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偈颂二十五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释道璨 |
释义 | 偈颂二十五首原文静处具足闹中境界,闹处显示静中消息。达磨面壁少林,普化摇铃闹市。 皆是眼观东南,意在西北。 若是向上巴鼻,毕竟何曾会得。 诗词问答问:偈颂二十五首的作者是谁?答:释道璨 释道璨偈颂二十五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静处(1).冷静地立身处世。《晏子春秋·杂下六》:“且人何忧,静处远虑。”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保位权》:“故为君虚心静处,聪听其响,明视其影,以行赏罚之象。” 宋 周敦颐 《通书·圣学》:“静处则明,明则通。” (2).犹静居。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热审之始》:“今盛暑,朕与卿等,深居静处,犹觉可畏。” 清净、安静之处。 宋 陆游 《山园杂咏》:“百年竟向愁边老,万事元输静处看。”《三侠五义》第十回:“跟着从人出了公馆,来至静处。” 具足(1).犹具备。 汉 王充 《论衡·正说》:“善善恶恶,拨乱世反诸正,莫近于《春秋》。若此者,人道、王道适具足也。”《百喻经·认人为兄喻》:“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復多钱财。” 元 德异 《<坛经>序》:“一一法门,具足无量妙义。” 郭沫若 《盲肠炎·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我是相信在产业未进步、物质条件未具足的国度中以实现社会主义为目的之政治革命是愈早愈好的。” (2).充足。 许地山 《债》:“说到具足生活,也是没有涯岸的。” 中境(1).犹中土,指中原地区。《魏书·礼志一》:“正位中境,奄有万方。” (2).心境。 宋 陶穀 《清异录·衣服》:“ 武帝 缘金丹示孽,中境躁乱。” 显示通讯中以图像方式显示信息的器件 计算机显示 雷达显示 消息(1) 情况报道 消息灵通人士 (2) 音信 杳无消息 达磨见“ 达摩 ”。 面壁佛教用语。面对墙壁默坐静修 面壁而坐。——《五灯会元》 少林指 少林寺 。亦泛指佛教名寺。 宋 陆游 《东窗偶书》诗:“屏风叠邃思 庐阜 ,冠子峯高忆 少林 。”《西游记》第二六回:“ 少林 别有真滋味,花果馨香满树红。”详“ 少林寺 ”。 普化广施化育。 唐 吕岩 《百字碑》诗:“阴阳生復返,普化一声雷。” 闹市市面繁华的街区 东南介于东和南之间的方向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西北方位名,介于西和北之间。特指中国西北部 泰山西北。—— 清· 姚鼐《登泰山记》 若是——一般用在偏正复句中偏句的开头,表示假设,相当于“要是”、“如果”,正句中常用“就”、“便”跟它相呼应 若是似都管看待我们时,并不敢怨怅。——《水浒传》 他若是不去,我们就让别人去 向上(1) (2) 朝向较高或最高的位置 伸出她的右手,手掌向上 (3) 向上攀 巴鼻来由;根据。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 熙寧 初,有人自常调上书,迎合宰相意,遂丞御史。 苏长公 戏之曰:‘有甚意头求富贵,没些巴鼻便姦邪。’”《水浒传》第四五回:“这厮倒来我面前又説 海闍黎 许多事,説得个没巴鼻。”《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那吏部官道是告敕、文簿尽空,毫无巴鼻,难辨真伪。” 周立波 《扫盲志异》:“人家疑心不是没有一点巴鼻的,蚂蚁子不爬没缝的砖墙。” 毕竟(1) 终归;终究;到底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亚洲毕竟是原料丰富的大陆 (2) 坚持 卜良毕竟要说明, 赵尼姑便附耳低言。——《初刻拍案惊奇》 何曾反问表示未曾 你何曾想到他今天会成为总统? 会得(1).犹言能理会,懂得。 唐 元稹 《嘉陵驿》诗之二:“无人会得此时意,一夜独眠西畔廊。” 清 李渔 《比目鱼·改生》:“我们这一班兄弟,学了箇把月戏文,还不曾会得一两本。” 鲁迅 《且介亭杂文·连环图画琐谈》:“这也不能谓之失真,因为观者既经会得了内容,便是有了艺术上的真。” (2).能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晚婆﹞也会得使人喜,也会得使人愁。”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记苏联版画展览会》:“我想,倘没有十月革命,这些作品是不但不能和我们见面,也未必会得出现的。”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