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正仲次韵谢证明亦翁之作此意佳甚不次韵为报
朝代 宋代
作者 舒岳祥
释义

原文

人言乍见易得好,以我观君久更佳。
古来善友晏平仲,顾沮孔子胡为哉。
不如寒拾两相遇,抚掌吃吃笑口开。
虽然是中有机事,笑人恶念自堕邪。
不如见恶亦弗笑,恻然悯悟自叹嗟。
醉翁四十早自号,君上五十衔始题。
好翁地位君须到,除拜甚称何歉怀。
他衔叙爵此叙齿,称位不以官高低。
他年同入隐逸传,佑须羊马卧青苔。

诗词问答

问:《正仲次韵谢证明亦翁之作此意佳甚不次韵为报》的作者是谁?答:舒岳祥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舒岳祥的名句有哪些?答:舒岳祥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舒岳祥正仲次韵谢证明亦翁之作此意佳甚不次韵为报书法作品欣赏
正仲次韵谢证明亦翁之作此意佳甚不次韵为报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人言

人们的评论,别人的议论

乍见

(1).忽然看见;猛一见。《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隐之心。” 朱熹 集注:“乍,犹忽也。” 北齐 祖珽 《望海》诗:“时看远鸿度,乍见惊鸥起。” 宋 周邦彦 《留客住》词:“乍见花红柳緑,处处林茂。又覩霜篱畔,菊散餘香,看看又还秋暮。” 明 万寿祺 《昆陵刘大过访草堂信宿遂别》诗:“乍见忽惊毛髮老,相看独有雪霜悬。”

(2).初次看见。《小五义》第二六回:“刚到山上,初逢乍见,他就要探探我的学问深浅,才干如何。”

突然而短暂地出现。 晋 木华 《海赋》:“天吴乍见而髣髴,蝄象暂晓而闪尸。” 唐 吴筠 《庐山云液泉赋》:“醴泉无源而易涸,丹溜乍见而难挹。”

古来

自古以来

古来如此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唐· 李白《将进酒》

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清· 林觉民《与妻书》

善友

(1).友善,引为友好。《三国志·魏志·管辂传》:“ 安平 赵孔曜 ,荐 輅 於 冀州 刺史 裴徽 …… 徽 於是辟为文学从事,引与相见,大善友之。”

(2).指交好友朋。 清 吴敏树 《与杨性农书》:“ 性农 非有求託於 吉安 者,非假光宠於 吉安 者,其亲贤善友,而欲偕之於道,素意固然也。”

(3).指佛教教友。《海龙王经》卷一:“ * 后夜,常观精进,敬重善友,志怀羞耻,常以大哀护於一切。” 南朝 梁武帝 《游钟山大爱敬寺》诗:“驾言追善友,回舆寻胜缘。” 宋 秦观 《法云寺长老然香会疏文》:“肆求善友,同结胜缘。”

平仲

银杏的别名。《文选·左思<吴都赋>》:“平仲桾櫏,松梓古度。” 刘逵 注引 刘成 曰:“平仲之木,实白如银。” 明 方以智 《通雅·植物三》:“平仲,银杏也。一名檘,一名火槖木,白果,叶如鸭脚。 宋 初入贡。 永叔 ( 欧阳修 )有诗记之。初 唐 , 沉云卿 ( 沉佺期 )诗:‘芳春平仲緑,清夜子规啼。’” 明 王錂 《春芜记·感叹》:“红雨乱春丛,清阴掩平仲。”

孔子

(公元前551—前479)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幼年生活贫困。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50岁时任鲁国司寇,摄行相事。后同学生周游列国,终不见用。晚年致力教育事业,传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以巩固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对苛政。 * 思想上宣传“仁”。“仁”是符合等级制度的言行规范,又是维护家长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养恭、宽、信、敏、惠的总称。教育思想上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知新”。重视因材施教。现存《论语》集录孔子言行

胡为

何为,为什么。《诗·邶风·式微》:“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礼记·檀弓上》:“夫古之人,胡为而死其亲乎?”《汉书·黥布传》:“胡为废上计而出下计?” 颜师古 注:“胡,何也。” 唐 李白 《蜀道难》诗:“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宋 苏轼 《郑州别后马上寄子由》诗:“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明 高启 《赠金华隐者》诗:“嗟我胡为在尘网,远望高峰若天壤。” 何其芳 《画梦录·扇上的烟云》:“你这些话又胡为而来?我一点儿也不能追踪你思想的道路。”

