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齐价人旋禾未及言别兹承柬寄欣和 |
朝代 | 明代 |
作者 | 沈光文 |
释义 | 原文忽带青云去,惟将逸韵留。 剡舟知待雪,陶径已辞秋。 风足高山水,光原灿斗牛。 瑶华承寄问,多病获新瘳。 诗词问答问:《齐价人旋禾未及言别兹承柬寄欣和》的作者是谁?答:沈光文 注释1.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此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六十七《使署閒情》、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连横《台湾诗荟》、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2. 此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六十七《使署閒情》、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连横《台湾诗荟》、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参考注释青云(1) 比喻高官显爵 平步青云 (2) 旧时比喻道德高尚有威望 青云之士 (3) 比喻隐居 形入紫闼,而意在青云 (4) 天空 逸韵(1).高逸的风韵。《艺文类聚》卷三六引 晋 庾亮 《翟徵君赞》:“禀逸韵於天陶,含冲气於特秀。” 宋 陆游 《梅花绝句》:“高标逸韵君知否?正在层冰积雪时。” 郭沫若 《芍药及其他·丁东草》:“在深山里,崖壑幽静的泉水边,或许也更有一番逸韵沁人心脾。” (2).美妙动听的乐声、歌声。《宋书·乐志四》:“逸韵腾天路,頽响结城阿。” 唐 李百药 《杂曲歌辞·火凤辞》:“娇嚬眉际敛,逸韵口中香。”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瑶台小咏中》:“勒马英姿颯爽,转喉逸韵苍凉。” (3).高超的诗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丽句与深采并流,偶意共逸韵俱发。” 唐 刘禹锡 《乐天寄忆旧游因作报白君以答》诗:“酒酣襞牋飞逸韵,至今传在人人口。” 明 高启 《三贤堂》诗:“逸韵迈羣流,岂将文墨牵。” 清 曹寅 《游仙诗》之二十:“羡尔居然耸诗骨,洞天逸韵不嫌多。” 知待犹知遇。谓重视优待。《三国志·蜀志·邓芝传》:“﹝ 邓芝 ﹞ 汉 末入 蜀 ,未见知待。”《宋书·范晔传》:“时 曄 与 沉演之 并为上所知待,每被见多同。” 唐 韩愈 《与华州李尚书书》:“ 愈 於久故游从之中,伏蒙恩奬知待,最深最厚,无有比者。” 明 彭时 《彭文宪公笔记》:“ 李 守官清白,独不受诸生贄礼,果不负先生知待意。” 陶径晋陶潜《归去来兮辞》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句。后以"陶径"借指隐者之居。 足高举步高远。形容高傲自大。《国语·周语下》:“今 晋侯 视远而足高,目不在体,而足不步目,其心必异矣……视远,日絶其义;足高,日弃其德。”《左传·襄公三十年》:“不慼而愿大,视躁而足高,心在他矣。” 山水(1) 山上流下来的水 (2) 山和水,指山明水秀的自然风景 山水相连 (3) 指山水画 泼墨山水 吴道玄…因写 蜀道山水,始创山水之体,自为一家。——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斗牛挑逗牛与牛或牛与人相斗 瑶华亦作“瑶花”。1.玉白色的花。有时借指仙花。《楚辞·九歌·大司命》:“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 王逸 注:“瑶华,玉华也。” 洪兴祖 补注:“説者云:瑶华,麻花也,其色白,故比於瑶。此花香,服食可致长寿,故以为美。” 唐 陈子昂 《东征至淇门答宋参军之问》诗:“碧潭去已远,瑶花折遗谁?” 元 王恽 《平湖乐·寿李夫人》曲:“洞里瑶华自高韵,八千春,裊烟已报长生信。” 康有为 《<人境庐诗草>序》:“而诗之精深华妙,异境日辟,如游海岛,仙山楼阁,瑶花縞鹤,无非珍奇矣。” (2).喻指霜、雪。 唐 张九龄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诗:“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宋 柳永 《望远行》词:“长空降瑞,寒风翦,淅淅瑶花初下。” 明 高棅 《赋得罗浮霜月怀二逸人》诗:“海国梅始白,飞霜动鸣鐘……百里皆瑶华,千林閟幽风。” (3).指美玉。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故瑶华不琢,则耀夜之景不发;丹鍔不淬,则纯鉤之劲不就。” 晋 王嘉 《拾遗记·周》:“﹝ 成王 ﹞四年, 旃涂国 献凤雏,载以瑶华之车,饰以五色之玉,驾以赤象,至於京师。” 唐 元稹 《和东川李相公慈竹十二韵》:“慈竹不外长,密比青瑶华。” (4).比喻诗文的珍美。亦用以对人诗文的美称。 唐 储光羲 《酬李处士山中见赠》诗:“引领迟芳信,果枉瑶华篇。” 唐 岑参 《敬酬杜华淇上见赠》诗:“赖蒙瑶华赠,讽咏慰怀抱。” 唐 许浑 《酬李当》诗:“知有瑶华手自开,《巴人》虚唱懒封回。” (5).“ 瑶华圃 ”的省称。为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巧探》:“一自残雪飞画栋,蚤罢瑶华梦。” 明 汤显祖 《紫箫记·边思》:“流照 伏波 营,飞入瑶华境。”参见“ 瑶华圃 ”。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