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问来使 |
朝代 | 魏晋 |
作者 | 陶渊明 |
释义 | 问来使原文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 诗词问答问:问来使的作者是谁?答:陶渊明 译文和注释译文 你从山中来,早晚能感受到天目山的变化。我屋子的南窗下面,现在生了几丛菊花? 注释 ⑴尔:你。 诗文赏析《问来使》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作品。此诗通过问故乡来人来表达作者思念和关切家乡的真挚感情,同时也表现出作者高洁的品格和情操。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没有雕饰。 此诗当作于陶渊明早年时期,约于晋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年)秋作于会稽。诗中提及的天目,实为东天目山,距会稽不远,而早年的陶渊明,曾在此地任镇军王蕴的参军,与天目山的天师道(五斗米道)修道者,或有时相往来。另有人认为此诗为伪作,如宋代汤东涧就说:“此盖晚唐人因太白《感秋》诗而伪作之。” 这是一首思乡之作,通过问故乡来人来表达思念和关切家乡的真挚感情。诗人通过问山中来使,问家中的菊花长了几丛,菊花酒酿好了没有,表现了自己对家乡亲人的牵挂。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没有雕饰。陶渊明爱象征隐逸孤傲的菊花,故问“今生几丛菊?”很显然诗人在问的内容上,有着深刻的含意。在众多景物中,诗人独问菊花,表明了他对菊花的偏爱,以菊花的孤高隐逸,来形容自己的高洁情怀,象征着他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唐代诗人王维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在题材与形式上与这首《问来使》很相似,陶诗、王诗写法一样,都说有人从家乡来,都向来者打听家乡的事,所问之事都是自己的喜爱之物。陶渊明独爱象征隐逸孤傲的菊花,所以问“今生几丛菊”;王维欣赏冰肌玉骨的梅花,则问:“寒梅著花未”。陶诗问菊花,王诗问梅花,说明了不同诗人的爱好,表现了诗人情趣高雅之所在,都透露出他们脱俗超凡的兴致,都象征着他们高洁的品格和情操。但是在诗的语言上则有含蓄与直白之分。王维的诗写得自然亲切、含蓄蕴藉,问而未答,给读者留有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耐人玩味。陶渊明的诗问而有答,则显得有点言尽意止,给人以复制生活的感觉。在诗的内容上,则有精炼和繁冗之分。王维诗独问梅花,简练蕴藉;陶渊明诗诗还问到其它事情,显得繁杂。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