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楼尚书生日
朝代 宋代
作者 释宝昙
释义

楼尚书生日原文

岁行丁巳生公年,一周甲子初回旋。
壶中日月自长久,我身曾作蓬莱仙。
霓旌何为下南国,伊傅事业须林泉。
胸中抱负五色石,晴窗抚弄供磨沿。
古今成败几头绪,酒浇不下仍横咽。
援琴一鼓天地静,万象起舞加清圆。
新诗往往到红叶,门前流水人争传。
世间乐事唯我有,锦衣鹤发同欢然。
天公有意谁得解,功名自古俱华颠。
盐梅霖雨入吾手,母子共醉1~1春1~1风前。

诗词问答

问:楼尚书生日的作者是谁?答:释宝昙
问:楼尚书生日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宝昙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宝昙名句大全

释宝昙楼尚书生日书法欣赏

释宝昙楼尚书生日书法作品欣赏
楼尚书生日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生公

晋 末高僧 竺道生 的尊称。相传 生公 曾于 苏州 虎丘寺 立石为徒,讲《涅槃经》。至微妙处,石皆点头。 唐 李绅 《鉴玄影堂》诗:“深夜月明松子落,儼然听法侍 生公 。” 唐 刘禹锡 《生公讲堂》诗:“ 生公 説法鬼神听,身后空堂夜不扃。” 元 顾瑛 《虎丘十咏·生公台》:“ 生公 聚白石,麈拂天花坠。可怜尘中人,不解点头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八回:“那 虎丘山 上,不过一座庙;半山上有一堆乱石,内中一块石头,同馒头一般,上面鏨了‘点头’两个字,説这里是 生公 説法臺的故址,那一块便是点头的顽石。”

一周

(1).循回一遍。《管子·弟子职》:“受业之纪,必由长始,一周则然,其餘则否。”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槐柳楸梓梧柞》引《陶朱公术》:“种柳千树则足柴。十年之后,髠一树,得一载,岁髠二百树,五年一周。” 宋 洪迈 《容斋五笔·人生五计》:“六十以往,甲子一周。”

(2).一圈。 巴金 《不能忘却的记忆》:“我一个人绕着灵柩走了一周,以后又站了片刻。”

(3).一星期。 苏曼殊 《碎簪记》:“余一周之内,须同 四川 友人重赴 西湖 ,愧未能如子意也。”

(4).指一周年。《宋书·刘康祖传》:“ 太祖 欲大举北伐, 康祖 以岁月已晚,请待明年,上以 河北 义徒并起,若顿兵一周,沮向义之志,不许。”

甲子

(1) 干支纪年或记岁数时六十组干支轮一周称一个甲子,共六十年

(2) 岁月,年岁

回旋

(1) 盘旋

飞机在上空回旋

(2) 可变通;可进退;可商量

壶中日月

旧指道家悠闲清静的无为生活。

长久

时间延续很长

不是长久之计

我身

我自己;我这个人。 唐 韩愈 《赠张籍》诗:“我身蹈 丘 軻 ,爵位不早綰。” 唐 白居易 《我身》诗:“我身何所似,似彼孤生蓬。”

蓬莱

又称“蓬壶”。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两座为“方丈”、“瀛洲”)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霓旌

(1).相传仙人以云霞为旗帜。《楚辞·刘向<九叹·远逝>》:“举霓旌之墆翳兮,建黄纁之总旄。” 王逸 注:“扬赤霓以为旌。” 前蜀 韦庄 《喜迁莺》词:“香满衣,云满路,鸞凤绕身飞舞。霓旌絳节一羣羣,引见 玉华君 。” 宋 钱易 《南部新书》癸:“ 高駢 在 淮南 ,有贄歌者,末章云:五色真龙上汉时,愿把霓旌引烟策。” 明 夏完淳 《观涛》诗:“海女霓旌乍有无,雷鼓填填 屏翳 怒。”

(2).缀有五色羽毛的旗帜,为古代帝王仪仗之一。亦借指帝王。 唐 杜甫 《哀江头》诗:“忆昔霓旌下 南苑 ,苑中万物生颜色。” 明 陆采 《怀香记·假公荐举》:“閶闔欲开,霓旌飘颻乎翠树;冕旒方坐,仙仗森簇于丹墀。”

