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对酒
朝代 清代
作者 王士祯
释义

对酒原文

对酒歌慨慷,自我属有生,共得睹太平。

皇帝陛下惟乐康,宫府治丞相无私,人诸谏官,弹射奸慝咸有直声。

自中丞刺史良二千石,各各有廉名。

日南交趾皆我郡县,蛮夷君长以时稽首殿庭。

属国具为令,文笥生翠来王京。

幸太学三老而五更。

遂赐民爵一级,存问长老,遣都吏循行。

大酺十日除宫刑,美人曼寿百室丰盈。

诗词问答

问:对酒的作者是谁?答:王士祯
问:对酒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王士祯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祯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渔洋山人精华录卷一

参考注释

酒歌

饮酒和咏歌。《宋书·乐志三》:“欢日尚少,戚日苦多。以何忘忧,弹筝酒歌。”

慨慷

亦作“ 慨忼 ”。1.感慨。 晋 左思 《杂诗》:“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宋 陆游 《初夏休日园中闲赋》诗:“良时动人怀,东望一慨慷。” 清 姚鼐 《瞻园松石歌为陈东浦方伯作》:“人事兴衰变倏忽,古蹟销磨多慨慷。”

(2).情绪激昂。 晋 成公绥 《啸赋》:“时幽散而将絶,中矫厉而慨慷。” 宋 文天祥 《白沟河》诗:“思公有奇节,一死何慨慷!” 清 顾炎武 《哭杨主事廷枢》诗:“竟入南冠囚,一死神慨忼。” 清 周永铨 《义卒行》:“翻然出门去,意气何慨慷!”

自我

(1) 自己

自我吹嘘

(2) 与现实有关的个性的意识部分

有生

有生命者,指人类

有生之初。——清· 黄宗羲《原君》

太平

社会安定

安于太平之乐。——宋· 苏轼《教战守》

皇帝

(1) 君主制国家——帝国(如古罗马帝国、 * )的君主或统治者。在中国皇帝的称号始于秦始皇

皇帝盛明。——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皇帝行宫。——清· 姚鼐《登泰山记》

(2) 天帝,上帝

陛下

对君主的尊称

愿陛下亲之信之。——诸葛亮《出师表》

不得永奉陛下。——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窃为陛下惜之。——汉· 贾谊《论积贮疏》

乐康

安乐。《楚辞·九歌·东皇太一》:“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汉 傅毅 《舞赋》:“腾觚爵之斟酌兮,漫既醉其乐康。” 五代 齐己 《荆州新秋病起杂题·病起见王化》诗:“四野歌丰稔,千门唱乐康。” 明 陈子龙 《赠吴次尾》诗:“鉤陈煌煌正四方,我与汝曹俱乐康。”

府治

知府衙门的所在地

丞相

古代辅佐君主治理国家政务的职位最高的大臣

无私

(1) 不只是顾自己的利益

无私奉献

(2) 没有私心

谏官

古时专规劝天子改正过失的官

鲁公为谏官。——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弹射

(1) 利用弹力、压力等射出或从斜轨、发射器或其他装置放出或弹出

(2) 指责;抨击

奸慝

亦作“ 姦匿 ”。亦作“奸慝”。1.指奸恶的人。《书·周官》:“司寇掌邦禁,詰姦慝,刑 * 。”《左传·昭公十四年》:“詰姦慝,举淹滞。” 孔颖达 疏:“姦,邪;慝,恶。” 三国 魏 曹丕 《策孙权九锡文》:“君忠勇并奋,清除姦慝。” 唐 陈子昂 《禡牙文》:“奸慝窃命,戎夷不恭,则必肆诸市朝。”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六·朱子忿懥》:“ 宋 名臣録,自大姦慝外,凡在是非间者皆不遗。”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宣统三年九月初六日给事中陈庆桂奏折》:“仰见皇上严惩奸慝,执法无私。”

