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寄题钱君倚明州重修众乐亭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司马光 |
释义 | 寄题钱君倚明州重修众乐亭原文横桥通废岛,华宇出荒榛。风月逢知己,湖山得主人。 使君如独乐,众庶必深颦。 何以知家给,笙歌满水滨。 诗词问答问:寄题钱君倚明州重修众乐亭的作者是谁?答:司马光 参考注释横桥古桥名。 秦 代建于 长安 附近 渭水 上。 汉 代于其两侧增建东西二桥,因又称 中渭桥 。 唐 后毁。《三辅黄图·咸阳故城》:“ 始皇 穷极奢侈,筑咸阳宫,因北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 渭水 贯都,以象天汉; 横桥 南度,以法牵牛。”《文选·潘岳<西征赋>》:“騖 横桥 而旋軫,歷敝邑之南垂。” 李善 注:“横音光。《雍州图》曰:‘在 长安 北二里, 横门 外也。’” 南朝 陈 徐陵 《长安道》诗:“ 横桥 象天汉,法驾应坤图。” 荒榛(1).杂乱丛生的草木。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披荒榛之蒙蘢,陟峭崿之峥嶸。” 唐 孟郊 《奉报翰林张舍人见遗之诗》诗:“品松位何高,翠宫没荒榛。” 清 顾炎武 《<金石文字记>序》:“登危峰,探窈壑,捫落石,履荒榛。” (2).引申为荒芜。《旧唐书·哀帝纪》:“ 洛城 坊曲内,旧有朝臣诸司宅舍,经乱荒榛。” 风月(1) 本指清风明月 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南史·褚彦回传》 (2) 男女情爱 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红楼梦》 知己(1) 了解、赏识自己 (2) 亲密的朋友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无知己。——唐· 高适《别董大》 (3) 彼此相互了解而关系密切的 知己话 湖山(1).湖水与山峦。 唐 元稹 《酬郑从事四年九月宴望海亭》诗:“湖山四面争气色,旷望不与人间同。” 唐 杜牧 《江楼晚望》诗:“湖山翠欲结蒙笼,汗漫谁游夕照中。” 宋 曾巩 《归老桥记》:“虽欲遗章綬之荣,从湖山之乐,余知未能遂其好也。” 元 赵孟頫 《钱塘怀古》诗:“湖山靡靡今犹在,江水悠悠只自流。” 林之夏 《生日同泛西湖》诗之一:“ 林逋 、 苏軾 俱名世,指点湖山感慨深。” (2).特指用太湖石堆迭成的假山。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写真》:“倚湖山梦绕,对垂杨风裊。” 主人(1) 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 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逆旅主人。——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财物的所有人 无罪于主人。——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3) 权力的所有人;有其他人为其工作或在他手下工作的人;狗、马等的所有者 国家的主人 主人与仆人 打狗也得看主人 (4) 接待宾客的人 主人下马客在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 主人忘归客不发。 使君汉代称呼太守刺史,汉以后用做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乐府诗集·陌上桑》 独乐(1).独自欣赏、娱乐。《孟子·梁惠王上》:“民欲与之偕亡,虽有臺池鸟兽,岂能独乐哉?”《晏子春秋·杂上十四》:“夫乐者,上下同之……今上乐其乐,下伤其费,是独乐者也,不可!”《汉书·游侠传·陈遵》:“足下讽诵经书,苦身自约,不敢差跌,而我放意自恣,浮湛俗间官爵功名,不减於子,而差独乐,顾不优邪!” 宋 苏轼 《司马君实独乐园》诗:“虽云与众乐,中有独乐者。” (2).独自以某事物为乐。《礼记·乐记》:“独乐其志,不厌其道。” 孔颖达 疏:“言 武王 今独能乐其志意,不违厌其仁义道理也。” (3).玩具名。即陀螺。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榆白杨》:“梜者,鏇作独乐及盏。” 缪启愉 校释:“‘独乐’,即‘陀螺’,小儿玩具。”参见“ 陀螺 ”。 众庶众民;百姓。《书·汤誓》:“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韩非子·问田》:“立法术,设度数,所以利民萌,便众庶之道也。”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务在独乐,不顾众庶。” 宋 文天祥 《提刑节制司与安抚司平寇循环历》:“今续得广牒,以 义丁 越界深入,肆行刼杀,大不可令众庶见。”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教权庞大,则復之假手于帝王,比大权尽集一人,则又颠之以众庶。” 何以(1) 用什么 何以教我 (2) 为什么 何以出尔反尔 家给家家生活富足。《汉书·昭帝纪》:“ 元平 元年春二月,詔曰:‘天下以农桑为本。日者省用,罢不急官,减外繇,耕桑者益众,而百姓未能家给,朕甚愍焉。’” 颜师古 注:“给,足也,家家自给足,是为家给也。” 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一:“今欲使朕无满堂之念,民有家给之饶。”《旧唐书·代宗纪》:“虽属此人和,近於家给,而边穀未实,戎备犹虚。”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二》:“方天下太平,家给食足,有桃实则餽贫人,故曰:‘高秋总餽贫人实。’” 笙歌(1) (2) 和笙之歌 (3) 泛指奏乐唱歌;笙歌鼎沸(形容音乐歌舞热闹非凡) 水滨靠近水的场所;岸边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