何为

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 唐 韩愈 《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 司马相如 卖酒 成都 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刘稷 ﹞闻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为者邪?’”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子产》:“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孙 何为?’ 子产 曰:‘説也。’”

(2).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 唐 徐夤 《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南国

祖国的南部

伊傅

伊尹 和 傅说 的合称。均为 商 代的贤相。相传 傅说 曾筑于 傅岩 之野, 武丁 访得,举之为相。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自是以来,圣圣相承,若 成汤 文 武 之君, 皋陶 伊傅 周 召 之为臣,既皆以此而接夫道统之传。” 宋 陆游 《读书至夜分感叹有赋》诗:“正如志士才不称,心慕 伊 傅 终何施。”参见“ 伊尹 ”。

事业

(1) 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

他的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 特指没有生产收入,由国家经费开支,不进行经济核算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单位

公用事业

(3) 个人的成就

他立志要做出一番事业来

林泉

(1).山林与泉石。《梁书·处士传·庾詵》:“经史百家无不该综,纬候书射,棊筭机巧,并一时之絶。而性记夷简,特爱林泉。”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此箇閤儿虽小,其间趣不让林泉。”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许浑》:“ 浑 乐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怀古,已见壮心。”

(2).指隐居之地。 唐 骆宾王 《上兖州张司马启》:“虽则放旷林泉,颇得閒居之趣。”《旧唐书·隐逸传·崔觐》:“为儒不乐仕进,以耕稼为业……夫妇林泉相对,以啸咏自娱。”《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我自今以后,纵然终老林泉,便算荣逾台阁。”

胸中

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状态。《孟子·离娄上》:“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史记·苏秦列传》:“是故明主外料其敌之彊弱,内度其士卒贤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固已形於胸中矣。” 明 王守仁 《泛海》诗:“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脸上一团正气,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诚。”

抱负

志向;愿望

抱负不凡

反对君主制度的抱负

五色石

古代神话所说 女娲 炼的补天石。《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於是 女媧 鍊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鼇足以立四极。” 唐 卢仝 《与马异结交》诗:“ 女媧 本是 伏羲 妇,恐天怒,擣鍊五色石,引日月之针,五星之缕把天补。”原注:“一作 女媧 伏羲 妹。”亦省作“ 五石 ”。《南史·梁元帝纪》:“凿 河 津 於 孟门 ,百川復启;补穹仪以五石,万物再生。” 唐 陆龟蒙 《杂讽》诗之四:“ 女媧 鍊五石,天缺犹可补。”参阅 王充 《论衡·谈天》、《列子·汤问》。

晴窗

亦作“ 晴牕 ”。明亮的窗户。 唐 杜牧 《闺情》诗:“暗砌匀檀粉,晴窗画夹衣。” 宋 陆游 《临安春雨初霁》诗:“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清 龚自珍 《跋某帖后》:“回忆幼时晴牕弄墨一种光景,何不乞之塾师,早早学此?”

抚弄

(1).拨弄,弹奏。《宋书·隐逸传·陶潜》:“ 潜 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絃,每有酒适,輒抚弄以寄其意。” 唐 柳宗元 《筝郭师墓志》:“ 无名 生善音,能鼓十三絃……然遇其故器,不能无抚弄。”《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去岁我原为抚琴惊动知音,今夜仍将瑶琴抚弄一曲。” 何其芳 《<燕泥集>后话》:“我乃发觉我连一张无弦琴也没有,渐渐地我那抚弄之意也终于消失。”

(2).抚摩摆弄。《玉照新志》卷二引 宋 曾布 《水调歌头·排遍第四》词:“授青萍,茫然抚弄,不忍欺心。”《红楼梦》第二五回:“ 王夫人 便用手摩挲抚弄他, 寳玉 也扳着 王夫人 的脖子説长説短。” 碧野 《在葱岭下》:“姑娘不好意思地背过脸去,用手抚弄着她的乌黑的长辫梢。”

古今

古代和现代

古今差异

成败

成功与失败;胜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汉· 贾谊《过秦论》

成败在此一举

头绪

端绪;线索

茫无头绪

不下

(1).不少于。 汉 晁错 《论贵粟疏》:“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自用兵已来,已经二年,前后所奏杀获,计不下一二万人。” 杨朔 《乱人坑》:“八年来,单单这个乱人坑埋的死人不下六千。”

