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海口三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刘克庄 |
释义 | 海口三首原文人烟穷处屋三间,目断寒云接浅山。石塔有风铃自语,水亭无税印常闲。 沙晴火伏如棋布,浪急渔舟似洗还。 自古诗从登览得,莫辞绝境共追攀。 诗词问答问:海口三首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刘克庄海口三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人烟住户的炊烟,借指人家,住户 没有人烟 穷处(1).谓乡居不仕;隐居。《晏子春秋·问上二》:“ 晏子 辞,不为臣,退而穷处。”《荀子·儒效》:“﹝君子﹞穷处而荣,独居而乐。” 汉 严忌 《哀时命》:“孰魁摧之可久兮,愿退身而穷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天下诚有土崩之势,虽布衣穷处之士或首恶而危海内, 陈涉 是也。” (2).困居。 唐 韩愈 《与大颠师书》:“海上穷处,无与话言。” 贫瘠闭塞之地。 唐 韩愈 《送区册序》:“ 阳山 ,天下之穷处也。” 目断犹望断。一直望到看不见。 唐 丘为 《登润州城》诗:“乡山何处是,目断 广陵 西。” 宋 晏殊 《诉衷情》词:“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无语凭阑干,目断行云。” 王季思 校注:“目断,犹云望断。” 清 陈维崧 《望湘人·寓楼微雪咏隔垣所见》词:“枉目断瑶堦,难递 飞琼 音信。” 寒云寒天的云。 晋 陶潜 《岁暮和张常侍》诗:“向夕长风起,寒云没西山。” 唐 郎士元 《盩厔县郑礒宅送钱大》诗:“荒城背流水,远雁入寒云。”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谁知早作西行讖,老木寒云 秀野亭 。” 风铃殿阁塔檐的悬铃,风吹发出响声,故称。 唐 元稹 《神麴酒》诗:“遥城传漏箭,乡寺响风铃。” 清 李渔 《慎鸾交·心归》:“最奇的是横阶塔影,在平地上振响风铃。”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祁连山下》:“现在,能发出声音的只有风和大雄宝殿楼阁上的风铃叮当。” 水亭临水的亭子。 唐 杜审言 《夏日过郑七山斋》诗:“薜萝山逕入,荷芰水亭开。” 宋 欧阳修 《花赋》:“晚浦烟霞,水亭风日。” 清 高宗 《戊辰大明湖题》诗:“应接无暇有餘乐,水亭清雅陈笔砚。” 郭沫若 《瓶》诗之四:“我是凭倚在 孤山 的水亭,她是伫立在亭外的水滨。” 税印验税的印章。《新华日报》1941.4.17:“ 李 推车走进了屠宰场,一面抹着汗呼吸着人们的欢迎,一面赶紧从车兜子里拿出税印,迅速的往宰好了的肥猪片上盖着‘验讫’的蓝印。” 火伏谓心星(大火)隐没。《左传·哀公十二年》:“ 丘 闻之,火伏而后蛰者毕。” 杜预 注:“火,心星也,火伏在十月。”《新唐书·历志三上》:“《麟德历》霜降后五日,火伏。小雪后十日,晨见。” 棋布繁密如棋子似地分布 星罗棋布 渔舟渔船 古诗(1) (2) 古代的诗 (3) 诗体名。即古体诗。按古代格律写的诗,与绝句、律诗等近体诗相对而称 登览登高揽胜。《晋书·江逌传》:“宜养以玄虚,守以无为,登览不以臺观,游豫不以苑沼。”《新唐书·后妃传下·懿安郭太后》:“后尝幸 驪山 ,登览裴回。” 宋 辛弃疾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词:“千年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清 王晫 《今世说·文学》:“ 周櫟园 少时,日则游行登览。” 绝境没有明显出路的困境 来此绝境。——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追攀(1).追随牵挽。形容惜别。 汉 王粲 《七哀诗》之一:“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三:“昔在 洛阳 时,亲友相追攀。” 明 何景明 《送王梦弼之高邮》诗:“閭阎犹涕泪,道路復追攀。” (2).追随牵挽。表示哀悼。 唐 韩愈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之三:“追攀万国来,警衞百神陪。” 唐 孟郊 《吊卢殷》诗:“君归新鬼乡,我面古玉颜。羞见入地时,无人叫追攀。” (3).追随攀登。 南朝 宋 何承天 《上陵者篇》:“上陵者,相追攀,被服纤丽振綺紈;携童幼,升崇峦,南望城闕鬱盘桓。” 宋 苏轼 《次韵马元宾》:“塞鸿正欲摩天去,垂老追攀岂可期。” 陈毅 《过旭角》诗:“ 旭角 山高拔海五千三,汽车行驶难追攀。” (4).指赶上,超过。 金 王若虚 《文辨三》:“ 楚 词自是文章一絶,后人固难追攀,然得其近似可矣。” (5).追随,跟随。 唐 韩愈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宋 苏轼 《用前韵答西掖诸公见和》:“岂惟蹇步困追攀,已觉侍史疲犇送。”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艺文赏鉴一》:“有感慨弔惜之怀,无追攀壮浪之想。” (6).催逼攀折。 宋 王安石 《四月果》诗:“一春强半勒花风,几日园林几树红。汲汲追攀常恨晚,纷纷吹洗忽成空。”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