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文宣王及其弟子赞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宋高宗 |
释义 | 文宣王及其弟子赞原文人禀秀德,气貌或同。而子俨然,温温其容。 两端发问,未答机锋。 以礼节和,斯言可宗。 诗词问答问:文宣王及其弟子赞的作者是谁?答:宋高宗 宋高宗文宣王及其弟子赞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秀德美德。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公含辰象之秀德,体 河 岳之上灵。” 气貌(1).谓描述气势、形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夸饰》:“气貌山海,体势宫殿,嵯峨揭业,熠燿焜煌之状,光采煒煒而欲然,声貌岌岌其将动矣。” (2).气度,风貌。 唐 李华 《元鲁山墓碣铭》:“神体和,气貌融,视色至教,不言而信。” 南唐 李建勋 《赠送致仕郎中》诗:“衣冠皆古製,气貌异常人。”《新五代史·杂传三·赵匡凝》:“ 匡凝 为人气貌甚伟,性方严。” 明 王廷相 《慎言·君子》:“气貌可以观德,役使可以观政。” 俨然(1) 形容整齐 阵容俨然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形容特别像 蹲石鳞鳞,俨然类画。——《聊斋志异·促织》 (3) 形容庄重严肃 闻之俨然 晚饭摆出来了,四叔俨然的陪着。——鲁迅《祝福》 温温(1).柔和貌;谦和貌。《诗·小雅·宾之初筵》:“宾之初筵,温温其恭。” 郑玄 笺:“温温,柔和也。” 唐 杜甫 《赠郑十八贲》诗:“温温士君子,令我怀抱尽。” 清 姚鼐 《赠武义大夫何君墓志铭》:“頎与 何君 ,眉目清美,揖让温温,以与余友。” 孙中山 《祭伍秩庸博士文》:“落落其神,温温其貌,铁石肺肝,强不可挠。” (2).润泽貌。《荀子·修身》:“依乎法而又深其类,然后温温然。” 杨倞 注:“温温,有润泽之貌。”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游仙枕》:“ 龟兹国 进奉枕一枚,其色如玛瑙,温温如玉,其製作甚朴素。” (3).和暖;不冷不热。 汉 王粲 《初征赋》:“薰风温温以增热,体燁燁其若焚。” 唐 皎然 《答豆卢次方》诗:“贤士胜朝暉,温温无冬春。” 清 褚人穫 《坚瓠八集·咏炭》:“曾似茅斋风雪夜,地炉榾柮暖温温。” 叶圣陶 《未厌集·抗争》:“从玻璃窗射进来的斜方柱形的阳光,历乱地印在他们头上身上腿足上,大家感得温温地有点春意了。” 两端(1).事物的两个顶端;两头。《论语·子罕》:“有鄙夫问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孔颖达 疏:“两端,终始也。” 宋 王禹偁 《大阅赋》:“出游兵以定两端,握奇数而制四面。”《元史·礼乐志二》:“相鼓二,制如搏拊,以韦为表,实之以糠。拊其两端,以相乐舞节。” (2).谓两个极端。《礼记·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 郑玄 注:“两端,过与不及也。” (3).犹两者。《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武安 已罢朝,出止车门,召 韩御史大夫 载,怒曰:‘与 长孺 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宋书·律历志中》:“古之为历者, 邓平 能修旧制新, 刘洪 始减《四分》,又定月行迟疾, 杨伟 斟酌两端,以立多少之衷,因朔积分设差,以推合朔月蚀。” 唐 欧阳詹 《江夏留别华二》诗:“乡路我尚遥,客游君未回。将何慰两端,互勉临岐杯。” (4).指游移于两者之间的态度。《史记·魏公子列传》:“ 魏王 恐,使人止 晋鄙 ,留军壁 鄴 ,名为救 赵 ,实持两端以观望。”《晋书·王浚传》:“及 赵王 伦 篡位,三王起义兵, 浚 拥众挟两端,遏絶檄书,使其境内士庶不得赴义。”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下:“ 世衡 知城事,寨下属 羌 率持两端,向背不常。”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上以 第巴 始终反覆持两端,乃追还其使。” (5).犹两种、两类。《荀子·正论》:“而圣王之分,荣辱是也。是有两端矣:有义荣者,有埶荣者,有义辱者,有埶辱者。” 发问口头向人提出问题 机锋佛教禅宗名词。指机警犀利的话语。也指话语里的锋芒 其间有先唱后提,抑扬教法,顿挫机锋,祖令当施,生杀在手。——文益《宗门十规论》 语多机锋 礼节礼仪规矩 教皇授职仪式上的礼节 礼节甚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仓廪实而知礼节。——《史记·货殖列传》 此妇无礼节。——《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可宗可靠。《论语·学而》:“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朱熹 集注:“因,犹依也。宗,犹主也。言……所依者不失其可亲之人,则亦可以宗而主之矣。” 杨伯峻 注:“宗,主,可靠。”参见“ 可靠 ”。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