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野遁 |
朝代 | 明代 |
作者 | 叶太叔 |
释义 | 野遁原文闭户历冬春,凄凉寓此身。 蜗涎留砌藓,鼠足乱床尘。 吠犬初逢客,饥乌不畏人。 飘零一起念,无怪欲沾巾。 诗词问答问:野遁的作者是谁?答:叶太叔 注释1.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甬上耆旧诗卷二十一 参考注释闭户指人不预外事,刻苦读书。《文选·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闭户自精,开卷独得。” 李善 注引《楚国先贤传》:“ 孙敬 入学,闭户牖,精力过人,太学谓曰‘闭户生’。” 南朝 梁 王僧孺 《太常敬子任府君传》:“下帷闭户,投斧悬梁。” 清 张穆 《与陈颂南书》:“窃见先生年来日以招呼名士为事,苟有闻於世,必宛转引为同类,从无闭户自精、读书味道之时。” 凄凉(1) 孤寂冷落 夜景凄凉 (2) 悲凉 字字凄凉 蜗涎(1).蜗行所分泌的黏液。 唐 杜牧 《华清宫》诗:“鸟啄摧寒木,蜗涎蠹画梁。” 宋 苏轼 《籍田》诗:“鱼沫依苹渚,蜗涎上綵楹。” (2).比喻无用有害的东西。 明 王世贞 《九友斋十歌》之九:“毋论爱者似鷄肋,在我亦足成蜗涎。” 吠犬(1).善于叫的狗。《荀子·王制》:“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 宋 苏轼 《于潜令刁同年野翁亭》诗:“我来观政问风謡,皆云‘吠犬足生氂’。”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善谏》:“余按《北史·宋游道传》, 毕义云 奏劾 游道 , 杨遵彦 曰:‘譬之畜狗,本取其吠,今以数吠杀之,恐将来无復吠犬。’” (2).喻供人差使者。《明史·王越传》:“﹝ 王越 ﹞性故豪纵,尝西行謁 秦王 ,王开筵奏妓。 越 语王:‘下官为王吠犬久矣,寧无以相酬者?’因尽乞其妓女以归。” 飘零(1) (花叶等)凋谢脱落;飘落 黄叶飘零 (2) 比喻漂泊流落 一起(1) 一块 作为夫妇一起生活 (2) 同一个地方 (3) 一道 (4) 〈方〉∶一共 这几个瓜一起多少钱? (5) 〈方〉∶一伙 这一起人刚离开,那一起人又来了 无怪表示知道了原因,所说的情况就不足怪 外面起风了,无怪有点冷 沾巾沾湿手巾。形容落泪之多。 汉 张衡 《四愁诗》:“我所思兮在 雁门 ,欲往从之雪纷纷,侧身北望涕沾巾。” 唐 黄滔 《司直陈公墓志铭》:“愚沾巾宿草,无媿抽毫。” 清 汪懋麟 《朝采投诗慰余秋怀迭韵为答》:“凉雨何分旧与新,每逢摇落欲沾巾。”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