上》诗:“一片鼓声通皓日,数圈轮舞漾和风。” 鼎峙鼎立,三方面并峙 如:三峰鼎峙 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三国志·孙权评传》 不愧无愧于;名副其实 不愧为艺术大师 六法(1).谓规、矩、权、衡、准、绳。 北齐 刘昼 《新论·适才》:“规、矩、权、衡、準、绳,六法殊形,而各有任。” (2). 南朝 齐 谢赫 《古画品录》谓绘画有六法: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见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后以为 中国 绘画的总法则和代称。 清 姚鼐 《题句容学博冯墨香小照》诗:“君实精六法,自摹山水乐。” 林纾 《跋戴文节遗墨》:“ 文节 之精於六法,未必不有所授。” 郁达夫 《为霭民先生题经公颐渊画松》诗之二:“六法通灵力有餘,暮年点笔势凌虚。” (3).佛教谓六法戒。其说不一,撮其要者有:(1)谓染心相触,盗人四钱,断畜生命,小妄语,非时食,饮酒;(2)谓不淫,不盗,不杀,不虚诳语,不饮酒,不非时食;(3)谓不尊敬佛,为尊敬法,不尊敬僧,不尊敬戒,不尊敬定,不尊敬诸善知识。 (4).佛教称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等六念为“六法”。 宋 沉遘 《章献皇太后忌日斋文》:“伏愿往凭六法,超脱五门。” 溯源往上游寻找发源地,比喻探求本源 追本溯源 川地平旷的地带。《宋史·食货志上四》:“而 熙州 王韶 又请以 河州 蕃部 近城川地招弓箭手,以山坡地招蕃兵弓箭手,每砦五指挥,以二百五十人为额。” 迩日近日;近来。 明 卢象升 《与蒋泽垒先生书》之二:“且邇日世途风波,百千其状。”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策略续》:“虽邇日工价合计尚欠三千餘金,自当妥为办理。” 军机即军机处,清代总管军政大权的御前官署 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号为军机四卿。 自四卿入军机。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