(2).奸恶的心术或行为。 汉 王符 《潜夫论·班禄》:“是以天地交泰,阴阳和平,民无姦匿。” 晋 孙盛 《晋阳秋·钱凤》:“ 钱凤 字 世仪 , 吴 嘉兴 尉子也,奸慝好利,为 敦 鎧 曹参军,知 敦 有不臣心,因进説,后 敦 败,见诛。”《北齐书·昭帝纪》:“帝性颇严,尚书郎中剖断有失,輒加捶楚,令史姦慝,便即考竟。”《明史·姜埰传》:“士子作文,高谈孝悌仁义,及服官,恣行奸慝,此科目之病也。” 章炳麟 《讨满州檄》:“我国民伯叔兄弟,亦既烛其奸慝,弗为惑乱。”

直声

(1).正直之言。《汉书·张敞传》:“今朝廷不闻直声,而令明詔自亲其文,非策之得者也。” 颜师古 注:“言朝臣不进直言,以陈其事。”

(2).正直的名声。 唐 元稹 《白居易授尚书主客郎中知制诰制》:“ 元和 初,对詔称旨,翱翔翰林,蔼然直声,留在人口。” 宋 苏轼 《吕大防制》:“具官 吕大防 ,擢自 英祖 ( 宋英宗 ),休有直声;被遇 裕陵 ( 宋神宗 ),愈彰忠力。” 明 杨慎 《送胡东渠少参致仕归晋阳》诗:“ 元龙 ( 陈登 )湖海多豪气, 长孺 ( 汲黯 )朝廷有直声。” 章炳麟 《梁园客》诗后记:“ 粤海 有文士,少入词苑。以纠弹节相罢官,当时颇著直声。”

(3).直着嗓子。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八章:“人们直声嚷叫:‘又坏起来了?为甚不把他拴住哩?’”

中丞

官名。即“大中丞”,见该条

中丞匿于溷藩。——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刺史

古代官名,自汉设立本为监察郡县的官员,宋元以后沿用为一州长官的别称

二千石

汉 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世因称郡守为“二千石”。《史记·孝文本纪》:“臣谨请(与) 阴安侯 列侯 顷王后 与 瑯玡王 、宗室、大臣、列侯、吏二千石议。”《汉书·循吏传序》:“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 颜师古 注:“谓郡守、诸侯相。” 晋 葛洪 《西京杂记》卷一:“京师大水,祭山川以止雨,丞相、御史、二千石祷祠如求雨灋。” 宋 宋□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文翁掷斧》:“ 翁 呪曰:“吾得二千石,斧当著此。”因掷之,正中所欲处。后果为 蜀郡 太守。”

各各

(1).各自。《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 唐 元稹 《出门行》:“兄弟同出门,同行不同志。悽悽分歧路,各各营所为。” 胡怀琛 《送亚子归梨里》诗:“十日匆匆成聚散,两人各各有悲欢。”

(2).个个,每一个。《后汉书·赵熹传》:“帝延集内戚讌会,欢甚,诸夫人各各前言:‘ 赵熹 篤义多恩,往遭赤眉出 长安 ,皆为 熹 所济活。’帝甚嘉之。”《隋书·儒林传·房晖远》:“学生皆持其所短,称己所长,博士各各自疑,所以久而不决也。”《红楼梦》第十九回:“且説 荣 寧 二府中因连日用尽心力,真是人人力倦,各各神疲。”

(3).每一种。 鲁迅 《书信集·致宫竹心》:“《欧洲文学史》和《域外小说集》都有多余之本,现在各各奉赠一册。”

(4).布散貌。 唐 元稹 《松树》诗:“株株遥各各,叶叶相重重。”《迭雅》卷七:“各各,布散也。”

(5).象声词。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一折:“天色昏黑,不知砍着甚么东西,只是各各的响。”

南交

指 交趾 。古地区名,泛指 五岭 以南。因地处南方,故称。《书·尧典》:“申命 羲叔 ,宅 南交 。” 蔡沉 传:“ 南交 ,南方 交趾 之地。” 孙星衍 疏引《墨子·节用篇》:“昔者 尧 治天下,南抚 交趾 ,北降 幽都 。”一说谓太阳由北向南转移之处。见《书·尧典》:“宅南交” 孔 传。