胡作非为;任意乱来。《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如今説先朝一个宰相,他在下位之时,也着实有名有誉的,后来大权到手,任性胡为,做错了事,惹得万口唾駡,饮恨而终。”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二折:“由他閒戏,任你胡为。”《红楼梦》第一一一回:“ 寳釵 听着这话,好不自在,便説道:‘我原不该给他行礼,但只老太太去世,咱们都有未了之事,不敢胡为。’”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盖 中国 艺术家,一向喜欢介绍 欧洲 十九世纪末之怪画,一怪,即便于胡为,于是畸形怪相,遂弥漫于画苑。”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寒拾

唐 诗僧 寒山 和 拾得 的并称。 陈衍 《元诗纪事·行端》:“《灵隐寺志》: 端 文字不由师授,自然能通,自称 寒 拾 里人。”

相遇

遇见,遇到

这些候选人在许多讲坛上相遇进行辩论

抚掌

(1).拍手。多表示高兴、得意。《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公用 荀攸 计”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无名氏《曹瞒传》:“公闻 攸 来,跣出迎之,抚掌笑曰:‘ 子远 ,卿来,吾事济矣!’”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 陆士衡 闻而抚掌,是所甘心; 张平子 见而陋之,固其宜矣。” 宋 乐史 《广卓异记·萧瑀》:“ 太宗 抚掌,极欢而罢。”《二刻拍案惊奇》卷二:“诸王抚掌称快道:‘两个国手,原是天生一对。’”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法时帆谑语》:“ 时帆 曰:‘ 孔 孟 二夫子著述千载,请公慎勿将其文再行割裂也。’闻者抚掌。”

(2).犹言笑谈。《晋书·王羲之传》:“衣食之餘,欲与亲知时共欢讌,虽不能兴言高咏,衔杯引满,语田里所行,故以为抚掌之资,其为得意,可胜言邪!” 唐 司空图 《擢英集述》:“翘心不朽,抚掌浮云。” 清 顾士荣 《<柳南随笔>序》:“著《虞初》、《诺皋》之异事,标解颐抚掌之新闻。”

吃笑

亦作“喫笑”。1.被耻笑。《初刻拍案惊奇》卷一:“ 文若虚 其实不知值多少,讨少了,怕不在行;讨多了,怕喫笑。”

(2).谓耻笑。《当代》1981年第2期:“老规矩,也不知你会不会吃笑。”

虽然

(1) ——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为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李大伯虽然年过六十,劳动劲头却比得上年轻的小伙子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鲁迅《故乡》

(2) 虽然如此,虽是这样;即使这样

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墨子·公输》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战国策·魏策》

中有

即中阴。《俱舍论·分别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应至处,故中有非生。”《大乘义章》卷八:“两身之间,所受阴形,名为中有。”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四讲:“ 犊子 主张有‘中有’(‘生有’与‘死有’之间的状态),此论也有‘中间涅槃’即在中有中入灭的说法。”详“ 中阴 ”。

机事

(1).机巧之事。《庄子·天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实无机心,翻成机事, 汉阴 丈人闻之,岂不大笑。” 清 金农 《送宣城沉隐君游楚中》诗:“君访 汉阴 好,机心机事无。”参见“ 机心 ”。

(2).指国家枢机大事。《汉书·王莽传上》:“於是附顺者拔擢,忤恨者诛灭。 王舜 、 王邑 为腹心…… 平晏 领机事。” 晋 陆机 《辩亡论上》:“ 孟宗 、 丁固 之徒为公卿, 楼玄 、 贺邵 之属掌机事。”《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四年》:“ 隗 虽在外,而朝廷机事,进退士大夫,帝皆与之密谋。”

(3).泛指机密之事。 晋 葛洪 《抱朴子·仁明》:“夫料盛衰於未兆,探机事於无形……明之功也。”《宣和遗事》后集:“ 平仲 请出死力,夜劫虏营……及出,连破两寨,奈机事已泄,虏已夜徙去。”参见“ 机事不密 ”。

恶念

* 的念头。《菩提心论》:“宿殃未殄,恶念旋起。”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躬行》:“才一善念动,则取白豆投其中,恶念动,则取黑豆投其中。”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

见恶

看到坏的事物。《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絶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

被憎嫌。《左传·哀公二十年》:“ 黯 也进不见恶,退无谤言。”《论语·阳货》:“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恻然

哀怜貌;悲伤貌。 南朝 宋 周朗 《报羊希书》:“今天子……惻然动仁,欲使餘氓被惠。” 明 张居正 《乞宥言官疏》:“臣观 臺 疏中,尚有垂白父母在家,臣实惻然怜之。” 朱自清 《儿女》:“下车时,看着他的害怕与累赘,很觉恻然。”