(2).不亚于;不次于。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释道·萨王二真君之始》:“此二宫者,俱在京师兑隅,雄丽轩敞,不下宫掖。” 刘光弟 《美酒行》:“云今东省旱,不下西省荒。”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大姐那股高兴的神气,也并不下于我。”

(3).没有攻克。《后汉书·公孙瓒传》:“ 绍 遣将 崔巨业 将兵数万攻围 故安 不下,退军南还。”

援琴

持琴;弹琴。《韩非子·十过》:“ 平公 曰:‘善。’乃召 师涓 ,令坐 师旷 之旁,援琴鼓之。”《三国志·蜀志·郤正传》:“ 雍门 援琴而挟説, 韩哀 秉轡而驰名。” 唐 元稹 《莺莺传》:“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无投梭之拒。” 明 徐渭 《代贺张相公启》:“伏以孝有餘哀,终身却枣,礼缘中制,迨吉援琴。”

一鼓

(1).古以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四石为一鼓,合四百八十斤。《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晋 赵鞅 、 荀寅 帅师城 汝 滨,遂赋 晋国 一鼓铁,以铸刑鼎,著 范宣子 所为刑书焉。”《孔子家语·正论解》:“ 赵简子 赋 晋国 一鼓鐘,以铸刑鼎,著 范宣子 所为刑书。” 王肃 注:“三十斤谓之鐘,鐘四谓之石,石四谓之鼓。”

(2).击鼓一次。引申谓一举,一战。《晋书·温峤传》:“ 峻 ( 苏峻 )勇而无谋,藉骄胜之势,自谓无前,今挑之战,可一鼓而擒也。”《三国演义》第十九回:“ 操 若攻将军, 宫 引兵击其背;若来攻城,将军为救於后;不过旬日, 操 军食尽,可一鼓而破。” 碧野 《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第二章:“一鼓打下 太原 ,不令敌人跑掉一个!”参见“ 一鼓作气 ”。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万象

一切事物或景象

包罗万象

起舞

亦作“ 起儛 ”。1.起身舞蹈。《国语·晋语二》:“ 驪姬 许诺,乃具,使 优施 饮 里克酒 。中饮, 优施 起舞。”《隋书·五行志上》:“ 武帝 讲於 重云殿 ,沙门 誌公 忽然起儛歌乐,须臾悲泣。” 宋 王安石 《后元丰行》:“ 吴 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 蔡东藩 《唐史通俗演义》第十六回:“ 太宗 起舞,诸王等更迭奉觴。”

(2).“闻鷄起舞”的省略。表示志士及时奋发,刻苦磨炼。典出《晋书·祖逖传》。 宋 苏辙 《中秋月望十六终夜如昼》诗:“冷澈登临倦,衰慵起舞迟。” 清 纳兰性德 《满庭芳·题元人<芦州聚雁图>》词:“待向中宵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 陈毅 《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词:“应中宵起舞到鷄鸣,练腰脚。”参见“ 闻鸡起舞 ”。

清圆

(1).谓声音清亮圆润。 宋 苏辙 《赠杭僧道潜》诗:“赋形已孤洁,发响仍清圆。” 元 杨雯 《宿峡市》诗:“人烟正摇落,楼笛颇清圆。” 明 张居正 《送起居馆讲大宝箴记事》:“又玉音清圆悠远,餘响绕殿。”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那是一对小酒盅似的黄晶晶的铜器,迭在掌中,可互击作响--叮泠有声,清圆而浏亮。”

(2).指清圆之声。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六三:“ 道韞 谈锋不落詮,耳根何福受清圆?”

(3).谓文辞清新流畅。 宋 苏轼 《新渡寺席上次韵送叔弼坐皆惊叹》:“中有清圆句,铜丸飞柘弹。” 元 戴表元 《<洪潜甫诗>序》:“邇来百年间, 圣俞 、 鲁直 之学皆厌, 永嘉 叶正则 倡四灵之目,一变而为清圆。”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乔世宁》:“五律有 唐 人格意,清圆宛转,不愧作者。”

(4).美丽的圆形。用以指荷叶、荷花等。 宋 周邦彦 《苏幕遮》词:“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新诗

(1).新的诗作。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一:“良朋貽新诗,示我以游娱。” 唐 杜甫 《解闷》诗之七:“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清 黄遵宪 《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留别日本诸君子》诗:“海外偏留文字缘,新诗脱口每争传。”

