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读三学士人论事三书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戴复古 |
释义 | 读三学士人论事三书原文黄屋见闻远,朱门富贵忙。屠沽思报国,樵牧解谈王。 能转祸为福,毋令圣作狂。 草茅垂白叟,尚拟见时康。 诗词问答问:读三学士人论事三书的作者是谁?答:戴复古 戴复古读三学士人论事三书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黄屋(1).古代帝王专用的黄缯车盖。《史记·秦始皇本纪》:“ 子婴 度次得嗣,冠玉冠,佩华紱,车黄屋。” 裴駰 集解引 蔡邕 曰:“黄屋者,盖以黄为里。” (2).借指帝王之车。 唐 许浑 《登尉佗楼》诗:“ 刘 项 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岛夷中。” 明 唐顺之 《荥阳行》:“城西夜半赤帝走,独载黄屋开东门。” (3).帝王所居宫室。《太平御览》卷四三一引 汉 应劭 《风俗通》:“ 殷汤 寐寝黄屋,驾而乘露舆。”《魏书·李彪传》:“故 夏禹 卑宫室而恶衣服, 殷汤 寝黄屋而乘輅舆,此示俭於后王。”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岂望身居黄屋,手御青纶。” 宋 王观国 《学林·路》:“车者贵贱之所通乘,惟天子所乘独谓之路;亦犹屋者贵贱之所通居,惟天子所居独谓之黄屋。” (4).指帝王权位。《北史·魏诸宗室传论》:“至如 神武 之不事黄屋,高揖万乘,义感隣国,祚隆帝统。”《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八年》:“朕本无黄屋之心,今横议若此,据朕本心,惟有养母耳。”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果能敝屣其黄屋,而弃捐所有以利 汉 人邪?” (5).帝王的代称。 唐 杜甫 《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诗:“中原消息断,黄屋今安否?” 宋 王安石 《澶州》诗:“黄屋亲乘城,穹庐矢如蝟。” 清 孙枝蔚 《九日梁仲林侍郎宴集黑窑厂登高》诗:“及其佐黄屋,鯁直古人儔。” 见闻看到听到的情况 朱门(1) 古代王公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表示尊贵 (2) 旧时借指豪富人家 贵忙称他人事多的敬语。俗谓贵人多忙。 茅盾 《追求》二:“昨天下午我们都在同学会里等你,直到天黑也不见你的影子;你真的贵忙哩!” 屠沽见“ 屠酤 ”。 报国为国家竭诚效力 精忠报国 樵牧(1).打柴放牧。《晋书·宣帝纪》:“贼恃水,樵牧自若。” 宋 叶适 《改东门出》诗之二:“自我护樵牧,林光稍敷纷。” 清 刘大櫆 《阮君墓志铭》:“祖墓之木,以岁久樵牧之不禁,渐至凋敝。” (2).樵夫与牧童。也泛指乡野之人。 唐 李白 《古风》之五八:“荒淫竟沦没,樵牧徒悲哀。” 宋 陆游 《村居》诗:“樵牧相语欲争席,比邻渐熟约论婚。”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 交河 城西有古墓,林木丛杂,云藏妖魅,犯之者多患寒热,樵牧弗敢近。” 转祸为福把灾祸转化为幸福。《战国策·燕策一》:“圣人之制事也,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君急遣臣见 武信君 ,可转祸为福,在今矣。” 宋 俞文豹 《吹剑录》:“欲于立谈之间,转祸为福,易危为安,若非假权以从事,则未见其能有济也。”《花月痕》第四五回回末评语:“嗟夫!淫如 碧桃 ,狠如 肇受 ,仅仅明发有怀,便可化辱为荣,转祸为福。”亦作“ 转灾为福 ”。 汉 马融 《延光四年日蚀上书》:“必得将兼有二长之才,无二短之累,参以吏事,任以兵法,有此数姿,然后能折衝厌难,致其功实,转灾为福。” 明 汪廷讷 《狮吼记·赏春》:“转灾为福吾缄舌,倚翠偎红你小心。” 圣作(1).语本《易·乾》:“圣人作而万物睹。”旧时多为称颂帝王有所作为之词。 唐 李邕 《贺新殿钟鸣表》:“伏见昨宣示於新殿为万姓祈祷,神鐘自鸣,是知圣作昇闻,天意下降,道开皇极,润及生人。” (2).帝王的作品。犹言御制。《新唐书·虞世南传》:“帝尝作宫体诗,使賡和。 世南 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二节:“﹝《诗·豳风·七月》﹞序上说是 周公 做的。或者是这位大诗人的圣作罢。” 草茅亦作“ 草茆 ”。亦作“艸茅”。1.杂草。《楚辞·卜居》:“寧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 唐 杜甫 《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诗:“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 清 唐甄 《潜书·柅政》:“虽无不肖攘民之事,而视民若忘,等於草茅。” (2).草野;民间。多与“朝廷”相对。《仪礼·士相见礼》:“凡自称於君,士大夫则曰下臣,宅者在邦则曰市井之臣,在野则曰草茅之臣。”《梁书·张弘策传》:“英雄今何在?为已富贵,为在草茅?” 宋 欧阳修 《上范司谏书》:“夫布衣韦带之士,穷居草茅,坐诵书史,常恨不见用。”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下》:“朝廷有顽钝无耻之大臣,而后草茅有激浊扬清之名士。”《醒世姻缘传》第一回:“分明是草茆儿戏,到像 细柳 规模。” (3).在野未出仕的人;平民。《新唐书·马周传赞》:“ 周 之遇 太宗 ,顾不异哉!由一介草茅言天下事。” 章炳麟 《秦政记》:“建国之主,非起于艸茅,必拔于搢绅也。” 吴晗 《朱元璋传》第二章三:“﹝ 刘基 ﹞以 贾谊 、 屈原 自比,怨 元 朝政府不用草茅,不问采薇,自艾自叹。” (4).比喻鄙陋微贱。 唐 陈子昂 《为宗舍人谢赠物表》之二:“自国之宠贵,未闻此荣。草茅孤臣,何以堪处!” (5).比喻浅陋微贱的人。 宋 曾巩 《与杜相公书》:“閤下以旧相之重,元老之尊,而猥自抑损,加礼於草茆之中,孤煢之际。” 宋 曾巩 《福州谢到任表》:“草茆弱质,素依及物之仁;犬马微诚,终冀因心之恕。” 白叟白发老人。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卿士庶人,黄童白叟,踊跃欢呀,失喜噎欧。” 宋 苏辙 《代三省祭司马丞相文》:“白叟黄童,织妇耕夫,庶几休焉,日月以须。” 明 王錂 《寻亲记·惩恶》:“白叟休猜,黄童莫覩,违者断无轻恕。” 清 洪昇 《长生殿·改葬》:“黄童白叟共相扶,尽欢呼,天颜重覩。”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按部民保留地方官,例所不许。而贤有司善政所逮,黄童白叟,卧辙攀辕,亦实有出於至诚者。” 时康时世太平。 汉 王粲 《无射钟铭》:“休徵时序,人説时康。” 唐 崔沔 《奉和圣制乐游园宴》:“酒酣同抃跃,歌舞咏时康。” 明 高启 《赠薛相士》诗:“要将二三策,为君致时康。”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