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闻山东得雨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闻山东得雨原文祈年念寰宇,岂独廑山左。 山左实灾馀,饥溺益切我。 去岁已两熟,民情幸稍可。 必得绥屡丰,元气乃大妥。 封章传喜音,稠叠天恩荷。 雪足雨复沾,麦佳禾将播。 忆我前巡狩,悯彼遭坎坷。 每念鸠鹄形,为之中夜坐。 粟帑匪所惜,旬宣不教惰。 亦惟尽此心,更赖天悔祸。 三时苟无愆,二釜庶免饿。 劳徕咨勉旃,休息政犹夥。 诗词问答问:闻山东得雨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押词韵第九部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十六 2. 叶 参考注释祈年向神灵祈求丰年 寰宇寰球 岂独难道只是;何止。《左传·成公十六年》:“君唯不遗德刑,以伯诸侯,岂独遗诸敝邑,敢私布之。”《庄子·胠箧》:“然而 田成子 一旦杀 齐 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 唐 杜甫 《有感》诗之四:“终依古封建,岂独听簫韶?”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四:“使朝廷与 夏国 欢好如初,生民重见太平,岂独 夏国 之幸,乃天下之幸也。” 清 黄遵宪 《四用前韵》:“岂独 汉 唐 无此祸,五洲惊怪国人狂。” 山左(1).山的东侧。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三》:“﹝ 翼际山 ﹞上有 吴 江夏 太守 陆涣 所治城……山左即 沔水 口矣。”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某别驾》:“某别驾之任 岭 南,值大雨,借馆於山左 许氏 家。” (2).特指 山东省 。因在 太行山 之左(东),故称。 清 黄宗羲 《通议大夫靳公传》:“先世为 山左 之 歷城 人。” 清 刘大櫆 《翰林编修李公墓志铭》:“ 治运 提学 山左 ,公主校閲,甄拔号得人。” 饥溺比喻生活痛苦。语本《孟子·离娄下》:“ 禹 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 稷 思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元 杨载 《次韵虞彦高游阳明洞》:“不妨山水乐吾乐,岂有飢溺忧民忧。” 太平天囯 洪秀全 《谕苏省及所属郡县四民诏》:“爷哥朕幼坐 天京 ,救民涂炭拯民生,民有飢溺朕飢溺,痌瘝在抱秉至情。” 去岁去年 民情(1) 人民的生产、工作以及风俗习惯等情况 熟悉地理民情 (2) 指人民的思想、意愿等 必得必须,一定要 必得如此 元气(1) 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 (2) 精神;精气 (3) 指国家或社会团体得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元气大伤 封章言机密事之章奏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亦称封事。 汉 扬雄 《赵充国颂》:“ 营平 守节,屡奏封章。”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密勿奏封章,清明操简牘。” 明 张煌言 《上监国启》:“虽倾日有心,而瞻云无路。又惧旁疑他妬,未敢轻达封章。” 稠叠稠密重迭;密密层层。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始宁墅》诗:“巖峭岭稠叠,洲縈渚连緜。” 唐 杜甫 《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忠弼》:“三军晦光彩,烈士痛稠叠。” 宋 梅尧臣 《和杨子聪会董尉家》:“古辞何稠叠,无乃惜芳菲。” 清 纳兰性德 《凤凰台上忆 * ·除夕得梁汾信》词:“稠叠频年离恨,匆匆里一纸难题。” 天恩(1).指帝王的恩惠。《后汉书·班超传》:“幸得以微功,特蒙重赏,爵列通侯,位二千石,天恩殊絶。”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控代》:“蒙圣主天恩高旷。”《红楼梦》第五三回:“咱们家虽不等这几两银子使,多少是皇上天恩。” (2).泛指极大的恩德。《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四:“ 李氏 道:‘多谢老爷天恩。’” 雪足(1).赤着的脚。 唐 吴融 《寄尚颜师》诗:“临风翘雪足,向日剃霜髭。” (2).赤着脚。 宋 王安石 《送道光法师住持灵岩》诗:“雪足莫辞重趼往,东人香火有因缘。” 巡狩见“ 巡守 ”。 坎坷(1) 道路高低不平 (2) 事情不顺利或不称心,比喻不得志 半世坎坷 鹄形枯瘦貌。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贫乏》:“言飢饿者为鵠形。” 明 杨基 《桂林与蒋张二指挥观兵》诗:“燕頷将军髯似戟,鵠形俘虏面如刀。” 明 卢象昇 《借本屯田鼓铸修城疏》:“臣每至一山邨,行数十里,或百餘里,但见人面鵠形之老稚,非踉蹌道旁,即展转沟壑。” 中夜半夜。《书·冏命》:“怵惕惟厉,中夜以兴,思免厥愆。” 