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华亭顾道友儿女俱出家求颂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释正觉 |
释义 | 华亭顾道友儿女俱出家求颂原文儿儿女女著袈裟,留得闲身具在家。不作丘坑看觉地,当鉏荟蘙种昙华。 深藏北斗端能许,吸尽西江始较些。 三界脱然亡影像,净名居士好生涯。 诗词问答问:华亭顾道友儿女俱出家求颂的作者是谁?答:释正觉 参考注释儿女(1) 儿子和女儿,子女 儿女成群 (2) 青年男女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儿女泪,君休滴 袈裟和尚披的法衣,由许多长方形布片拼缀而成 闲身亦作“闲身”。古代指没有官职的身躯。 唐 牟融 《题道院壁》诗:“若使凡缘终可脱,也应从此度閒身。”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上·林乔》:“斗州无顿闲身处,时向梅花走一遭。” 明 文徵明 《除夕》诗之二:“未妨去国还飘泊,已把閒身等白云。” 在家(1) 在家里 你妈妈在家吗? (2) 对出家人而言,一般人都算在家 在家人 不作(1).不兴起;不兴盛。《礼记·乐记》:“暴民不作,诸侯宾服。” 孔颖达 疏:“不作,谓不动作也。”《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 赵岐 注:“不作,圣王之道不兴。”《韩诗外传》卷三:“无令财货上流,则逆不作。”《文选·班固<两都赋序>》:“昔 成 康 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 李善 注:“作,兴也。” (2).不耕作;不写作。《史记·赵世家》:“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清 顾炎武 《金陵杂诗》之一:“诗人长不作,千载尚风流。” 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许。《老残游记》第七回:“和尚家又不作带兵器,所以这拳法专为保护身命的。” 觉地(1).谓修行悟道的意志。 唐 顾况 《题灵山寺》诗:“觉地本随身, 灵山 重结因。如何战鸟佛,不化捕鱼人。” (2).佛地。 宋 黄公绍 《福善庙设斋门榜》:“今则竖胜旛於觉地,下颷驭於熙臺。” 荟蘙草木丛聚隐翳。亦指枝叶繁茂隐翳的草木。 唐 韦夏卿 《东山记》:“芟薈蘙而松桂出,夷坎窞而溪谷通。” 宋 梅尧臣 《和端武上人十咏·古木阴》:“千重叶薈蘙,谁愿憇日永。” 清 赵翼 《树海歌》:“况兹薈翳径千里,何啻澎湃重溟泻!” 北斗大熊星座的一部分恒星,七颗亮星在北天排列成斗(或勺)形。七颗星名是天枢、天璇、天玑、 * 、玉衡、开阳和摇光。前四颗称“斗魁”,又名“璇玑”;后三颗称“斗柄”,又名“玉衡”。此七星即大熊座α、β、γ、δ、ε、ζ和η,除 * (δ)是三等星以外,其余六颗都是二等星。北斗七星常被当作指示方向和认识星座的重要标志 能许这样。 宋 陈师道 《晚望》诗:“蝉鸣不餘力,蛙腹能许怒。” 宋 杨万里 《病后觉衰》诗:“小松能许劣,学我弄吟髭。” 吸尽以类似流体被饮干那样的方式吸收(无形的东西)或使消失 吸尽稀薄而刺鼻的空气 西江珠江的最大支流,发源于云南,到广西梧州后称西江,全长2129公里 三界(1).佛教指众生轮回的欲界、 * 和无 * 。见《俱舍论·世分别品》。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求宗不顺化》:“三界流动,以罪苦为场。化尽则因缘永息,流动则受苦无穷。” 唐 寒山 《诗》之二一三:“可畏三界轮,念念未曾息。” 宋 王安石 《望江南·归依三宝赞》词:“三界里,有取总灾危。” 清 龚自珍 《最录<列子>》:“ 庄子 见道十三四, 列子 见道十七八,丁 * 之未东,皆未脱离三界。”道教沿用其说而稍异。 唐 吕岩 《敲爻歌》:“似此逍遥多快乐,遨游三界最清奇。” (2).犹三届,三期。《元史·选举志二》:“都监歷三界,陞务使,一周岁为满,月日不及者通理。务使歷三界,陞提领。” 脱然不经意的样子 脱然有怀。——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影像(1) 画像;遗像 悬挂影像 (2) 影子,身影 墙上有个人的影像 (3) 形象。指人的音容笑貌 心中的影像 居士(1) 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佛的人的泛称 (2) 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 好生(1) 多么 这个人好生奇怪 (2) 很,极 好生面熟 (3) 〈方〉∶好好儿地,小心地 好生拿着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