(2).指“五四”以来的白话诗。 毛 * 《关于诗的一封信》:“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你写新诗,我填旧词,也是个诗人高唱的时代。”

往往

(1) 每每;时常

往往而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老李往往工作到深夜才睡

(2) 处处;到处

往往山出棋置。——《史记·货殖列传》

卒中往往语。——《史记·陈涉世家》

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纷纷

吴王之弃其军亡也,军遂溃,往往稍降太尉、梁军。——《史记·吴王濞列传》

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汉书·司马迁传》

红叶

(1).秋天,枫、槭、黄栌等树的叶子都变成红色,统称红叶。 唐 韩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友生招我佛寺行,正值万株红叶满。” 唐 杜牧 《朱坡》诗:“倚川红叶岭,连寺緑杨堤。” 元 马致远 《夜行船·秋思》套曲:“爱秋来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 陈毅 《题西山红叶》诗:“ 西山 红叶好,霜重色愈浓。”

(2). 唐 代有“红叶题诗”的佳话,后因以“红叶”为传情的媒介。 宋 晏几道 《虞美人》词:“一声长笛倚楼时,应恨不题红叶寄相思。” 明 沉受先 《三元记·庆缘》:“一段姻缘天上来,何须红叶良媒。” 清 龚自珍 《小重山令》词:“碧玉寒门产 丽华 。误随红叶去,到天涯。”

(3).借指媒人。 沉从文 《三三》:“那管事的先生笑着说:‘少爷欢喜,要总爷做红叶,可以去说亲。’”参见“ 红叶题诗 ”。

前流

谓以前的名流。《宋书·颜延之传》:“凡有知能,预有文论,若不练之庶士,校之羣言,通才所归,前流所与,焉得以成名乎?” 宋 梅尧臣 《依韵和马都官齐少卿酬和》:“我对前流接清唱, 泰山 轻重於鸿毛。”

水人

(1).水乡之民;习水之人。《国语·越语下》:“三江环之,民无所移……陆人居陆,水人居水。” 唐 李嘉祐 《送卢员外往饶州》诗:“露冕随龙节,停橈得水人。”

(2).指古代 交州 少数民族 俚 人。《文选·张衡<西京赋>》:“蟾蜍与龟,水人弄蛇。” 薛综 注:“水人, 俚 儿,能禁固弄蛇也。”参见“ 俚人 ”。

世间

人世间;世界上。《百喻经·观作瓶喻》:“诸佛大龙出,雷音徧世间。”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三:“有饮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唐 裴铏 《崑崙奴》:“其警如神,其猛如虎,即 曹州 孟海 之犬也。世间非老奴不能毙此犬耳。” 宋 陆游 《高枕》诗:“高枕闲看古篆香,世间万事本茫茫。” 明 袁宏道 《寄散木》:“凡艺到极精处,皆可成名,强如世间浮泛诗文百倍。” 杨朔 《滇池边上》:“自古以来,人们常有个梦想,但愿世间花不谢,叶不落,一年到头永远是春天。”

乐事

得意事;使人高兴或满意的事

享受倾听他谈话的乐事

锦衣

(1).精美华丽的衣服。旧指显贵者的服装。《诗·秦风·终南》:“君子至止,锦衣狐裘。” 毛 传:“锦衣,采色也。” 孔颖达 疏:“锦者,杂采为文,故云采衣也。” 唐 李白 《越中览古》诗:“ 越王 句践 破 吴 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行仪卫》:“象七头,各以文锦被其身……锦衣人跨其颈。”

(2).指禁卫军士卒。《前汉书平话》卷上:“黄罗旗盖下,见三千个锦衣簇拥,二百员战将遮护。”

(3).指锦衣卫。亦指锦衣卫的官员。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察智·周新异政》:“公在 浙 多异政,时锦衣纪纲擅宠,使千户往 浙 辑事,作威受赂, 新 捕治之。”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 定生 大为锦衣 冯可宗 所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会狱》:“听説要拿廵按 黄澍 、督抚 袁继咸 、大锦衣 张薇 。”

鹤发

白发。 南朝 梁 庾肩吾 《八关斋夜赋四城门·第三赋南城门老》:“鹤髮辞轩冕,鮐背烹葵菽。” 唐 刘希夷 《代悲白头翁》诗:“宛转娥眉能几时,须臾鹤髮乱如丝。”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七章四:“矮小的 张仲老 把他的童颜愈见涨红起来,星眼愈见睁圆起来,鹤发似乎有要直竖的形势。”