叹嗟

(1).嗟叹,叹息。 南朝 梁 何逊 《秋夕仰赠从兄寘南》诗:“抚弦乏欢娱,临觴独叹嗟。” 唐 周繇 《经故宅有感》诗:“昔年埏埴生灵地,今日生人为叹嗟。”

(2).赞叹。 唐 杜甫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引》:“今之新图有二马,復令识者久叹嗟。” 唐 罗邺 《趁职单于留别阙下知己》诗:“逢秋不拟同 张翰 ,为忆鱸鱼却叹嗟。”

嗟叹。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二书》:“及行之日,又赠序引,不以规而以赏识其愚,又嘆嗟其去。” 清 孙枝蔚 《闲居感怀》诗之六:“坐久生嘆嗟,非嫌主情衰。” 清 金和 《围城纪事六咏·警奸》:“往往当路横要遮,道旁三老私嘆嗟。”

醉翁

(1).嗜酒的老人。 唐 郑谷 《倦客》诗:“閒烹芦笋炊菰米,会向源乡作醉翁。” 前蜀 韦庄 《对雨独酌》诗:“荷鍤醉翁真达者,卧云浦客竟悠哉。” 宋 刘光祖 《长相思·别意》词:“画桥西,画桥东,有泪分明清涨同。如何留醉翁?”

(2). 欧阳修 的别号。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太守与客来饮於此,饮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 醉翁 也。” 清 赵翼 《清明前二日寿菊士招同棕亭再可立堂诸公泛舟至平山堂即事》诗:“到山欲问 醉翁 蹟,数间古寺支斜阳。”

君上

君主

地位

(1) 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职务,职位以及由此显示出的重要程度

地位平等

父亲的地位

(2) ;也指国家、团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

国际地位

(3) 人或物所占的地方

把你自己放在我的地位上

除拜

授官;除旧职,拜新官。《后汉书·杨秉传》:“及行至 南阳 ,左右并通姦利,詔书多所除拜。” 唐 姚合 《送张郎中副使赴泽潞》诗:“机筹通变化,除拜出寻常。”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 金声 ﹞起兵 徽州 寧国 ,并通表 唐王 ,遥受其除拜。”参阅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上。

叙齿

亦作“叙齿”。按年龄的长幼而定席次。 清 翟灏 《通俗编·仪节》:“《听雨纪谈》:乡人叙坐固以齿,而《礼》云一命齿于乡,再命齿于族,三命则不齿于族。是同辈而叙齿可也。苟非其人,亦以齿尊之,不几失礼乎!”参见“ 序齿 ”。

称位

与职位相符。 汉 荀悦 《申鉴·时事》:“夫禄必称位,一物不称,非制也。”

不以

(1).不为,不因。《礼记·表记》:“故君子不以小言受大禄,不以大言受小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2).不用;不靠。《孟子·离娄上》:“ 离娄 之明, 公输子 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宋 曾巩 《上欧蔡书》:“故其言无不信听,卒能成 贞观 太平,刑置不以,居 成 康 上。”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合作完成演出,而不以自身取胜,不独立吸引注意。”

(3).无论;不管。《资治通鉴·后唐潞王清泰二年》:“或事应严密,不以其日;或异日听於閤门奏牓子,当尽屏侍臣,於便殿相待。”《元史·刑法志一》:“虽有牙符而无织成圣旨者,不以何人,并勿啟,违者处死。”

高低

(1) 无论如何

嘴都说破了,老王高低不答应

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百合花》

(2) 终究,到底

高低找到了这本书

这本书高低叫他弄丢了

他年

(1).犹言将来,以后。《左传·成公十三年》:“ 曹 人使公子 负芻 守…… 负芻 杀其大子而自立也,诸侯乃请讨之。 晋 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 唐 杜牧 《寄题甘露寺北轩》诗:“他年会著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 清 龚自珍 《乙酉十二月十九日得汉凤纽白玉印一枚喜极赋诗》:“引我飘摇思,他年能不能?”

(2).往年;以前。 唐 杜甫 《千秋节有感》诗之二:“圣主他年贵,边心此日劳。” 唐 韩愈 《祭虞部张员外文》:“他年诸人,莫有能比。” 唐 薛能 《雕堂》诗:“他年谁识我,心跡在 徐州 。”

隐逸

隐居不仕,遁匿山林,也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隐居避世

花之隐逸者。——宋· 周敦颐《爱莲说》

隐逸山林

青苔

阴湿地方生长的绿色苔藓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20 10:5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