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延祥寺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孙直臣 |
释义 | 延祥寺原文雷雨随车上宝坊,僧夸山味最悠长。地灵终日无尘到,天净常时见海光。 神雀羽毛多隐晦,卧龙头角本轩昂。 石楼本是通仙路,十里香灯属梵王。 诗词问答问:延祥寺的作者是谁?答:孙直臣 孙直臣延祥寺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雷雨雷电交作而降雨 随车见“ 随车致雨 ”。 宝坊对寺院的美称。《大集经·璎珞品》:“尔时世尊,至宝坊中昇师子座。” 南朝 梁简文帝 《答湘东王书》:“鸣银鼓於宝坊,转金轮於香地。” 唐 李峤 《为魏国北寺西寺请迎寺额表》:“襜帷辙跡之所,尽建宝坊;南北东西之域,咸修法宇,佛刹周於天壤,寺名因於国号。” 宋 黄庭坚 《题落星寺》诗:“星宫游空何时落?着地亦化为宝坊。” 悠长(1) 久远;漫长 道悠长而世短兮 (2) 深长 意味悠长 地灵(1).土地山川的灵秀之气。《韩诗外传》卷八:“惟凤为能通天祉,应地灵,律五音,览九德。” 明 何景明 《上李时楼方伯》诗:“由来天运復,谁谓地灵偏!” (2).谓土地山川灵秀。 隋 姚察 《游明庆寺诗》:“地灵居五浄,山幽寂四禪。” 宋 欧阳修 《晋祠》诗:“地灵草木得餘润,鬱鬱古柏含苍烟。” 终日从早到晚 终日忙忙碌碌 终日而思。——《荀子·劝学》 无尘不着尘埃。常表示超尘脱俗。 唐 崔橹 《莲花》诗残句:“无人解把无尘袖,盛取残香尽日怜。” 唐 杜荀鹤 《题战岛僧居》诗:“师爱无尘地,江心岛上居。” 时见(1).指诸侯不在规定期间朝见天子。《周礼·春官·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覲,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 郑玄 注:“时见者,言无常期。” (2).常见。 唐 李白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鐘。” 唐 戴叔伦 《过柳溪道院》诗:“日斜深巷无人跡,时见梨花片片飞。” 神雀瑞鸟。谓凤。《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神雀仍集,麒麟自至。” 刘良 注:“神雀,瑞鸟。”《东观汉记·明帝纪》:“神雀五色,翔集京师。”《后汉书·冯衍传下》:“神雀翔於鸿崖兮,玄武潜於婴冥。” 李贤 注:“神雀,谓凤也。” 羽毛(1) 鸟类的毛 (2) 鸟羽和兽毛,比喻人的名誉 隐晦(1) 含糊、不易理解、不明朗或不清楚 文字写得很隐晦 (2) 有歧义而意义不清楚或不明确的 这个词义隐晦难懂 卧龙比喻隐居或未露头角的杰出人才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角本脚本。《红楼梦》第二三回:“﹝ 茗烟 ﹞想毕,便走到书坊内,把那古今小説,并那 飞燕 、 合德 、 则天 、 玉环 的《外传》,与那传奇角本,买了许多,孝敬 宝玉 。” 轩昂(1).高峻貌;扬起貌。 唐 韩愈 《南山诗》:“崎嶇上轩昂,始得观览富。” 唐 柳宗元 《招海贾文》:“舟航轩昂兮,下上飘鼓。” (2).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宋 王安石 《示蔡天启》诗:“忽然变轩昂,慎勿学 哥舒 。”《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高赞 一眼看见那个小后生,人物轩昂,衣冠济楚,心中已自三分欢喜。” 鲁迅 《彷徨·长明灯》:“方头说着,便轩昂地出了门。” (3).骄傲貌。《三国志·吴志·孙坚传》:“ 卓 受任无功, * 稽留,而轩昂自高。”