郡县

古代两级行政单位,大体相当今天的省与县

给贡职如郡县。——《战国策·燕策》

郡县苦秦吏。——《史记·陈涉世家》

定东南郡县。——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蛮夷

古代泛指华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

来蛮夷间。——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为降虏于蛮夷。——《汉书·李广苏建传》

北蛮夷之鄙人。——《战国策·燕策》

君长

(1) 君主

(2) 部落的首领

以时

(1).按一定的时间。《管子·幼官》:“藪泽以时禁发之。” 尹知章 注:“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獭祭鱼,然后修泽梁也。”《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史记·孝文本纪》:“朕闻古者诸侯建国千餘,各守其地,以时入贡,民不劳苦,上下驩欣。”

(2).及时,即时。《汉书·匡衡传》:“ 衡 、 谭 ( 甄谭 )居大臣位,知 显 ( 石显 )等专权势,作威福,为海内患害,不以时白奏行罚,而阿諛曲从,附下罔上,无大臣辅政之义。” 唐 元稹 《招讨镇州制》:“如 王廷凑 遂迷不寤,诸道宜便进军,以时翦灭。”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义仓》:“ 宋 兴, 乾德 之初,天子哀岁不登,而仓吏不以时出与民,於是著发粟之制,使不待詔令。”

稽首

(1)

(2) 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

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周礼·春官·大祝》。贾公彦疏:“一曰稽首,其稽,稽留之字;头至地多时,则为稽首也。此三者(空首、顿首、稽首)正拜也。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

宣子拜稽首焉。——《国语·晋语》

孟明稽首曰。——《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于是关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三国演义》

(3) 出家人所行的常礼,一般在见面时用

神仙见 西门庆,长揖稽首就坐。——《 * 》

殿庭

(1).宫殿阶前平地。《三国志·吴志·吴范刘惇等传论》“舍彼而取此也” 裴松之 注引 晋 葛洪 《神仙传》:“﹝仙人 介象 ﹞乃令人於殿庭中作方埳,汲水满之。” 唐 刘禹锡 《和令狐相公初归京国赋诗言怀》:“殿庭捧日彯缨入,阁道看山曳履回。”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端悫》:“ 宋璟 为广府都督……在马竟不与 思勗 交一言。 思勗 以将军贵倖殿庭,因诉 元宗 , 元宗 嗟嘆良久,即拜刑部尚书。”

(2).朝廷。 明 朱明镐 《甲申悲愤诗》:“铜马连群压帝畿,百官犹是殿庭非。”

国具

治理国家所需的人材。《荀子·君道》:“故人主必将有卿相辅佐足任者然后可,其德音足以镇抚百姓,其知虑足以应待万变然后可,夫是之谓国具。”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担任外交的人,古时叫作‘行人’。这种人当然也是很要紧的,假使借用 荀子 的话来表示,这种人就是三种‘国具’之一。”

生翠

翠色鲜明。 唐 李贺 《昌谷》诗:“竹香满凄寂,粉节涂生翠。” 王琦 汇解:“生翠,谓其翠色鲜明。”

来王

指古代诸侯定期朝觐天子。《书·大禹谟》:“无怠无荒,四夷来王。” 孔 传:“言天子常戒慎无怠惰荒废,则四夷归往之。”《南齐书·萧赤斧传》:“ 世祖 嗣兴,增光前业,云雨之所沾被,日月之所出入,莫不举踵来王,交臂纳贡。” 何启 胡礼垣 《新政论议》:“修文德以服远人,来享来王著其效。”

太学

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即国学

观太学。——《后汉书·张衡传》

诸生学于太学。——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君则在太学。

三老

(1).古代掌教化之官。乡、县、郡均曾先后设置。《礼记·礼运》:“故宗祝在庙,三公在朝,三老在学。”《史记·陈涉世家》:“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鋭,伐无道,诛暴 秦 ,復立 楚 国之社稷,功宜为王。’”《汉书·高帝纪》上:“举民年五十以上,有脩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后汉书·循吏传·王景》:“父 閎 为郡三老。”

