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琢玉歌
朝代 宋代
作者 四锡
释义

琢玉歌原文

蓝谿中,荆山峰,结灵凝粹生群玉,飞英荡彩如长虹。
野人初向深崖得,蹋著云根风雨黑。
满把晶荧雪霜色,特达天姿几人识。
治玉之工初琢成,荧荧辉彩锵锵声。
方瑚圆琏荐宗庙,苍佩玄圭颁帝庭。
尧兵曾用丹浦战,汉斗已碎鸿门营。
我愿琢为北斗柄,指麾五星齐七政。
庶使阴阳造化机,四时六气随吾令。

诗词问答

问:琢玉歌的作者是谁?答:四锡
问:琢玉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四锡的名句有哪些?答:四锡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荆山

(1).山名。在今 湖北省 南漳县 西部。 漳水 发源于此。山有 抱玉岩 ,传为 楚 人 卞和 得璞处。《书·禹贡》:“导 嶓冢 ,至于 荆山 。” 孔 传:“ 荆山 在 荆州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禹贡》:‘ 荆 及 衡阳 惟 荆州 。’盖即 荆山 之称,而制州名矣。故 楚 也。”

(2).山名。在今 陕西省 富平县 西南。相传 禹 铸鼎于此。《书·禹贡》:“导 岍 及 岐 ,至于 荆山 。” 孔颖达 疏:“《地理志》云:《禹贡》北条 荆山 在 冯翊 怀德县 南。”《后汉书·郡国志一·冯翊》 刘昭 注引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 禹 铸鼎於 荆山 ,在 冯翊 怀德 之南,今其下﹝有﹞ 荆渠 也。”

(3).山名。在今 河南省 灵宝县 阌乡 南。相传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于此。亦名 覆釜山 。《史记·封禅书》:“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

(4).山名。在今 安徽省 怀远县 西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淮水》:“《郡国志》曰:‘ 平阿县 有 当涂山 , 淮 出于 荆山 之左, 当涂 之右,奔流二山之间,西扬涛北注之。’”《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四年》:“帝驰至 荆山洪 ,距 赵步 二百餘里。” 胡三省 注:“ 荆山 在 濠州 钟离县 西八十三里,即 梁武帝 筑堰之地,今 怀远军 正治 荆山 。”

凝粹

精粹;纯正。 唐 李绅 《授韩宏河中节度使制》:“﹝ 韩宏 ﹞受天地凝粹之气,得山川崇深之灵。” 宋 陆游 《答勾简州启》:“此盖伏遇某官风猷凝粹,志节清真。” 清 朱仕琇 《道南讲授序》:“ 仕琇 尝四謁先生於省会,德度凝粹,渊然穆然,莫窥其际。”

英荡

亦作“ 英簜 ”。古代竹制的符节,持之以作凭证,犹 汉 代的竹使符。后亦泛指外任官员的印信和证件。《周礼·地官·掌节》:“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金也。以英荡辅之。” 郑玄 注:“ 杜子春 云:‘荡,当为帑,谓以函器盛此节。’或曰:‘英荡,画函。’” 孙诒让 正义:“ 丁晏 云:‘……《续汉·百官志》 刘 注引 干 注云:“英,刻书也;荡,竹箭也。刻而书其所使之事,以助三节之信。则 汉 之竹使符者,亦取则於故事也。”’ 惠士奇 云:‘ 干 説是。英荡者,传也。凡达节皆有传,传所以辅节。节以金,传以竹。’……此以英荡辅节,下又云以传辅节,英荡似与传相近。若如 子春 説为函器,函、节相将,非所以言辅。 干 义长於 杜 。” 清 黄遵宪 《大狱》诗之四:“詎我持英簜,容人击副车。” 清 黄遵宪 《流求歌》:“英簜双持龙虎节,绣衣直指 凤麟洲 。”

长虹

(1) 虹霓

(2) 喻指拱形长桥

野人

(1) 田野之民,农人

试问野人家。——宋· 苏轼《浣溪沙》词

(2) 质朴的人,无爵位的平民

(3) 粗野的人

(4) 流浪汉

(5) 未开化的人,生活在原始状态或属于原始社会的人

云根

(1).深山云起之处。 晋 张协 《杂诗》之十:“云根临八极,雨足洒四溟。” 唐 杜甫 《题忠州龙兴寺所居院壁》诗:“ 忠州 三峡内,井邑聚云根。” 仇兆鳌 注:“ 张协 诗‘云根临八极’注:五岳之云触石出者,云之根也。”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一折:“醉归去松阴满身,泠然风韵,铁笛声吹断云根。”