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毛成翼长,蝉蜕泉壤,便自轩昂,目不步足,器满意得,视人犹芥。”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松杉的苍翠披着银铠晶甲的圣衣,固然明明轩昂有骄色,表示他克己能耐忍受 * 的涵量。” (4).形容音调高昂。 唐 韩愈 《听颖师弹琴》诗:“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陵阳论晚唐诗律卑浅》:“ 唐 末人诗,虽格致卑浅,然谓其非诗则不可。今人作诗,虽句语轩昂,但可远听,其理略不可究。” 元 耶律楚材 《和景贤又四绝》之三:“幽人寥落思无穷,付与轩昂一曲中。” (5).形容文字雄健。 唐 韩愈 《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开缄忽覩送归作,字向纸上皆轩昂。” 清 施补华 《岘佣说诗》三:“如 摩詰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 渭城 ’,倒戟而入,笔势轩昂。” (6).宽敞;宏大。《西游记》第二三回:“师父喘息始定,抬头远见一簇松阴,内有几间房舍,着实轩昂。”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明武宗遗事》:“择日前往赴任,县令趋改衙署,规制轩昂,亦用辕门鼓吹,与抚按等。” 石楼(1).石牌坊。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淯水》:“水南道侧有二石楼,相去六七丈,双跱齐竦,高可丈七八,柱圆围二丈有餘,石质青緑,光可以鉴。其上欒櫨承栱,雕簷四注,穷巧綺刻,妙絶人工。” 清 黄生 《义府》卷下:“墓上石楼,盖即今石牌坊,又谓之牌楼。” (2).石筑的楼台。 唐 韦应物 《至西峰兰若受田妇馈》诗:“聊登石楼憩,下观潭中鱼。” 宋 梅尧臣 《石楼》诗:“山腰古石楼,杳蔼石梯上。” 通仙见“ 通仙 ”。 亦作“ 通僊 ”。1.谓众仙。《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肆覲天宗,爰集通仙。” 李善 注:“通仙,谓众仙也。” (2).谓非凡,不同一般。 明 沉鲸 《双珠记·风鉴通神》:“ 庖牺 遗绪费钻研,赖有 君平 演后传,徵应妙通僊,休咎几微如见。” (3).形容本领极大。 茅盾 《子夜》十一:“ 徐曼丽 就是通仙,也不能马上就知道我在这里。” 香灯亦作“香鐙”。1.即长明灯。通常用琉璃缸盛香油燃点,设于佛像前或死者灵前。《南史·顾宪之传》:“临终,为制敕其子曰:‘不须常施灵筵,可止设香灯,使致哀者有凭耳。’” 前蜀 杜光庭 《黄齐为二亡男助黄箓斋词》:“伏思迁拔,唯仗焚修,捨其服用之资,助此香灯之会。”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堂子》:“祭日悬黄幡,繫采绳,缀五色繒百缕,楮帛二十有七,备陈香鐙。” 欧阳山 《三家巷》一:“按那传说来推测,他们 何 家是应该断绝后嗣,灭了香灯烟火的。” (2).燃香膏的照明灯。古代帝王舆驾仪卫导从之用。 宋 高承 《事物纪原·舆驾羽卫·香镫》:“《宋朝会要》曰:香鐙, 唐 制也。”《宋史·仪卫志四》:“ 政和 大驾卤簿……排列官二人,中雉尾扇十二,华盖二,香鐙一。” (3).闺中的灯。 前蜀 韦庄 《菩萨蛮》词:“红楼别夜堪惆悵,香灯半捲流苏帐。” 梵王指 * 初禅天的大梵天王。亦泛指此界诸天之王。 南朝 梁 刘勰 《剡县石城寺弥勒石像碑》:“梵王四鹤,徘徊而不去;帝释千马,躑躅而忘归。” 唐 李绅 《杭州天竺灵隐二寺诗》之二:“波动只观罗刹相,静居难识梵王心。”《法苑珠林》卷四三:“帝释在前,梵王在后,佛放常光,照耀天地。”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