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七言四韵十六首
朝代 宋代
作者 张伯端
释义

七言四韵十六首原文

草木阴阳亦两齐,若还缺一不芳菲。
初开缘叶阳先唱,次发红花阴后随。
常道只斯为日用,真源返覆有谁知。
报言学道诸君子,不识阴阳莫强嗤。

诗词问答

问:七言四韵十六首的作者是谁?答:张伯端
问:七言四韵十六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伯端的名句有哪些?答:张伯端名句大全

张伯端七言四韵十六首书法欣赏

张伯端七言四韵十六首书法作品欣赏
七言四韵十六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阴阳

(1)

(2) 古代哲学概念。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把矛盾运动中的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的范畴,并以双方变化的原理来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

阴阳易位。——《楚辞·屈原·涉江》

(3) 日月运转之学

阴阳历算。——《后汉书·张衡传》

研核阴阳。

(4) 天气的变化

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芳菲

(1) 花草香美的样子

(2) 芳香的花草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宋· 沈括《梦溪笔谈》

开缘

佛教徒谓举办法会、讲经说法为与佛法有缘,因称举办法会讲经为“开缘”。《坛经·行由品》:“时大师至寳林, 韶州 刺史 韦璩 与官僚入山请师出,於城中 大梵寺 讲堂,为众开缘説法。”

先唱

见“ 先倡 ”。

发红

(1) 变为粉红

(2)

(3) 引起发红的动作或过程

(4) 由于发红药引起的发红

花阴

为花丛遮蔽而不见日光之处。 唐 郑谷 《寄赠孙路处士》诗:“酒醒蘚砌花阴转,病起渔舟鷺跡多。” 元 张翥 《半村为傅处士赋》诗:“两岸花阴连第宅,一川草色散鸡豚。”《红楼梦》第七九回:“话説 宝玉 才祭完 晴雯 ,只听花阴中有个人声,倒吓了一跳。” 许地山 《缀网劳蛛》:“ 尚洁 陪她在花阴底下走着。”

常道

(1).一定的法则、规律;常有的现象。《荀子·天论》:“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晋书·夏侯湛传》:“政有常道,法有恒训。”《魏书·食货志》:“有无通 * 财不匱,劳逸均则人乐其业。此自古之常道也。” 宋 曾巩 《兜率院记》:“古者为治有常道,生民有常业。”《元史·刘秉忠传》:“国灭史存,古之常道。”

(2).通常的方法。《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进退盈缩,与时变化,圣人之常道也。”《北史·恩幸传序》:“夫令色巧言,矫情饰貌,邀眄睞之利,射咳唾之私,乃苟进之常道也。”

(3).原来的轨道。《后汉书·襄楷传》:“臣窃见去岁五月,荧惑入太微,犯帝坐,出端门,不轨常道。”

日用

(1) 日常生活的费用

(2) 日常生活应用的

真源

谓本源,本性。 南朝 梁 刘潜 《和昭明太子钟山解讲》诗:“廻舆下重阁,降道访真源。”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序》:“缅寻太古之初,真源一味,自然朴略,不同浮华,虽垂不载。” 宋 苏轼 《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之四:“真源未纯熟,习气餘陋劣。譬如已放鹰,中夜时掣紲。” 明 李贽 《答邓石阳书》:“於伦物上加明察,则可以达本而识真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救世歌》:“故往古之时,人性尤明,真源未失,皆知敬拜天父上主皇上帝。”

返覆

亦作“ 返復 ”。1.重复多次;再三。《魏书·天象志三》:“先是,去年九月至於五月,岁再犯轩辕大星;八月庚寅至二年三月,填再犯鬼积尸。岁星主农事,轩辕主雪霜风雨之神。返覆由之,所以告黄祇也。”《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蝉声返覆穿踈牖,柳影彫残对病床。” 清 蒲松龄 《翻魇殃》第四回:“低头返復自思量,若俺丈人来,是该怎样?”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把《礼魂》那首歌返复歌唱,唱到适度为止。”

(2).变化无常。《魏书·袁翻传》:“如其奸回返覆,孤恩背德者,此不过为逋逃之寇,於我何损。”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三:“大驾再迁,亦 怀光 之返覆也。”《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四年》:“形移势变,返覆万端;陵人者易败,戒惧者难攻。”

学道

(1).学习道艺,即学习儒家学说,如仁义礼乐之类。《论语·阳货》:“君子学道则爱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无财者谓之贫,学道不能行者谓之病。若 宪 ,贫也,非病也。” 宋 唐庚 《大观四年作诗寄任因命舍弟同赋》:“学道一生凡几化,不因到此始知非。” 明 唐顺之 《万思节以集中无名作诗见贻》之一:“学道频年慕屡空,支离犹堕语言中。”

(2).学习道行。指学仙或学佛。《汉书·张良传》:“廼学道,欲轻举。” 颜师古 注:“道谓仙道。” 宋 苏轼 《将至广州用过韵寄迈迨二子》:“皇天遣出家,临老乃学道。”《西湖佳话·葛岭仙迹》:“从 左慈 学道,得九丹金液仙经。” 鲁迅 《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然而出来的题目就因此常常是难题,仍如飞剑一样,非上 武当山 寻师学道之后,决计没法办。”

(3).即学政。《儒林外史》第三回:“荏苒三年,升了御史,钦点 广东 学道。” 清 蒲松龄 《禳妒咒·入泮》:“酒色养的那脾胃娇,那厌气时文也不待瞧。我的天,学道瞎,真是瞎学道。”《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据了他的学识,与他个学道,绰绰然做得过去,却不肯把学道与他,偏与他个巡道。”参见“ 学政 ”。

君子

(1) 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

彼君子兮。——《诗·魏风·伐檀》

君子不齿。——唐· 韩愈《师说》

君子寡欲。——司马光《训俭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论语》

君子有不战。——《孟子·公孙丑下》

君子博学。——《荀子·劝学》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对别人的尊称

君子书叙。——唐· 李朝威《柳毅传》

君子登山。——明· 顾炎武《复庵记》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君子之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不识

(1).不知道,不认识。《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20 20: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