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题文津阁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题文津阁原文建由甲午成乙未,四库将因备弆珍。 即此钞刊未及半,羡他渊海那探真。 图书先贮古今集,言行惟期枕葄循。 偶至据床辄蒿目,望洋徒自愧知津。 诗词问答问:题文津阁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六十三 2. 汇辑四库全书分别应刊应钞并命缮为书册弆阁中今校录之功尚未及半 参考注释四库我国古代宫廷藏书的地方,分库收藏经、史、子、集四部类图书 即此就此;只此。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五:“庶几遗悔尤,即此是幽屏。” 清 李渔 《奈何天·师捷》:“好一个山名。凤为百鸟之王,又是祥瑞之物,即此就是佳祥了。” 未及(1) 来不及 老师未及说完,下课铃响了 (2) 并未涉及 他所说的只是事,而未及你本人 渊海深渊和大海,比喻幽深而又广阔 探真探求玄理。 唐 孟郊 《与二三友秋宵会话清上人院》诗:“泠然诸境静,顿觉浮累灭。扣寂兼探真,通宵詎能輟。”《新唐书·艺文志三》著录有《老子探真经》一卷。 图书(1) 泛指书籍 图书目录 (2) 图籍。指疆域版图与户籍等簿册 (3) 指图章或图章的印记 刻两方图书。——《儒林外史》 (4) 指河图洛书 (5) 图册 古今古代和现代 古今差异 言行一个人的语言和行动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枕葄犹枕藉。引申谓沉迷。 清 王韬 《<幽梦影>序》:“惟知枕葄简编,沉酣典籍。” 据床(1).据《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 郦食其 初谒 汉王 刘邦 时, 刘邦 正“倨牀使两女子洗足”,态度轻慢。后因以“据牀”谓轻慢而疏于礼节。 明 张凤翼 《红拂记·隐贤依附》:“情篤神交,礼隆倾盖;义合倒屣,罪切据牀。” (2).《晋书·桓伊传》:“ 伊 是时已贵显,素闻 徽之 名,便下车,踞胡牀,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后以“据牀”为吹笛的典故。 宋 苏轼 《送钱承制赴广西路分都监》诗:“据牀到处堪吹笛,横槊何人解赋诗。” 蒿目(1).极目远望。《庄子·骈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 宋 王安石 《忆金陵》诗之二:“蒿目黄尘忧世事,追思陈迹故难忘。” 清 李渔 《玉搔头·分任》:“蒿目为时忧,年未艾霜雪盈头。” (2).犹言蒿目时艰。《明史·职官志一》:“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间有贤辅,卒蒿目而不能救。”参见“ 蒿目时艰 ”。 望洋视觉模糊;迷茫;茫然 望洋兴叹 望洋向若而叹曰。——《庄子》 知津认识渡口。犹言识途。《论语·微子》:“ 长沮 、 桀溺 耦而耕。 孔子 过之,使 子路 问津焉。 长沮 曰:‘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 曰:‘为 孔丘 。’曰:‘是 鲁 孔丘 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唐 许敬宗 《安德山池宴集》诗:“独叹 高阳 晚,归路不知津。”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