(2).山石。 宋 梅尧臣 《次韵答吴长文内翰遗石器》:“山工日斵器,殊匪事樵牧。掘地取云根,剖坚如剖玉。” 傅尃 《瘗鹤铭》诗:“墨痕斑驳蘚花溼,云根割取如人立。”

(3).道院僧寺。为云游僧道歇脚之处,故称。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愒曾臺兮陟云根,坐涧下兮越风穴。” 唐 司空图 《上陌梯寺怀旧僧》诗之一:“云根禪客居,皆説旧吾庐。”

风雨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满把

(1).谓拉满弓。《吕氏春秋·忠廉》:“吾尝以六马逐之 江 上矣,而不能及;射之矢,左右满把,而不能中。今汝拔剑则不能举臂,上车则不能登軾,汝恶能!” 陈奇猷 校释:“弓之握手处曰把。字亦作‘弝’,见《玉篇》。”

(2).犹一手,只凭一人之力。《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大社的优越性》:“社里的各项工作都搞不好:分配到队里的农具随便丢,收下的庄稼没有人看,社员的政治教育也没有人过问,劳动纪律很松懈,最后,样样事情都由社长满把抓。”

晶荧

(1).明亮闪光。 唐 王起 《浊水求珠》诗:“的皪终难掩,晶荧愿见收。”《红楼梦》第六六回:“三姐儿看时,上面龙吞夔护,珠宝晶荧。”

(2).指光亮。 元 周砥 《夜坐怀孝常》诗:“天高玉露泻,草木流晶荧。”

雪霜

(1).雪和霜。《礼记·月令》:“﹝孟冬之月﹞行秋令,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 唐 李绅 《发寿阳分司敕到又遇新正感怀书事》诗:“渐喜雪霜消解尽,得随风水到天津。” 宋 程大昌 《感皇恩》词:“周遭松竹,任是雪霜长緑。”

(2).比喻一尘不染。 南朝 梁 陶弘景 《授陆敬游十赉文》:“涤荡纷秽,表里雪霜。”

(3).比喻白色。 唐 刘禹锡 《望夫山》诗:“肌肤销尽雪霜色,罗綺点成苔蘚斑。” 唐 杜牧 《寄李播评事》诗:“春来烟渚上,几浄雪霜毫。”

(4).借指某些白色事物。(1)白发。 唐 白居易 《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雪霜各满鬢,朱紫徒为衣。” 宋 苏轼 《次韵子由种杉竹》:“糟麴有神熏不醉,雪霜夸健巧相沾。”(2)芦花。 唐 黄滔 《题山居逸人》诗:“十亩餘芦苇,新秋看雪霜。”(3)盐。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王钦若 三司勾当,来 亳州 散食盐钱。知州有诗一句云:‘雪霜散处民心悦。’ 钦若 对曰:‘鼎鼐调时众口知。’”

特达

(1).原谓行聘时惟圭、璋能独行通达,不加馀币。后亦谓自达、自荐。《礼记·聘义》:“圭璋特达,德也。” 孔颖达 疏:“聘享之礼,有圭、璋、璧、琮。璧、琮则有束帛加之乃得达;圭、璋则不用束帛,故云特达。”《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咨,夫特达而相知者,千载之一遇也;招贤而处友者,众士之常路也。” 吕向 注:“特,独也。” 晋 郭璞 《游仙》诗:“珪璋虽特达,明月难闇投。” 唐 丘光庭 《兼明书》卷四:“珪璋德重,可以独行,故曰特达。”

(2).特出,突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此子珪璋特达,机警有锋。” 唐 任华 《杂言寄杜拾遗》诗:“英才特达承天睠,公卿谁不相钦羡。”《旧唐书·李德裕传》:“ 德裕 以器业自负,特达不羣。”

(3).至为明达;极其通达。《晋书·江统传》:“殿下天授逸才,聪鉴特达。” 唐 白居易 《论考试进士事宜状》:“儻陛下垂仁察之心,降特达之命,明示瑕病,以表无私。” 宋 苏轼 《辩试馆职策问札子》之二:“明智特达,洞照情伪。”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三百年中,虽有一二聪明特达之人,要皆为吾教化所陶熔。”

(4).特殊知遇。 唐 刘商 《送庐州贾使君拜命》诗:“特达恩难报,升沉路易分。” 宋 罗烨 《酬翁谈录·崔木因妓得家室》:“昨日荷特达,使妾罚不及身,君之惠也。”《东周列国志》第六六回:“臣受主公特达之知,无以为报。” 清 唐孙华 《蒙恩召乾清宫西暖阁》诗:“狗监无媒逢特达, 兔园 有册笑空虚。”

(5).腾达,显达。《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家寒窘迫,缺乏盘费,不能特达,以此流落穷途。”

