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二原文秦州城北寺,胜迹隗嚣宫。 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 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诗词问答问: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二的作者是谁?答:杜甫 问: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二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二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杜甫的名句有哪些?答:杜甫名句大全 译文和注释译文 秦州城北的寺院,是当年隗嚣的宫殿。 古老的山门长满苔藓,空寂的野殿中还残存着当年的壁画。 月光照亮了叶尖上的垂露,云追逐着渡溪的夜风。 清清的渭水最是无情,在我忧愁时它独自向东流去。 注释 隗嚣宫:在秦州东北山上。 隗嚣:东汉初天水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新莽末,当地豪强据有天水、武都、金城等郡,自称西州上将军。后与汉军交战屡败,忧愤而死。 清渭:指渭水,因水清而称。渭水发源于甘肃渭源县鸟鼠山,东流横贯渭河平原,经长安城北。 诗文赏析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二首。《秦州杂诗二十首》是杜甫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后所作的大型组诗。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天,杜甫抛弃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开始了“因人作远游”的艰苦历程。他从长安出发,首先到了秦州。在秦州期间,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写了二十首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据末首末二语,可知这组诗是以诗歌来代替书札的,大概是寄给朝廷旧日同僚。 此时是“安史之乱”的第五年,李唐王朝虽已收复,但河之南北仍在安史叛军的铁蹄下呻吟,中原战火正炽,西北边境烽烟迭起,关辅又饥,确实是国不堪国民不聊生。在此时,仅以左拾遗身份任过京官的杜甫,离职携眷西行,流寓秦州,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秦州杂诗二十首》就是其中的优秀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