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高车 |
朝代 | 元代 |
作者 | 王祯 |
释义 | 高车原文通渠激浪走轰雷,激转筒车几万回。 水械就携多水上,天池还泻半天来。 竹龙解吐无云雨,旱魃潜消此地灾。 安得临流施此技,楼居涤去暑天埃。 诗词问答问:高车的作者是谁?答:王祯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参考注释通渠(1).开通河渠。《史记·河渠书》:“西方则通渠 汉水 、 云梦 之野……於 吴 ,则通渠三江、五湖。” (2).畅通的河渠。 南朝 陈 张正见 《帝王所居篇》:“ 紫微 临复道, 丹水 亘通渠。”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河漕·吕梁洪》:“至 宋 元祐 间,渐成通渠,本朝遂以为运河。” 浪走四处奔走;胡乱奔走。 宋 苏轼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寧非痴。” 金 申万全 《病中遣怀》诗:“浪走天涯岁月侵,病中犹作 越 人吟。”《明史·俞大猷传》:“宜以潜师捣其巢,攻其必救,奈何以数万众从一夫浪走哉?” 清 唐孙华 《送宫恕堂北上》诗:“十年浪走槖金空,水没污莱失畊播。” 轰雷响雷。《三国演义》第四二回:“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 曹 家百万兵。”《红楼梦》第九六回:“外头轰雷一般,几个小厮齐声答应。” 茅盾 《子夜》三:“轰雷似的一声喝采!” 筒车一种引水灌田的机械设备。可利用水流冲击力,使挽水之筒次第随轮转动,转至高处时,筒内之水自动倾入特备的水槽内,流入农田。也称“天车”。 元 王祯 《农书》卷十八:“筒车,流水筒轮。凡制此车,先视岸之高下,可用轮之大小,须要轮高於岸,筒贮於槽,乃为得法。”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水利》:“凡河滨有製筒车者,堰陂障流,绕于车下,激轮使转,挽水入筒,一一倾于梘内,流入亩中。” 冀化 《百亩旱坪清水流》诗:“河心打坝河水囤,筒车滚滚把水抽。” 水上(1).水面上。《易·涣》:“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纥于宏神道碑》:“月中生树,童子知言;水上浮瓜,青衿不戏。” 唐 张说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诗:“ 巴陵 一望 洞庭 秋,日见孤峯水上浮。” (2).犹水边。《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 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赵 开壁击之,大战良久。於是 信 、 张耳 详弃鼓旗,走水上军。” 南朝 梁 吴均 《行路难》诗:“ 洞庭 水上一株桐,经霜触浪困严风。” (3).旧时谓妓女开始接客。《史林残花》:“妓女始荐寝曰水上。” 天池(1).海。《庄子·逍遥游》:“ 南冥 者,天池也。” 成玄英 疏:“大海洪川原夫造化,非人所作,故曰天池也。” 南朝 宋 王韶之 《殿前登歌》:“沔彼流水,朝宗天池。” 唐 韩愈 《应科目时与人书》:“天池之滨,大江之濆,曰有怪物焉。” (2).天上 仙界 之池。 唐 韩愈 《漫作》诗之一:“ 玄圃 珠为树,天池玉作砂。” 明 李东阳 《与李中舍应正同饮时旸邸》诗:“又如骤天马,雾鬣天池通。”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之四:“神物在天池,烟云与吞吐。” (3).指山顶之池。 唐 杜甫 《天池》诗:“天池马不到,嵐壁鸟纔通。” 宋 范仲淹 《天池》诗:“岳顶见天池,神异安可度。” (4).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九坎间十星,曰天池。” (5).穴位名。即承浆。参见“ 承浆 ”。 半天(1) 白天的一半 (2) 好长一会儿 他半天说不出话来 (3) 空气中不直接毗连地面或它下面的其他固体或液体的任一地点或区域 竹龙(1).一种上架版屋的巨型竹筏。《新五代史·死节传·刘仁赡》:“ 世宗 攻 寿州 ,围之数重,以方舟载礮,自 淝河 中流击其城;又束巨竹数十万竿,上施版屋,号为竹龙,载甲士以攻之。” (2).连接在一起的引水竹筒。 宋 陈郁 《藏一话腴》:“ 明 之 慈溪县 西北有 庆安寺 ……寺后有泉出於深谷,僧以巨竹连筒引水,行数里支分於松下石池溢入於谿。 舒龙图 亶 有诗云:‘门前屏障绕潺湲,付与材僧夜定还。松盖作云遮千里,竹龙行雨出千山。’” (3).一种竹制民间工艺品。《文汇报》1984.2.1:“只要旋动龙头下的撑棒,竹龙即嘎嘎作响,游舞起来。” 云雨(1) 云和雨 (2) 指男女合欢 旱魃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怪物;比喻旱象 旱魃为虐,如惔如焚。——《诗·大雅·云汉》 潜消暗中消除。 唐 元稹 《崔弘礼郑州刺史制》:“ 春秋 时 郑 多良士,是以师子 大叔 之政,而羣盗之气潜消。”《老残游记》第十一回:“南革之乱……至庚戌,辰戌一冲而爆发,然其兴也渐进,其灭也潜消,南方之强也。” 志达 《保满与排满》:“在 满 人而言 满 汉 平等,不过以此説笼络 汉 民,以潜消其革命。” 此地这里,这个地方。 唐 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诗:“此地别 燕丹 ,壮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初到此地,并不曾认得一个人。” 洪深 《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楼居(1).住楼房。《史记·孝武本纪》:“今陛下可为观,如 緱氏城 ,置脯枣,神人宜可致。且僊人好楼居。” 宋 朱熹 《和戴主簿韵》:“平生本自好楼居,况接高人永昼餘。”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沉惟敬》:“俗好楼居,至十餘层,而又不善陶埴,即王居亦以茅覆,故易败,亦易成。” (2).指楼房。 唐 郑愔 《奉和幸上官昭容院献诗》之一:“地轴楼居远,天台闕路赊。” 明 唐顺之 《咨总督都御史胡》:“ 庙湾 之巢,墻厚如坚城,楼居平屋,延袤三里;深房曲巷,险如设阱。” 去暑驱除暑热之气 冰镇西瓜真可谓去暑佳品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