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怀孙子实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秦观 |
释义 | 怀孙子实原文举眼趋浮末,斯人独好修。青春三不惑,黄卷百无忧。 玉出方流润,鸾停翠竹幽。 相思自成韵,不必寄西邮。 诗词问答问:怀孙子实的作者是谁?答:秦观 秦观怀孙子实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举眼抬起眼睛(看);举目 举眼一看,遍山红叶 浮末旧指工商行业。古代以农为本,工商为末,以其追逐浮利,故称。 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今察 洛阳 ,浮末者什於农夫,虚伪游手者什於浮末。”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至於季世,官失佃课之制,私务浮末之业,生穀之道不广,而游食之徒滋多。” 宋 司马光 《稷下赋》:“诚能拨去浮末,敦明本初,修先王之典礼,践大圣之规模。” 斯人(1).此人。《论语·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唐 杜甫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 明 刘基 《郁离子·虞孚》:“饮食之人,则人贱之。斯人之谓也。”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说来说去,大有斯人不出如苍生何之概。” (2).犹斯民。指人民,百姓。 唐 元结 《与瀼溪邻里》诗:“斯人转贫弱,力役非无怨。”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军次实录>序》:“小官等佩读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启斯人之聋瞶。” 好修喜爱修饰仪容。借指重视道德修养。《楚辞·离骚》:“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脩以为常。”《楚辞·离骚》:“汝何博謇而好脩兮,纷独有此姱节?” 洪兴祖 补注:“皆言好自脩洁也。” 青春(1) 青年时代 壮丽的青春 (2) 也用于比喻 百年老厂恢复了青春 (3) 指少年、青年人的年龄 青春几何 (4) 春天草木茂盛呈青葱色,所以春天称青春 青春作伴好还乡。——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三不惑谓不为酒、色、财三者所迷。《后汉书·杨秉传》:“ 秉 性不饮酒,又早丧夫人,遂不復娶,所在以淳白称。尝从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 黄卷(1).书籍。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杂碎故事,盖是穷巷诸生,章句之士,吟咏而向枯简,匍匐以守黄卷者所宜识。” 杨明照 校笺:“古人写书用纸,以黄蘗汁染之防蠹,故称书为黄卷。” 唐 刘肃 《大唐新语·举贤》:“黄卷之中,圣贤备在。” 明 高明 《琵琶记·琴诉荷池》:“黄卷看来消白日,朱絃动处引清风。” (2).指记录官吏功过,考核能否称职的专门文书。 唐 杜甫 《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黄卷真如律,青袍也自公。” 仇兆鳌 注引《唐会要》:“ 天宝 四载十一月,勅御史依旧置黄卷,书闕失,每岁委知杂御史长官比类能否,送中书门下,改转日褒贬。”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食毕,则主簿持黄卷揖曰:‘请举事。’于是臺院长白杂端曰:‘举事。’则举曰:‘某姓侍御史有某过,请準条。’主簿书之。” (3).诏敕。 宋 陆游 《乞致仕札子》二:“万签黄卷,悵已负于初心;十具乌犍,冀获安于故里。” (4).指道书或佛经。因佛道两家写书用黄纸。 唐 皎然 《兵后早春登故鄣南楼望昆山寺白鹤观亦清道人并沉道士》诗:“耳目何所娱,白云与黄卷。” 无忧(1).没有忧患;不用担心。《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范献子 谓 魏献子 曰:‘……从王命以紓诸侯, 晋国 无忧。’”《史记·张仪列传》:“为大王计,莫如事 秦 。事 秦 则 楚 韩 必不敢动;无 楚 韩 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唐 罗邺 《上东川顾尚书》诗:“龙节坐持兵十万,可怜 三蜀 尽无忧。” 宋 朱熹 《次瑞泉诗韵》:“终待寒泉食,无忧水镜昏。” (2).佛教语。参见“ 无忧王 ”、“ 无忧树 ”。 方流作直角转折的水流。相传其下有玉。《文选·颜延之<赠王太常>诗》:“玉水记方流,琁源载圆折。” 李善 注:“《尸子》曰:‘凡水,其方折者有玉,其圆折者有珠也。’”因用为玉的代称。亦喻指诗文。 前蜀 韦庄 《<又玄集>序》:“今更採其玄者,勒成《又玄集》三卷,记方流而目眩,閲 丽水 而神疲。” 犹周流。《文子·微明》:“智圆者终始无端,方流四远,渊泉而不竭。” 翠竹绿竹。 南朝 齐 谢朓 《游后园赋》:“积芳兮选木,幽兰兮翠竹。” 唐 鲍溶 《云溪竹园翁》诗:“硠硠云溪里,翠竹和云生。” 明 何景明 《过马溪田村居》诗:“宛宛清河曲,团团翠竹村。” 叶圣陶 《线下·金耳环》:“绿意弥漫的原野在两旁平转;时时有一丛深树或翠竹一闪而过,标识着那里有村落。” 相思互相思念,多指男女彼此思慕 不必无须,不一定,没有必要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唐·韩愈《师说》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