天姿

姿容;特指俊美的容貌

荧荧

光闪烁的样子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唐· 杜牧《阿房宫赋》

辉彩

光彩。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十:“﹝ 王中正 ﹞前后贡药金银,累巨万数,辉彩絶异,不类世寳。”

锵锵

(1) 同“锵”

(2) 盛的样子

子将之陕,门人从者锵锵焉被于路。——《文中子》

(3) 高的样子

逾高阁之锵锵。——《后汉书》。李贤注:“锵锵,高貌也。”

(4) 行走的样子

出车槛槛,被练锵锵。——《文选·左思·吴都赋》

宗庙

(1) 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

宗庙之祟。——《战国策·齐策四》

(2) 又

先王之宗庙。

(3) 又

立宗庙于薛。

(4) 王室国家的代称

宗庙社稷。——清· 周容《芋老人传》

宗庙之事。——《论语·先进》

(5) 又

宗庙会同。

玄圭

亦作“ 玄珪 ”。1.一种黑色的玉器,上尖下方,古代用以赏赐建立特殊功绩的人。《书·禹贡》:“ 禹 锡玄圭,告厥成功。” 孔 传:“玄,天色, 禹 功尽加于四海,故 尧 赐玄圭以彰显之,言天功成。” 蔡沉 集传:“水色黑,故圭以玄云。”《汉书·王莽传上》:“ 伯禹 锡玄圭, 周公 受郊祀,盖以达天之使,不敢擅天之功也。”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元帝表》:“玄珪既赐,苍玉无陈,乃棫朴之愆期,非苞茅之不贡。” 明 杨慎 《别陈玉泉》诗:“平成绍 禹 绩,玄圭献 尧 天。” 清 李渔 《蜃中楼·传书》:“他别有土茅封地,居水国,秉玄圭。”

(2).借指特大功业。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毚鼎迁 宋 ,玄圭告成。”

(3).指墨。言其色黑而形似圭。 宋 杨万里 《春兴》诗:“急磨玄圭染霜纸,撼落花鬚浮砚水。”

帝庭

(1).天庭。《书·金縢》:“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尔子孙于下地。” 孔 传:“汝元孙受命於天庭为天子。”

(2).宫廷;朝廷。 汉 班昭 《大雀赋》:“翔万里而来游,集帝庭而止息。”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俞往钦哉之授,并陈辞帝庭,匪假书翰。”

(3).祭天神之廷。《汉书·郊祀志上》:“鼎宜视宗禰庙,臧於帝庭,以合明应。” 颜师古 注:“帝庭, 甘泉 天神之庭。”

丹浦

丹水 之滨。《文选·沉约<应诏乐游苑饯吕僧珍>诗》:“ 丹浦 非乐战,负重切君临。” 李善 注:“《六韜》曰:‘ 尧 与 有苗 战於 丹水 之浦。’ 高诱 《吕氏春秋》注曰:‘ 丹水 在 南阳 。浦,崖也。’”《南史·梁元帝纪》:“指麾则 丹浦 不战,顾眄则 阪泉 自荡。” 唐 杨炯 《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塞 丹浦 之遥源,伐 黑林 之奥本。”

鸿门

(1).高门,显贵之家。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林游学》:“这个是远方朋友,想亦是鸿门之客,老兄拜揖。”

(2).古地名。在今 陕西 临潼 东。 楚 汉 相争, 项羽 驻军并会宴 刘邦 于此,故又称 项王营 。《史记·项羽本纪》:“当是时, 项羽 兵四十万,在 新丰 鸿门 。 沛公 兵十万,在 霸上 。” 晋 潘岳 《西征赋》:“ 籍 含怒於 鸿门 , 沛 跼蹐而来王。”《齐东野语·诗用史论》引 宋 钱舜选 诗:“ 项羽 天资自不仁,那堪 亚父 作谋臣。 鸿门 若遂樽前计,又一 商君 又一秦。” 明 李东阳 《鸿门高》诗:“ 鸿门 高,高屹屹。日光荡,云雾塞。双舞剑,三示玦。”

(3).古地名。 汉 西河郡 县名。 唐 时为 河东道 之边。故地在今 山西省 代县 、 朔州市 一带。 唐 李商隐 《即日》诗:“ 赤岭 久无耗, 鸿门 犹合围。” 冯浩 注:“《汉书·地理志》: 武帝 元朔 四年,置 西河郡 ,统三十六县,有 鸿门县 ,又有 离石县 。其地与 雁门 、 马邑 相接, 唐 时 河东道 之边也, 乌介 入犯正其地。”

