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喜大渊至二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刘克庄 |
释义 | 喜大渊至二首原文乾鹊查查得许忙,弓寮越境访溪堂。故交有约过安道,季世无人吊卜商。 聊为先儒增管见,为烦太乙下藜光。 要知韩孟新吟否,此则赓酬第一章。 诗词问答问:喜大渊至二首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刘克庄喜大渊至二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乾鹊即喜鹊。其性好晴,其声清亮,故名。 汉 王充 《论衡·龙虚》:“狌狌知往,乾鹊知来。”《西京杂记》卷三:“乾鹊噪而行人至,蜘蛛集而百事嘉。”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二:“北人喜鸦声而恶鹊声,南人喜鹊声而恶鸦声。鸦声吉凶不常,鹊声吉多而凶少。故俗呼喜鹊,古所谓乾鹊是也。”《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 马瑞辰 通释:“鹊即乾鹊,今之喜鹊也……鹊性喜晴,故名乾鹊。”一说,“乾”音“虔”(qián)。鹊为阳鸟,先事物而动应,故名。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一》:“前辈多以‘乾鹊’为‘乾’音‘干’,或以对‘湿萤’者有之。唯 王荆公 以为‘虔’字,意见于‘鹊之彊彊’,此甚为得理。余尝广之曰,乾,阳物也。乾有刚健之意。而《易》统卦有云:‘鹊者,阳鸟,先物而动,先事而应。’《淮南子》曰,‘乾鹊知来而不知往,此修短之分也。’以是知音‘干’为无义。” 查查象声词。喜鹊等的叫声。 宋 刘克庄 《贺新郎·蒙恩主崇禧》词:“有簷间、查查喜鹊,晓来传送。” 越境非法出入边境 溪堂(1).临溪的堂舍。 宋 辛弃疾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词:“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 (2).堂名。 宋 辛弃疾 《满庭芳·游豫章东湖再用韵》词:“ 溪堂 好,且拚一醉,倚杖读 韩 碑。” 邓广铭 笺注:“ 韩愈 有《鄆州溪堂诗》,诗前有长序,记 溪堂 修建因由。” 故交旧友,老朋友,老相识 红颜意气尽,白璧故交轻。——唐· 卢照邻《羁卧山中》 故旧不遗, * 不偷。——《论语·秦伯》(不偷:不薄,厚道) 季世末代;一个历史时代的末段 此季世也。——《左传·昭公三年》 殷周季世 无人(1).没有人才。《左传·文公十三年》:“﹝ 士会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八:“吾谋未及用,勿谓 秦 无人。” (2).没有人;没人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叔田》有无人之歌,闉闍有匪存之思,风人之作,岂虚也哉!” 宋 柳永 《斗百花》词:“深院无人,黄昏乍拆鞦韆,空锁满庭花雨。”参阅《诗·郑风·叔于田》。 先儒先世儒者;已去世的儒者。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先儒所传,皆不其然。”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先儒解释皆云:水草,圆叶细茎,随水浅深。”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辨经》:“先儒所见,适与前人暗合,而非有所祖述。”《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匡超人 道:‘……此五省读书的人,家家隆重的是小弟;都在书案上,香火蜡烛,供着“先儒 匡子 之神位”。’ 牛布衣 笑道:‘先生,你此言误矣!所谓“先儒”者,乃已经去世之儒者;今先生尚在,何得如此称呼?’” 管见管中窥物。比喻所见浅小。多用为自己意见的谦词 臣备位大臣,职在献可,苟有管见,敢不尽规。——《晋书·陆云传》 太乙见“ 太一 ”。 藜光烛光。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寄竹溪》词:“道荒芜羞对,宫中莲烛,昏花难映,阁上藜光。” 元 尹廷高 《寄刘千里》诗:“一道藜光照座寒,东风吹入五云班。” 清 唐孙华 《送吴振西北游》诗:“三条樺烛藜光助,千佛名经蘂榜看。”参见“ 藜火 ”。 要知书简套语。鉴察、察知。 宋 欧阳修 《与韩忠献王书》:“ 范公 人之云亡,天下叹息。昨其家以铭见责。虽在哀苦,义所难辞,然极难为文也。伏恐要知。” 韩孟唐 文学家 韩愈 和 孟郊 的并称。两人诗风相近,并多联句之作,工力相敌,故后人论诗,常 韩 孟 并举。 宋 欧阳修 《读蟠桃诗寄子美》诗:“ 韩 孟 於文词,两雄力相当。” 清 袁枚 《再与沉大宗伯书》:“撞万石之鐘,鬭百韵之险, 韩 孟 所宜也;使 韦 柳 为之,则弱矣。” 陈毅 《湖海诗社开征引》:“ 韩 孟 能硬瘦, 温 李 苦柔媚。” 赓酬谓以诗歌与人相赠答。 宋 王安石 《题正觉相上人箨龙轩》诗:“此地七贤谁笑傲,何时六逸自賡酬。”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七》:“已而与之賡酬,则与集中作大异。” 一章(1).歌曲诗文的一段,亦指诗文的一篇。 汉 王充 《论衡·自纪》:“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易·乾》“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三国 魏 王弼 注:“此一章全説天气以明之也。” 唐 白居易 《酬张太祝晚秋卧病见寄》诗:“一章锦绣段,八韵琼瑶音。”《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那先生开讲《中庸》,开卷便是‘天命之谓性’一章。” (2).古历以十九年为一章。《周髀算经》卷下:“十九岁为一章。”《左传·僖公五年》“春正月辛亥朔,日南至” 孔颖达 疏:“计十九年而有七闰,古历十九年为一章,以其闰餘尽故也。” 宋 赵夔 《道过遂县泊舟瞻》诗:“成佛经千祀,鐫崖已一章。”原注:“僧云十九年矣, 汉 历十九年为一章。”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