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送别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杨凭 |
释义 | 送别原文江岸梅花雪不如,看君驿驭向南徐。相闻不必因来雁,云里飞輧落素书。 诗词问答问:送别的作者是谁?答:杨凭 全唐诗:卷289_18 参考注释梅花(1) 梅树的花 (2) 〈方〉∶腊梅 (3) 梅花形的 梅花翅。——《聊斋志异·促织》 不如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驿驭谓驾御驿马。 唐 杨凭 《送别》诗:“江岸梅花雪不如,看君驛驭向 南徐 。” 南徐(1).古代州名。 东晋 侨置 徐州 於 京口城 , 南朝 宋 改称 南徐 ,即今 江苏省 镇江市 。历 齐 梁 陈 ,至 隋 开皇 年间废。《宋书·州郡志一》:“ 武帝 永初 二年,加 徐州 曰 南徐 ,而 淮北 但曰 徐 。 文帝 元嘉 八年,更以 江北 为 南兗州 , 江南 为 南徐州 ,治 京口 。” 唐 王昌龄 《客广陵》诗:“楼头 广陵 近,九月在 南徐 。” 清 吴伟业 《赠冯讷生进士教授云中》诗:“忆昔扁舟醉 石头 ,别来几梦 南徐 客。” (2).亦称“ 南路徐 ”。指 南朝 梁 徐君蒨 。 君蒨 与当时的 鱼弘 皆以豪华奢侈著称。《南史·徐羡之传》:“﹝ 徐君蒨 ﹞为 梁 湘东王 镇西諮议参军。颇好声色,侍妾数十,皆佩金翠……有时载伎肆意游行, 荆楚 山川,靡不毕践。朋从游好,莫得见之。时 襄阳 鱼弘 亦以豪侈称,於是府中謡曰:‘北路 鱼 ,南路 徐 。’” 宋 苏轼 《刁景纯席上和谢生》诗之一:“此夜新声闻《北里》,他年故事纪 南徐 。” 相闻(1).彼此都能听到。极言距离之近。《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晋 陶潜 《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宋 苏轼 《表忠观碑》:“四时嬉游,歌舞之声相闻。” 毛 * 《西江月·井冈山》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2).互通信息;互相通报。《后汉书·隗嚣传》:“自今以后,手书相闻,勿用傍人解构之言。”《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有十餘年不相闻了,何期今日得遇?”《清史稿·诸王传三·贝子彰泰》:“将军 蔡毓荣 调遣 汉 兵,今进取 贵州 ,若不相闻,恐碍军机。” 不必无须,不一定,没有必要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唐·韩愈《师说》 素书(1).古人以白绢作书,故以称书信。 汉 蔡邕 《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唐 杜甫 《暮秋遣兴呈苏涣侍御》诗:“久客多枉友朋书,素书一月凡一束。” 明 王錂 《春芜记·诉怨》:“怎不仗青鸞传素书,打叠下屠龙计,想鶯儔自可期。” 清 吴伟业 《鲞鹤》诗:“ 丁令 师来寄素书,羽毛零落待何如。” (2).兵书名。旧题 汉 黄石公 撰, 宋 张商英 注。以道、德、仁、义、礼五者为主旨,取 老子 之说为注释。因本文及注文多如出一手,或疑为 张商英 所伪托。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经史一》:“世多指兵书《三略》为 黄石公 所传之书。 宋 张商英 曰:‘非也。 晋 乱,有盗发 子房 塚,于玉枕中获此书六篇,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上有祕戒,不许妄传,世所谓素书是也。’” (3).泛指一般道书。 宋 苏轼 《次韵回先生》之一:“但知白酒留佳客,不问 黄公 觅《素书》。” 清 黄鷟来 《送田月枢归隐王屋》诗:“底事披《素书》,无暇祀 黄石 。”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觉醒》:“《素书》是用朱墨写在白绢上的道书。” (4).书籍。《周书·张轨传》:“ 轨 性清素,临终之日,家无餘财,唯有素书数百卷。” 唐 许浑 《姑熟官舍》诗:“草生官舍似閒居,雪照南窗满素书。” 元 汪元亨 《沉醉东风·归田》曲:“怕缠手焚了素书,懒钻头拽倒茅庐。”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