斗柄

构成北斗柄部的三颗星

指麾

见“ 指挥 ”。

五星

(1).指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即东方岁星(木星)、南方荧惑(火星)、中央镇星(土星)、西方太白(金星)、北方辰星(水星)。《史记·天官书论》:“水、火、金、木、填星,此五星者,天之五佐。” 汉 刘向 《说苑·辨物》:“所谓五星者,一曰岁星,二曰荧惑,三曰镇星,四曰太白,五曰辰星。” 宋 叶适 《送程传叟》诗:“谁知仰天愬天公,三辰五星在心中。”

(2).古代星命术士以人的生辰所值五星之位来推算禄命,因以指命运。 前蜀 杜光庭 《遂府相公周天醮词》:“五星四景之中,永销危厄;天府地司之内,别注休禎。”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一折:“偏则是我五星,直恁般时乖运蹇不通亨。”

七政

(1).古天文术语。说法不一:(1)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书·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齐七政。” 孔 传:“七政,日月五星各异政。” 孔颖达 疏:“七政,谓日月与五星也。”《史记·五帝本纪》“以齐七政” 裴駰 集解引 郑玄 注同此说。(2)指天、地、人和四时。《尚书大传》卷一:“七政者,谓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所以为政也。”(3)指北斗七星。以七星各主日、月、五星,故曰七政。《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旋、璣、玉衡以齐七政’。” 裴駰 集解引 马融 注《尚书》云:“七政者,北斗七星,各有所主:第一曰正日;第二曰主月;第三曰命火,谓荧惑也;第四曰煞土,谓填星也;第五曰伐水,谓辰星也;第六曰危木,谓岁星也;第七曰剽金,谓太白也。日、月、五星各异,故曰七政也。”

(2).古代兵法指人、正、辞、巧、火、水、兵七者。《司马法·定爵》:“一曰人,二曰正,三曰辞,四曰巧,五曰火,六曰水,七曰兵,是谓七政。”

阴阳

(1)

(2) 古代哲学概念。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把矛盾运动中的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的范畴,并以双方变化的原理来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

阴阳易位。——《楚辞·屈原·涉江》

(3) 日月运转之学

阴阳历算。——《后汉书·张衡传》

研核阴阳。

(4) 天气的变化

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造化

(1) 福分;好运气

子女都这么孝敬,你可真有造化

(2) 自然界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信造化之尤物。——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与造化抗衡

四时

(1).四季。《易·恒》:“四时变化而能久成。”《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前蜀 韦庄 《晚春》诗:“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

(2).指一年四季的农时。《逸周书·文传》:“无杀夭胎,无伐不成材,无墯四时,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积者王。”《淮南子·本经训》:“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闔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

(3).指一日的朝、昼、夕、夜。《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乐舞名。 汉文帝 作。《汉书·礼乐志》:“ 孝文庙 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武德》兴乎 高祖 ,《四时》广於 孝文 。”参见“ 四时舞 ”。

六气

(1).自然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指阴、阳、风、雨、晦、明。《左传·昭公元年》:“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庄子·在宥》:“天气不和,地气鬱结,六气不调,四时不节。” 成玄英 疏:“阴、阳、风、雨、晦、明,此六气也。”

(2).自然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谓朝旦之气(朝霞)、日中之气(正阳)、日没之气(飞泉)、夜半之气(沆瀣)、天之气、地之气。《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成玄英 疏引 李颐 曰:“平旦朝霞,日午正阳,日入飞泉,夜半沆瀣,并天地二气为六气也。”《楚辞·远游》:“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潄正阳而含朝霞。” 王逸 注引 陵阳子 《明经》言:“春食朝霞,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黄气也;秋食沦阴,沦阴者,日没以后赤黄气也;冬饮沆瀣,沆瀣者,北方夜半气也;夏食正阳,正阳者,南方日中气也;并天地玄黄之气,是为六气也。”

(3).谓好、恶、喜、怒、哀、乐六情。《管子·戒》:“圣人齐滋味而时动静,御正六气之变,禁止声色之淫。” 尹知章 注:“六气,即好、恶、喜、怒、哀、乐。”

(4).中医术语。或指寒、热、燥、湿、风、火六种症候。《素问·至真要大论》:“ 黄帝 问曰:‘五气交合,盈虚更作,余知之矣。六气分治,司天地者,其至如何?’…… 岐伯 曰:‘厥阴司天,其化以风;少阴司天,其化以热;太阴司天,其化以湿;少阳司天,其化以火;阳明司天,其化以燥;太阳司天,其化以寒。’”

(5).中医术语。或指人体内的精、气、津、液、血、脉,以其本为气所化,故名。见《灵枢经·决气》。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0/5 1: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