(2).指国三老,多以致仕三公任之。《逸周书·大匡》:“王乃召冢卿、三老、三吏、大夫、百执事之人,朝於大庭。” 朱右曾 校释:“三老,国老也。谓致仕者。”《周书·儒林传序》:“下詔尊太傅 燕公 为三老。”参见“ 三老五更 ”。

(3). 东汉 赤眉农民起义军最高首领的称号。《后汉书·刘盆子传》:“ 琅玡 人 樊崇 起兵於 莒 ,众百餘人转入 太山 ,自号三老。”《资治通鉴·汉光武建武元年》:“诸三老、从事皆大会。” 胡三省 注:“赤眉诸帅最尊者号三老,次从事。”

(4).指上寿、中寿、下寿。《左传·昭公三年》:“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 杜预 注:“三老、谓上寿、中寿、下寿。皆八十已上。”

(5).道教指上元老君、中玄老君、下黄老君。《黄庭内景经·脾部》:“注念三老子轻翔。” 梁丘子 注:“三老谓元老、玄老、黄老之君也。”

(6).柁工。 唐 杜甫 《拨闷》诗:“长年三老遥怜汝,捩舵开头捷有神。” 仇兆鳌 注:“ 蔡 注:‘峡中以篙师为长年,舵工为三老。’ 邵 注:‘三老,捩船者,长年,开头者。’” 宋 陆游 《入蜀记》五:“问何谓长年三老,云梢工是也。” 清 沉受宏 《九龙滩》诗:“长索条分众揽舟,独把操篙付三老。”

(7).称三个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所指不一。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名臣下·三老》谓 文彦博 、 张方平 、 范镇 为国之三老, 傅尧俞 、 范纯仁 、 刘挚 为 和州 三老。《元史·张德辉传》:“﹝ 张德辉 ﹞与 元裕 、 李冶 游 封龙山 ,时人号为‘龙山三老’云。”《明史·文苑传四·唐时升》:“﹝ 唐时升 ﹞与里人 娄坚 、 程嘉燧 并称曰‘练川三老’。”

(8).泛指有声望的老人。 清 赵翼 《谒补山制府奉呈》诗:“望高已共尊三老,才大疑兼用五官。” 清 金和 《围城纪事六吟·警奸》:“往往当路横要遮,道旁三老私嘆嗟。”

五更

(1) 旧时把一夜分为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2) 指第五更

夜夜达五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起五更,睡半夜

民爵

古代君王赐给民间有功者的爵位。《汉书·高帝纪上》:“令民除 秦 社稷,立 汉 社稷,施恩德,赐民爵。”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爵者,禄位。民赐爵,有罪得以减也。”《汉书·惠帝纪》:“春正月,復发 长安 六百里内男女十四万五千人城 长安 ……九月, 长安 城成。赐民爵,户一级。” 宋 徐天麟 《西汉会要·职官五·赐爵》:“ 孝惠 即位,赐民爵一级。” 宋 徐天麟 《西汉会要·职官五·赐爵》:“ 孝元 永光 二年,詔阴阳不调,三光晻昧,其大赦天下,赐民爵一级。”

存问

慰问

存问长辈

长老

(1) 年纪大的人

(2) 对和尚的尊称

小长老

都吏

汉 职官名。督邮的别称,主祭视责罚之事。《汉书·文帝纪》:“赐物及当禀鬻米者,长吏閲视,丞若尉致……二千石遣都吏循行,不称者督之。”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律説,都吏今督邮是也。闲惠晓事,即为文无害都吏。”

循行

(1).巡视;巡行。循,通“ 巡 ”。《墨子·号令》:“大将信人行守,长夜五循行,短夜三循行。”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既而,从轻骑循行田亩,劝民耕农。”

(2).指巡视人员。 清 袁枚 《随园随笔·碑补史所不及》:“ 河南 尹下有循行一百三十人, 莲勺 左卿有秩, 池阳 左卿有秩云云,皆史所无。”

(3).品行美好。亦指好的德行。 汉 王符 《潜夫论·贤难》:“然则循行论议之士,得不遇于嫉妒之名,免于刑戮之咎者,盖其幸者也。”《汉书·陈汤传》:“ 汤 待迁,父死不犇丧,司隶奏 汤 无循行。”

