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朝代 宋代
作者 释正觉
释义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原文

默默而游,月冷天秋。
靡靡而周,云行水流。
身心无畔岸,机用有锥钩。
诸尘三昧纵横句,分付之人拄杖头。

诗词问答

问: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的作者是谁?答:释正觉
问: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正觉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正觉名句大全

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书法欣赏

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书法作品欣赏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默默

不说话、不出声的样子

冷天

寒冷的天气

靡靡

(1).犹迟迟。迟缓貌。《诗·王风·黍离》:“行迈靡靡,心中摇摇。” 毛 传:“靡靡,犹迟迟也。”

(2).引申为逐渐,渐渐。 晋 陶潜 《己酉岁九月九日》诗:“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元 郑彝 《续兰亭会补山阴令虞国诗》:“靡靡时运近,期焉抚岏巑。”

(3).草随风倒伏貌。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薄草靡靡,联延夭夭。” 晋 陆机 《拟青青河畔草》诗:“靡靡江离草,熠燿生河侧。”《云笈七籤》卷八六:“有石蓝之花,轻而坚劲,一枝千花,千年一开,随风靡靡。”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循路登絶顶,荒草靡靡,山高风冽。”

(4).引申为随顺貌。《书·毕命》:“ 商 俗靡靡,利口惟贤。” 孔颖达 疏:“靡靡者,相随顺之意。”《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今陛下以嗇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宋 叶适 《修职郎吴君墓志铭》:“世有能操养士之柄,而恣其衣食之求,则威望自尊,而士靡靡从之,何咎之有?”

(5).纷乱貌。 南朝 齐 谢朓 《杜若赋》:“枝靡靡而叶倾。” 宋 洪迈 《夷坚乙志·海中红旗》:“顾见洪涛间,红旗靡靡,相逐而下。” 明 高启 《九日无酒步至西汀闲眺》诗:“悠悠寒川驶,靡靡晴峦矗。”

(6).柔弱,颓靡。 宋 苏轼 《谢南省主文启·欧阳内翰》:“自昔 五代 之餘,文教衰弱,风俗靡靡,日以涂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阳士人》:“音声靡靡,风度狎褻。” 梁启超 《读<陆放翁集>诗》:“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参见“ 靡靡之音 ”。

(7).华美;明丽。《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间徙倚於东厢兮,观夫靡靡而无穷。” 李善 注引《方言》 郭璞 注:“靡靡,细好也。” 元 李序 《嗽金鸟行》:“美人自捣明月珠,赤玉盘中光靡靡。”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之十二:“江春靡靡,所至山川景物,好到一分,则忆君一分。”

(8).绵延不绝。 三国 魏 曹植 《节游赋》:“观靡靡而无终,何渺渺而难殊。” 宋 王安石 《留题三祖山谷寺石壁》诗:“水冷冷而北出,山靡靡以旁围。”《剪灯新话·太虚司法传》:“ 大异 回顾,犹闻諠譁之声,靡靡不已。”

(9).娓娓动听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张茂先 论《史》《汉》,靡靡可听。”《旧唐书·马周传》:“ 马君 论事……一字不可加,一字不可减,听之靡靡,令人忘倦。”

(10).零落稀疏貌。《文选·陆机<叹逝赋>》:“亲落落而日晞,友靡靡而愈索。” 张铣 注:“靡靡,少貌。” 明 高启 《秋怀》诗之十:“靡靡皋兰衰,嗈嗈渚鸿吟。”

云行

(1).形容随从出行者之多。 汉 桓宽 《盐铁论·刺权》:“贵人之家,云行於涂,轂击於道。” 明 李东阳 《立春日车驾诣南郊》诗:“云行复道龙随輦,雾散仙坛日满臺。”

(2).喻迅捷。 南朝 陈 徐陵 《梁贞阳侯与陈司空书》:“至於云行电迈,谷静山空。扼 鹊尾 而定王畿,登 牛渚 而扫天闕。”

(3).犹广布。 晋 傅玄 《答程晓》诗:“皇泽云行,神化风宣。”

(4).犹云游。 唐 吕温 《送文畅上人东游》诗:“水止无恒地,云行不计程。” 宋 陶穀 《清异录·三只袜》:“去习者云行至 峨眉山 而隐。”参见“ 云游 ”。

水流

(1) 泛指江、河

湖泊星罗棋布,水流纵横交错

(2) 水的流动

(3) 流动着的水

水流湍急

水流畅通

身心

(1) 肉体和精神

身心健康

(2) 心思,精神

身心恍惚

(3) 指人的品德修养

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层己焉而不可得也。——清· 刘开《问说》

畔岸

(1).放纵任性。《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沛艾赳螑仡以佁儗兮,放散畔岸驤以孱颜。” 颜师古 注:“畔岸,自纵之貌也。”

(2).边际。 唐 韩愈 《上襄阳于相公书》:“閤下负超卓之奇材,蓄雄健之俊德,浑然天成,无有畔岸。” 宋 苏轼 《荀卿论》:“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 清 恽敬 《读<孟子>二》:“ 孟子 皆以仁义言之,言良知良能亦然,则言实矣,岂如后儒之无畔岸哉!”

