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颂古五十七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释道昌 |
释义 | 颂古五十七首原文说明道白,埋尘混垢。变化有由,败露不走。 谁知暗里骨横抽,要在轰轰霹雳手。 诗词问答问:颂古五十七首的作者是谁?答:释道昌 参考注释说明(1) 解释清楚,讲明 说明书 说明理由 (2) 说明的文字 附有机器使用说明 (3) 证明 他当时不在场,这足以说明事不是他干的 道白戏曲中的说白 尘混犹尘俗;污秽。 变化事物产生新的状况 初渐谓之变,变时新旧两体俱有;变尽旧体而有新体,谓之化。——《礼记·中庸》疏 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则天道变化,不主故常是正。——〔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败露诡密的事被人发觉 不走不走样,不变动。《儒林外史》第四九回:“我朝二百年来,只有这一桩事是丝毫不走的。” 暗里(1) 暗中 (2) 在心里 轰轰(1) 象声词,形容机器、雷鸣、 * 等响声 汽车的轰轰声吵得人睡不着觉 (2) 盛大的样子 轰轰烈烈的 霹雳手(1).断案的快手。《旧唐书·裴漼传》:“州中有积年旧案数百道, 崇义 促 琰之 使断之, 琰之 命书吏数人,连纸进笔,斯须剖断并毕,文翰俱美,且尽与夺之理……由是大知名,号为‘霹靂手’。” 宋 张耒 《明道杂志》:“ 钱穆 内相本以文翰风流著称……因决一大滞狱,内外称之。会朝处, 苏长公 誉之曰:‘所谓霹靂手也。’” 明 于谦 《昼夜长短》诗:“诉牒旁午来,剖断不留宿。虽非霹靂手,遇事颇神速。” (2).称能吏为“霹靂手”。 宋 楼钥 《送制帅林和叔归》诗:“姦胥及强吏,时用霹靂手。” (3).指才思敏捷,声名很大的人。 茅盾 《化悲痛为力量》:“他( 郭沫若 )以诅咒黑暗、渴望光明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人出现,震惊海内,竞相传阅,认为他是当时诗坛的霹雳手。”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