同欢

共同欢乐。亦指共相欢乐之人。 汉 蔡邕 《上始加元服与群臣上寿表》:“臣妾万国,遐邇大小,一心同欢,同喜逸豫,式歌且舞。” 南朝 宋 吴迈远 《长相思》诗:“ 虞卿 弃相印,担簦为同欢。” 唐 李颀 《圣善阁送裴迪入京》诗:“清吟可愈疾,携手暂同欢。” 唐 朱湾 《咏柏板》:“既能亲掌握,愿得接同欢。”

天公

(1) 天。以天拟人,故称

(2) 神话传说中指自然界的主宰者

天公不作美

有意

(1) 故意

有意举行一次化装舞会

(2) 有心思

有意帮忙

得解

(1).获释。《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太祖 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 中牟 ,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

(2).犹言解悟,领会。《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南朝 梁 王筠 《国师草堂寺智者约法师碑》:“开宝函之奥典,阐金字之微言,显证一乘,宣扬三慧,辩才无阂,游戏神通,莫不皆悟无生,咸知忘想,随类得解,俱会真如。”

(3).德行和才能。得,通“ 德 ”。《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变文》:“惭耻这身无得解,大王宠念赴(副)乾坤。” 蒋礼鸿 通释:“‘得’是‘德’的假借字……‘解’是才能。”

谓获得乡荐。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官府多用申解二字……士人获乡荐亦曰得解。”《宋史·选举志二》:“时诸道贡籍多燬於兵,乃詔转运司令举人具 元符 以后得解、升贡、户贯、三代、治经,置籍于礼部,以稽考焉。”参阅《文献通考·选举三》。

功名

功绩和名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国演义》

但是,他们(指东林党人)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事事关心》

自古

(1).从古以来。《诗·小雅·甫田》:“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宋 欧阳修 《定风波》词:“任是好花须落去,自古。”

(2).泛指从前。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昔在自古, 闽 粤 不齿於上国。”

华颠

白头。指年老。《后汉书·崔駰传》:“ 唐且 华颠以悟 秦 , 甘罗 童牙而报 赵 。” 唐 卢肇 《被谪连州》诗:“黄绢外孙翻得罪,华颠故老莫相嗤。” 清 赵翼 《接张廉船书寄答》诗:“欲作报章无别语,相期健饭到华颠。” 鲁迅 《集外集拾遗·<哀范君三章>之一》:“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

盐梅

(1).盐和梅子。盐味咸,梅味酸,均为调味所需。亦喻指国家所需的贤才。《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孔 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梁书·处士传·庾詵》:“勒州县时加敦遣,庶能屈志,方冀盐梅。” 清 李渔 《玉搔头·分任》:“急递盐梅信,飞传鼎鼐家。” 郭沫若 《创造十年》十三:“外来稿件不加减一下盐梅,它是不肯入口的。”

(2).调和;和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声得盐梅,响滑榆槿。” 宋 苏辙 《除冯京彰德军节度使制》:“和而不同,性有盐梅之德。”

(3).盐花梅浆。可用以擦洗银器。 唐 白居易 《寄两银榼与裴侍郎因题两绝》之二:“惯和麴蘖堪盛否?重用盐梅试洗看。”自注:“银匠洗银,多以盐花梅浆也。”

(4).白梅的异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一·梅》。

霖雨

(1) 连绵大雨

(2) 比喻恩泽

母子

(1).母亲和儿子。《左传·隐公元年》:“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 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汉 祢衡 《鹦鹉赋》:“痛母子之永隔,哀伉儷之生离。” 唐 白居易 《母别子》诗:“以汝夫妇新嬿婉,使我母子生别离。”《水浒传》第二回:“﹝ 史进 ﹞説道:‘师父只在此间过了,小弟奉养你母子二人,以终天年。’”

(2).本源。偏义复词,偏于“母”。《朱子语类》卷三:“先儒言‘口鼻之嘘吸为魂,耳目之聪明为魄也’,只説得大概,却更有个母子,这便是坎离水火,煖气便是魂,冷气便是魄。” 清 翟灏 《通俗编·母子》:“母子犹云本元。今人多有此语,如所谓母子酱油之类。”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3:0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