孔 传:“言常悚惧惟危,夜半以起。”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行》:“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唐 杜牧 《投知己书》:“自十年来,行不益进,业不益修,中夜忖量,自愧於心。” 茅盾 《将赴重庆赠陈此生感怀》诗:“中夜起徘徊,寒螿何凄切!” 旬宣周遍宣示。语本《诗·大雅·江汉》:“王命 召虎 ,来旬来宣”。 毛 传:“旬,徧也”。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周宗韩雍》:“ 韩公雍 旬宣 江 右时,忽报 寧 府之弟某王至,公托疾乞少需,密遣人驰召三司。” 悔祸(1).谓撤去所加的灾祸。《左传·隐公十一年》:“若寡人得没于地,天以礼悔祸于 许 ,无寧兹 许公 復奉其社稷。” 杨伯峻 注:“谓天或者依礼撤回加于 许 之祸。” 南朝 陈 徐陵 《为梁贞阳侯与太尉王僧辩书》:“岂图天未悔祸,丧乱荐臻。” 唐 柳宗元 《逐毕方文》:“ 祝融 悔祸, 回禄 屏气。” 宋 苏轼 《徐州祈雨青词》:“天未悔祸,岁仍大荒。” (2).后悔造成祸害。《旧唐书·越王係传》:“虽好生息战,每冀其归降;而餘孽昧恩,靡闻于悔祸。” 明 张居正 《答蓟辽总督梁鸣泉计处市马书》:“若二酋能悔祸服罪,自致塞下,亦可侍以不死,不必深治矣。”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一章一:“那些罪孽深重的人们,丝毫也不知道悔祸呢。” 三时(1).指春、夏、秋三季农作之时。《左传·桓公六年》:“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杜预 注:“三时,春、夏、秋。” 唐 元稹 《茅舍》诗:“我欲他郡长,三时务耕稼。”《新唐书·刘蕡传》:“愿陛下废百事之用,以广三时之务,则播植不愆矣。” (2).夏至后半个月。 北周 庾信 《奉和夏日应令》诗:“五月炎蒸气,三时刻漏长。” 明 周之玙 《农圃六书·占候·五月占》:“夏至后半月为三时,头时三日,中时五日,三时七日。” (3).早、午、晚。 唐 高适 《燕歌行》:“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各有佛堂以供香火,三时鐘磬,宛如梵宫。” 清 龚自珍 《尊隐》:“日有三时,一曰蚤时,二曰午时,三曰昏时。” (4). 印度 分一年为热、雨、寒三时。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 如来 圣教,岁为三时: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热时也;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时也;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时也。” (5).佛教谓 释迦牟尼佛 逝世后,佛法将经历的 * 、像法和末法三大时期。一般认为 * 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见 南朝 陈 慧思 《立誓愿文》。 唐 窥基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佛灭度后,法有三时,谓正、像、末。具行教、行、证三,名为 * ;但有教、行,名为像法;有教无餘,名为末法。” 无愆亦作“ 无諐 ”。1.没有过失。《书·说命下》:“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 汉 蔡邕 《太傅胡公碑》:“﹝公﹞弥纶古训,贯万品,研精微,用补前臣之所闕,十年而无愆。”《后汉书·韦彪传》:“故大鸿臚 韦彪 ,在位无愆,方欲録用,奄忽而卒。” (2).没有丧失。《文选·王粲<赠士孙文始>诗》:“庶兹永日,无諐厥绪。” 吕延济 注:“諐,失;厥,其;绪,业也。” (3).没有超过。《宋书·顾觊之传》:“﹝ 覬之 ﹞乃以其意命弟 愿 著《定命论》,其辞曰:‘……贫豪莫差,修天无爽,有允琐辞,无愆鄙説,统而言之,孰往非命!’” 劳徕见“ 劳来 ”。 勉旃努力。多于劝勉时用之。旃,语助,之焉的合音字。《汉书·杨恽传》:“方当盛 汉 之隆,愿勉旃,毋多谈。”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困学违从众,明公各勉旃。” 宋 欧阳修 《送谢中舍》诗之二:“人生白首吾今尔,仕路青云子勉旃。” 李大钊 《在<国民杂志>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诸君本此进行,将来对于世界造福不浅,勉旃。” 休息(1) 休养生息 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史记·曹相国世家》 光知时务之要,轻繇薄赋,与民休息。——《汉书·昭帝纪赞》 (2) 暂停活动,以恢复精神体力 她星期天才得到休息 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孟冬纪》 (3) 停止 斡流迁徙,固无休息,终则有始,孰知其极。——《鹖冠子·世兵》 万物变化,固亡休息。——《汉书·贾谊传》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