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古遗堂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古遗堂原文金元明已逝如驰,阅世堂犹称古遗。 既曰古遗今对者,深长可不惕然思。 诗词问答问:古遗堂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三十三 参考注释元明佛教语。谓众生固有的清净光明的本性。《楞严经》卷一:“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 廉兆纶 注:“元明二字连读,即下本明二字意。”《楞严经》卷六:“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宋 苏辙 《次远韵齿痛》:“元明散诸根,外与六尘合。” 阅世经历时世。 唐 刘禹锡 《宿诚禅师山房题赠》诗之二:“视身如传舍,閲世甚东流。” 宋 苏轼 《楼观》诗:“门前古碣卧斜阳,閲世如流事可伤。” 清 钮琇 《觚賸·石言》:“﹝ 端溪 石砚﹞端凝静默,有励俗之守焉;厚重不毁,有閲世之寿焉。” 季羡林 《西谛先生》:“我们当时差不多都才二十岁左右,阅世未深,尚无世故,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时候。” 深长(1) 含义深刻而耐人寻味;深远 用意深长 (2) 精深 学业深长 译者曰,所以昭炯戒,激众愤,图报复也。则其意深长矣。——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可不可不是,用反诘形式加强语气,表示赞同附和别人的话 惕然(1).惶恐貌。《晏子春秋·杂上九》:“ 景公 探雀鷇,鷇弱,反之。 晏子 闻之,不待时而入见 景公 ,公汗出惕然。” 汉 刘向 《说苑·尊贤》:“诸侯举兵以伐 齐 , 齐王 闻之,惕然而恐。” 宋 苏舜钦 《杜公求退第五表》:“皆由臣谋议弗臧,职业不举,惕然内讼,深媿初心。”《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 冯相 见了洞门,知非人世,惕然不敢进步入洞。” (2).忧虑貌。 唐 元稹 《两省供奉官谏驾幸温汤状》:“六军守卫於空宫,百吏宴安於私室,忝为臣子,谁不惕然。” 宋 陆游 《岁暮感怀》诗:“长老日零落,念之心惕然。” 明 无名氏 《四贤记·义劝》:“你虽然宜室宜家,尚未弄璋弄瓦,妾将迈矣,君可惕然。” (3).警觉省悟貌。《史记·龟策列传》:“ 元王 惕然而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郭汾阳 治第,谓工人曰:‘好筑此墙,勿令不牢。’筑者释锤而对曰:‘数十年来,京城达官家墙皆是□□筑,今某死,某亡,某败,某絶,人自改换,墙固无恙。’令公闻之,惕然动心,即日请老。”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在坐诸友闻知,惕然皆有惺悟。”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