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读乐天集戏作五绝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苏辙 |
释义 | 读乐天集戏作五绝原文乐天种竹自成园,我亦墙阴数百竿。不共伊家斗多少,也能不畏雪霜寒。 诗词问答问:读乐天集戏作五绝的作者是谁?答:苏辙 苏辙读乐天集戏作五绝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乐天乐于顺应天命,引申为乐于自己的处境而无忧虑 乐天知命,故不忧。——《易·系辞上》 阴数(1).偶数。《易·说卦》“参天两地而倚数” 晋 韩康伯 注:“参,奇也。两,耦也。七九阳数,六八阴数。” 唐 黄滔 《九日》诗:“阳数重时阴数残,露浓风硬欲成寒。”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占卦新法》:“皆三则成九,老阳数也;皆二则成六,老阴数也。” (2).指天数,命运。 宋 无名氏 《王榭传》:“事由阴数,不由人也。” 不共(1).不恭。共,“ 恭 ”的古字。《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公卑 杞 , 杞 不共也。” 杜预 注:“共音恭,本亦作恭。”《管子·四称》:“不与善人,唯其所事。倨敖不共,不友善士。” 明 刘基 《三月癸酉大雨震电庚辰大雨雪》:“抑小民之失其所,而祭祀之不共歟,何上天降鉴之若是也。” (2).不具备。《国语·鲁语下》:“具舟除隧,不共有法。” 韦昭 注:“共,具也。” (1).不与,不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不共你摇嘴掉舌,不共你鬦争鬦合。” (2).不同。 宋 孙光宪 《上行杯》词:“临极浦,故人相送,去住心情知不共。” 伊家你。 宋 黄庭坚 《点绛唇》词:“闻道伊家终日眉儿皱。” 元 吴弘道 《梅花引》套曲:“儘教人妒,谁敢声扬。参详。但得伊家好覷当。” 明 高明 《琵琶记·南浦嘱别》:“娘子,年老爹娘望伊家看承。” 清 李渔 《奈何天·助边》:“快起来,立了讲话,敢将奴隶待伊家,将来未必居人下。” 多少(1) 指量度或数量大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你有多少钱 (2) 或多或少;未特别指出的或未确定的东西(如数量或价格) 按多少钱一里收费 (3) 稍微 天气多少有些变化 (4) 疑问代词 (5) 问数量 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水浒传》 (6) 表示不定的数量 最后终于写出来了——作了多少努力,得到了多少欢乐,只有这位业余作者才知道 能不(1).犹言而不。《诗·卫风·芄兰》:“虽则佩觿,能不我知!” 马瑞辰 通释:“按能字古读若耐,声与乃相近,而义亦同。能即乃也,乃犹而也。言虽则佩觿,而不我知也。” (2).岂能不。谓不能不。 唐 白居易 《忆江南》词之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緑如蓝,能不忆江南!” 同“ 能否 ”。《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常从容与 信 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雪霜(1).雪和霜。《礼记·月令》:“﹝孟冬之月﹞行秋令,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 唐 李绅 《发寿阳分司敕到又遇新正感怀书事》诗:“渐喜雪霜消解尽,得随风水到天津。” 宋 程大昌 《感皇恩》词:“周遭松竹,任是雪霜长緑。” (2).比喻一尘不染。 南朝 梁 陶弘景 《授陆敬游十赉文》:“涤荡纷秽,表里雪霜。” (3).比喻白色。 唐 刘禹锡 《望夫山》诗:“肌肤销尽雪霜色,罗綺点成苔蘚斑。” 唐 杜牧 《寄李播评事》诗:“春来烟渚上,几浄雪霜毫。” (4).借指某些白色事物。(1)白发。 唐 白居易 《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雪霜各满鬢,朱紫徒为衣。” 宋 苏轼 《次韵子由种杉竹》:“糟麴有神熏不醉,雪霜夸健巧相沾。”(2)芦花。 唐 黄滔 《题山居逸人》诗:“十亩餘芦苇,新秋看雪霜。”(3)盐。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王钦若 三司勾当,来 亳州 散食盐钱。知州有诗一句云:‘雪霜散处民心悦。’ 钦若 对曰:‘鼎鼐调时众口知。’”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