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除架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杜甫 |
释义 | 除架原文束薪已零落,瓠叶转萧疏。幸结白花了,宁辞青蔓除。 秋虫声不去,暮雀意何如。 寒事今牢落,人生亦有初。 诗词问答问:除架的作者是谁?答:杜甫 全唐诗:卷225_65 参考注释束薪(1).捆扎起来的柴木,一捆薪柴。《诗·王风·扬之水》:“扬之水,不流束薪。”《汉书·朱买臣传》:“﹝ 买臣 ﹞常刈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 明 刘基 《郁离子·天地之盗》:“一朝而屋坏,臣恐束薪不足以支之也。” 清 朱鹤龄 《广志》诗:“兰艾同荣,望秋则槁。虽在束薪,终是芳草。” (2).比喻男女成婚。《诗·唐风·绸缪》:“绸繆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马瑞辰 通释:“诗人多以薪喻婚姻……此《诗》‘束薪’、‘束芻’、‘束楚’,《传》谓‘以喻男女待礼而成’是也。” (3).捆柴。 唐 皮日休 《樵子》诗:“束薪白云湿,负担春日暮。” 宋 陆游 《园中晚饭示儿子》诗:“涧底束薪供晚爨,街头糴米续晨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甄后》:“乃束薪爇火,抛阶下。瞬息烟蔽房屋,对面相失。” 零落(1) 不景气;衰落 家事零落 (2) 散乱 零落的枪声 (3) 散落;好像散乱安排 零落的村庄 (4) 树木枯凋 草木零落 瓠叶(1).瓠瓜的叶。古人用为菜食和享祭。《诗·小雅·瓠叶》:“幡幡瓠叶,采之亨之。” 毛 传:“幡幡,瓠叶皃。庶人之菜也。”《后汉书·儒林传上·刘昆》:“每春秋饗射,常备列典仪,以素木瓠叶为俎豆。” 宋 苏轼 《和董传留别》:“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2).《诗·小雅》篇名。《诗》序谓为思念古人“不以微薄废礼”之诗。《左传·昭公元年》:“ 赵孟 、 叔孙豹 、 曹大夫 入於 郑 , 郑伯 兼享之。 子皮 戒 赵孟 ,礼终, 赵孟 赋《瓠叶》。” 杜预 注:“义取古人不以微薄废礼,虽瓠叶兔首,犹与宾客享之。” 萧疏(1) 凄凉的,孤寂的 白云飞雨过南山,碧落萧疏春色闲。——《封神演义》 (2) 清冷疏散;稀稀落落的 瓠叶转萧疏。——杜甫《除架》 白花(1).白色的花或白色纸花。常用以表示悼念。《晋书·后妃传下·成恭杜皇后》:“先是, 三吴 女子相与簪白花,望之如素柰,传言天公织女死,为之著服,至是而后崩。” 曾克 《心中的碑》:“我跟千万群众一样,把一小朵亲手剪做的白花,献给敬爱的 周总理 。” (2).浪花;水花。水相激而色白,故称。 唐 顾况 《望简寂观》诗:“仙人住在最高处,向晚春泉流白花。” 黄炳钧 《东欧游踪·明珠更灿烂》:“南城墙建立在岩石上,面向大海,海浪拍岸,白花四溅。” (3).即白翳。一种眼病。 清 李渔 《奈何天·虚婚》:“道我眼不叫做全瞎,微有白花。” (4).指皮辊花。 青蔓即芜菁。俗称大头菜,根块可供蔬食。 明 吴炳 《绿牡丹·社集》:“只有这黄虀餘瀋,青蔓残羹,此外无赃证。” 何如(1) 如何,怎么样 今日之事何如。——《史记·项羽本纪》 诚好恶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 与其强攻,何如智取 寒事(1).谓秋冬的物候。 南朝 梁 陆倕 《以诗代书别后寄赠》:“江关寒事早,夜露伤秋草。” 唐 王昌龄 《秋山寄陈谠言》诗:“巖间寒事早,众山木已黄。” 清 曹寅 《过沂水有怀芷园弟》诗:“寒事 顓臾 早,征軺 沂水 初。西风正驱雁,回首益踌躇。” (2).过冬之事。 唐 杜甫 《小园》诗:“问俗营寒事,将诗待物华。” 仇兆鳌 注:“寒事,御寒之事。” 唐 无名氏 《朝元阁赋》:“每岁农务隙,寒事兴。” 牢落(1).犹寥落。稀疏零落貌;零落荒芜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牢落陆离,烂熳远迁。” 李善 注:“牢落陆离,羣奔走也。牢落,犹辽落也。” 晋 左思 《魏都赋》:“ 伊 洛 榛旷, 崤 函 荒芜, 临菑 牢落, 鄢 郢 丘墟。” 唐 韩愈 《天星送杨凝郎中贺正》诗:“天星牢落鸡喔咿,僕夫起餐车载脂。” 唐 罗邺 《仆射陂晚望》诗:“田园牢落东归晚,道路辛勤北去长。” 清 李重华 《拟魏武帝纪行》:“ 秦 原莽牢落,空舍无炊烟。” (2).孤寂;无聊。 晋 陆机 《文赋》:“心牢落而无偶,意徘徊而不能揥。” 唐 张九龄 《自彭蠡湖初入江》诗:“牢落谁相顾,逶迤日自愁;更将心问影,於役復何求?”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序》:“出京南来,避地 江 左,情绪牢落,渐入桑榆。”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三折:“ 乐天 久居江乡,牢落殊甚,下官常切怀抱。” 清 陈学洙 《与缪天自夜话》诗:“牢落萧斋病后身,灯前款款话相亲。” 人生(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
随便看 |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