(4).遵行,照办。《元典章·吏部四·除授送赴各路祗受》:“除授官员,今吏部行下合属勾请,赴都省授除。都省议得,若依前例循行,缘去年奏准听候,若便勾请,各官往復生受。”

谓阅读。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宋中道见寄》:“时不用兵皆乐乡,念我贫居天子庠,抱经临案空循行,貌垢不洗颜苍苍。”

大酺

(1).大宴饮。《史记·秦始皇本纪》:“五月,天下大酺。” 张守节 正义:“天下欢乐大饮酒也。”《后汉书·明帝纪》:“令天下大酺五日。” 李贤 注:“《前书音义》曰:‘《汉律》:三人已上无故羣饮,罚金四两。’今恩詔横赐,得令聚会饮食五日。” 唐 张祜 《大酺乐》诗之一:“车驾东来值太平,大酺三日 洛阳 城。”

(2).词牌名。 唐 教坊曲有《大酺乐》, 宋 人借旧曲以制新调,为双调一百三十三字,仄韵。见 宋 周邦彦 《片玉词》。

十日

(1).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日, 尧 命 后羿 射落九日。《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淮南子·墬形训》:“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按《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 羿 毙十日, 嫦娥 奔月。”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尧 呼大水浸十日,不惜万国赤子鱼头生。女於此时若食日,虽食八九无馋名。”参见“ 十日并出 ”。

(2).十干所表示的日子。《周礼·春官·冯相氏》:“ 冯相氏 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杜预 注:“甲至癸。” 唐 韩愈 《送幽州李端公序》:“国家失太平,於今六十年矣,夫十日十二子相配,数穷六十,其将復平,平必自 幽州 始。”《新五代史·司天考一》:“周天一藏,四时,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行十日十二辰,以为历。”

除宫

清除宫室。喻宫廷易主。《汉书·周勃传》:“ 东牟侯 兴居 , 朱虚侯 章 弟也,曰:‘诛诸 吕 ,臣无功,请得除宫。’乃与太僕 汝阴 滕公 入宫…… 滕公 召乘舆车载 少帝 出。 少帝 曰:‘欲持我安之乎’ 滕公 曰:‘就舍少府。’乃奉天子法驾,迎皇帝 代 邸,报曰:‘宫谨除。’”《后汉书·天文志上》:“慧星入营室,犯离宫,是除宫室也。是时 郭皇后 已疏,至十七年十月,遂废为 中山太后 ,立 阴贵人 为皇后,除宫之象也。”

美人

(1)

(2) 美女

一个长着油光发亮的黑头发、红嘴唇、眼睛一点也不怯懦的大胆的美人

(3) 品德高尚的人;贤人

全州的美人和绅士都聚集在那里

曼寿

长寿。《汉书·礼乐志》:“德施大,世曼寿。” 颜师古 注:“曼,延也。” 唐 李纾 《唐德明兴圣庙乐章·亚献终献》:“庆彰曼寿,胙撤嘉荐。”

百室

(1).一族或一族的人。《诗·周颂·良耜》:“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寧止。” 郑玄 笺:“百室,一族也。” 朱熹 集传:“百室,一族之人也。”一说指众多的仓屋。参阅 高亨 《诗经今注》。

(2).指众多房屋。 晋 左思 《蜀都赋》:“百室离房,机杼相和。” 晋 陆云 《登台赋》:“深堂百室,层臺千房。” 宋 苏辙 《游太山·初入南山》诗:“云木散山阿,逆旅时百室。”

(3).百户人家。百,举成数。《左传·成公十七年》:“ 施氏 之宰,有百室之邑。”《晋书·慕容德载记》:“而百姓因 秦 晋 之弊,迭相荫冒,或百室合户,或千丁共籍。”

丰盈

(1) 体态丰满

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宋玉《神女赋》

(2) 富足

甘露降,风雨时至,农夫登,年谷丰盈,众人喜之。——《战国策·赵策》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5 12: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