(3).范围,限制。 清 曾国藩 《孙芝房侍讲<刍论>序》:“尝欲集盐漕赋税国用之经,别书一编,傅於 秦 书之次,非徒广己於不可畔岸之域,先圣製礼之体之无所不賅,固如是也。” 黎庶昌 《<续古文辞类纂>序》:“ 曾氏 之学,盖出於 桐城 ,固知其与 姚先生 之旨合,而非广己於不可畔岸也。”

诸尘

佛教语。指色、声、香、味、触五尘。 唐 王建 《原上新居》诗之七:“焚香向居士,无计出诸尘。” 明 高启 《赋永上人纸帐》:“ 剡 藤裁素幬,坐使诸尘隔。”

三昧

佛教用语,梵文 Samādhi 的音律,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

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陆游《示子过》

深得其中三昧

纵横

(1) 竖和横互相交错

众壑纵横。——《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犹有曲挺纵横者。

刀戟纵横。——《广东军务记》

(2) 奔放自如

笔意纵横

(3) 奔驰无阻

纵横四海

(4) 放肆;无所顾忌

(5) 指合纵连横

分付

(1).分别付与。《汉书·原涉传》:“宾客争问所当得, 涉 乃侧席而坐,削牘为疏,具记衣被棺木,下至饭含之物,分付诸客。”《三国志·魏志·鲜卑传》:“ 比能 众逐彊盛,控弦十餘万骑,每钞略得财物,均平分付。”《敦煌变文集·汉将王陵变》:“皇帝闻奏,龙颜大悦,开库赐彫弓两张,寳箭两百隻,分付与二大臣。”

(2).交给。 唐 白居易 《题文集柜》诗:“身是 邓伯道 ,世无 王仲宣 ;祇应分付女,留与外孙传。”《宣和遗事》前集:“故 尧王 不将天下传与他,却分付与 舜王 了。”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贫僧积下几文起坐,尽数分付足下,勿以寡见阻。”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三折:“我将家缘家计,都分付与你两口儿,每月斋粮道服,休少了我的,我往 华山 出家去也。”

(3).付托;寄意。 宋 毛滂 《惜分飞》词:“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宋 杨恢 《祝英台近》词:“都将千里芳心,十年幽梦,分付与一声啼鴂。” 清 纳兰性德 《木兰花慢·送梁汾南行》词:“从此覊愁万叠,梦回分付啼螿。”

(4).嘱咐;命令。 唐 方干 《尚书新创敌楼》诗之二:“直须分付丹青手,画出旌幢遶謫仙。”《水浒传》第四五回:“ 石秀 又分付道:‘哥哥今晚且不可胡发説话。’” 清 李渔 《慎鸾交·就缚》:“分付众将们,从今以后,昼夜须行五百里。”《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平粤纪闻》:“该匪遂将 嘉定 县城闭守,分付各店开张。”

(5).指交代;讲明。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三折:“官人呵这言语休着你爷知……则去那娘亲上分付明白。”《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果然肯卖,但凭分付价钱,不敢吝惜。”

(6).表示;流露。 宋 周邦彦 《感皇恩》词:“浅顰轻笑,未肯等闲分付。为谁心子里,长长苦?” 宋 无名氏 《九张机》词之二:“深心未肯轻分付,回头一笑,花间归去,只恐被花知。”

(7).处置;发落。 宋 石孝友 《卜算子》词:“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 宋 刘克庄 《贺新郎》词:“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 戚汉老 见了许多财物,心中欢喜,连声应道:‘这小事,但凭大郎分付。’”

杖头

(1).手杖的顶端。 宋 陆游 《对酒戏作》诗:“杖头高掛百青铜,小立旗亭满袖风。”

(2).“ 杖头钱 ”的省称。指买酒钱。 五代 李瀚 《蒙求》诗:“ 阮宣 杖头, 毕卓 瓮下。” 明 许自昌 《水浒记·谋成》:“不要説刼将来可以肥家,就是供我们酒貲,亦是好的。我每苦杖头告乏,取供潦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丐仙》:“ 高 曰:‘……且君杖头空虚,亦不敢烦作东道主。’ 陈 固邀之曰:‘盃酒耳,亦无所费。’”

(3).泛指少量的钱。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谈》卷一:“无业游民,畧熟《西游记》,即挟渔鼓,诣诸姬家,探其睡罢浴后,演説一二回,藉消清倦。所给不过杖头,已足为伊餬口。”参见“ 杖头钱 ”。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21 15: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